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9月14日,龍龍高鐵梅州到龍川西段開通運營。這意味著,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修建16萬公里鐵路是百年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所規劃的設想。2020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考察,參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在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相關規劃圖前駐足感慨:“只有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實現了。”建設16萬公里鐵路,這個100多年前提出的設想正在新時代走進現實。
2024年9月14日,龍龍高鐵梅州至龍川西段開通運營,為粵東革命老區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注入了新動能。此次開通的梅龍段雖然線路全長只有98公里,但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它讓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了16萬公里。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就曾説過:今日之世界,非鐵道無以強國。他在編寫的《建國方略》中滿懷希望地設想,要修建約16萬公里鐵路。但在當時,全國鐵路總里程也只有10900多公里,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16萬公里的設想被人稱為“天方夜譚”。今天,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這一設想實現了。
中國鐵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濃縮的當代中國自強不息、創新發展的歷史。今天,中國鐵路年旅客發送量和週轉量穩居世界第一,貨運量世界第一,超過世界排名第二、三位的美俄兩國總和。中國高鐵營業里程超4.6萬公里,世界第一,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的總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固定資産投資完成9.65萬億元,累計建成投産鐵路6.6萬公里,其中高鐵3.8萬公里。
國鐵集團發改部發展戰略與規劃處副處長鄧立紅:“我國鐵路建設和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同時體現了鐵路全國統一規劃、全國一張網、全路一盤棋、運輸集中統一調度指揮的體制優勢。”
今天,中國鐵路不僅在營業里程上突破了16萬公里,而且在總體技術水平上也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其中之一就是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大同到秦皇島的大秦鐵路上,由210節車廂組成的重載列車常態化開行,一列車總長度就有2.6公里,載重2萬噸,年運量最高達4.57億噸,保持著單條鐵路最大年運量的世界紀錄;北起內蒙古鄂爾多斯,南到江西吉安,長達1800多公里的重載鐵路浩吉鐵路貫穿南北,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並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
國鐵太原局重載鐵路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剛:“比如説列車同步操縱技術,大秦鐵路上2萬噸重載列車編組210輛,由前部和中部兩台機車同步牽引,要實現這兩台機車齊步走,就要解決通信可靠性、週期循環制動、列車縱向衝動這三大技術課題,目前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重載運輸技術體系。”
中國鐵路的自主創新,還有一個成功範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復興號”的誕生讓中國高鐵列車領跑世界。京張、京雄智慧高鐵在世界上率先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京滬、京廣高鐵等主要高鐵通道實現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
在高鐵建設方面,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在各種氣候環境和複雜艱險地質條件下建設和運營高鐵的國家,建成並運營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鐵路網。
截至目前,“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建成運營規模達80%,京滬、京哈—京港澳、滬昆、廣昆等通道已實現貫通。高鐵覆蓋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
8月30日,新建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寧鐵路鎮江關至黃勝關段開通運營。川青鐵路,就像一部“高原天梯”,穿梭在中國地貌第二、三階梯的交界處,相對高差在1000米以上,沿線11次穿越活動斷裂帶。
鄧立紅:“它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網地位作用十分突出,它連接了四川、甘肅、青海等省,同時也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圍繞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川青鐵路是一條促進鄉村振興的“黃金紐帶”,長期以來,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及交通不便等因素,川西北等地區面臨著發展困境。川青鐵路開通後,成都到九寨溝、黃龍、三星堆等旅遊地時間將大幅縮短。
鄧立紅:“鐵路作為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具有普惠性、公共的屬性,在鐵路規劃建設過程當中,我們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的便捷出行作為我們服務的根本。”
在中國大地,有一個有趣的場景,我們既可以看到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在飛馳,也可以看到平均時速不到40公里的“慢火車”在開行,這樣的“慢火車”覆蓋22個省區市,停靠691個站點。
鄧立紅:“慢火車為沿線居民提供一種普惠性的服務,我們始終堅持國家鐵路、人民鐵路的定位,堅持開行公益性慢火車,實現低票價、站站停,滿足沿線居民的便捷出行,為保證公益慢火車的公益性,我們堅持28年沒有漲價,票價遠低於公路的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論證、科學規劃,鐵路建設要算大賬”。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高質量推進鐵路規劃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在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等經濟不發達地區,鐵路建設投資5.4萬億元,共有145個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鐵路覆蓋了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和重大民生工程,鐵路一頭關係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
國鐵集團貨運部貨運價格處處長肖睿:“國鐵集團開行了大量的大宗直達列車,用穩定的運力保障貨物穩定的運輸需求,為企業的供應鏈保障提供了堅實的運力基礎,不同速度等級的班列適應不同貨物的需求,覆蓋了主要的城市以及沿海的主要港口。”
廣西北部灣欽州港東站,過去是一個只有2名職工的海邊小站,隨著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鐵南寧局沿海鐵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廖剛:“這些年,我們大力推進通道項目建設,廣西鐵路出海通道幹線全部實現電氣化,北部灣主要港區實現進港鐵路全覆蓋,打通鐵海聯運‘最後一公里’。”
在欽州港東站,鐵路部門陸上通道運輸能力與北部灣港海上運輸能力,得到了有效銜接,貨物運輸流程得到優化,形成了鐵海一體的聯運體系。
國鐵南寧局沿海鐵路公司欽州港東站站長黃江南:“欽州港自動化碼頭與鐵路之間隔離墻拆除後,現在海上來的貨物在這裡下船即上車、西部地區來的貨物下車就能上船,實現無縫銜接,裝卸效率得到穩步提升,每箱貨物還可以節省100多元。”
2016年中歐班列統一品牌後,“朋友圈”不斷擴大。中歐班列聯通中國境內123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4個城市,連接11個亞洲國家108個城市,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了亞歐全境。依託中歐班列的開行,僅德國杜伊斯堡港,就吸引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2萬多個就業機會。
深化共建基礎設施做到“硬聯通”,推進共商規則標準實現“軟聯通”,促進共享發展成果逐漸“心聯通”,中歐班列對於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8月5日,中老鐵路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日子。中國老撾聯合培養鐵路人才首批14名老撾籍火車司機獲得鐵路機車車輛駕駛證,成功實現獨立值乘。
2021年12月,中老鐵路正式運營通車,客貨兩旺,國際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彰顯,2023年9月,雅萬高鐵正式運營,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金字招牌”。中國高鐵,正在憑藉自己特有的優勢走向世界。
國鐵集團國際部交流合作處處長李聰:“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的關於中國高速鐵路的一份報告,中國高鐵的建設成本相當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同類項目建設成本的三分之二,這主要得益於我們多年成熟的建設經驗以及完整的産業鏈體系。”
今天,中國鐵路還在繼續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地延伸。2019年,《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中國鐵路是國家鐵路,是人民鐵路。鐵路網日益完善,不僅為國內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也在國際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鐵路夢,機車夢,唯有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唯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面向未來,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國鐵路的世界領先優勢,才能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