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240818 古老大運河 時代新風貌
來源 : 央視網 2024-08-18 20:02 內容簡介
《焦點訪談》 20240818 古老大運河 時代新風貌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18日 20:02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中國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焦點訪談》 20240818 古老大運河 時代新風貌)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中國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曆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運河的保護非常重視。2023年9月,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那麼,申遺成功十年,今天的大運河是怎樣的面貌呢?

不久前,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一個名叫“運載韆鞦”的展覽甚是火爆。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240多件文物,絕大部分為首次展出,備受各界關注。 

一條大運河,穿越古今,縱貫南北,悠悠流淌。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此後十年間,沿線各地堅持保護、傳承和利用,讓古老的大運河重新煥發生機,成為真正屬於百姓、造福百姓的大運河。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大運河流淌千年,始終滋養著兩岸城市和人民,是維繫人民情感和鄉愁記憶的重要載體。實施大運河申遺保護,提升了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狀況,改善了大運河沿線的生態和人居環境,打造了大運河兩岸民眾共有的精神家園。”

大運河文化“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其中首要的就是保護好大運河沿線的珍貴文物和文化遺跡。十年來,沿線各地都在探索各種有效措施。在揚州,當地在古城修建中採用精細的技藝,保留了古城原汁原味的風貌。

浙江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其核心區位於京杭大運河南起點的地標——拱宸橋一帶。得益於大運河,近代這裡成為杭州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隨著時代發展,工業外遷後,留下了大量近現代工業遺存廠房,以及清末民初民居建築。

大運河申遺成功後,遵循修舊如舊的理念,近年來,這裡完成了保護性修復,拓展了航道,並打造了這個歷史文化街區。“橋上行人橋下舟,茶香酒馥曲無休”的詩意場景由此再現。

今年75歲的費玉根老人,他的家就在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小時候他跟隨父母在大運河上跑船,退休前從事運河船隻的維修管理工作,他親眼見證了這些年大運河的巨大變化。

費玉根:“原來只有小船在這裡運輸,二十噸左右、四五十噸左右,現在上千噸的船在這裡運輸。”

目前,這條歷史文化街區仍保存著19世紀以來形成的“街巷里弄”格局,3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與之相伴的老廠房、老倉庫都得到了保護和修繕,成為獨特的文化符號。

浙江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主任房友強:“這裡既有原來的老的生活延續,又有新的業態導入,包括這些老廠房改造的博物館群落,形成了一個複合的城市生活公共空間,是和我們中國大運河的大型活態線性遺産這個活態特徵非常吻合。”

在河北滄州市博物館內,工作人員對大運河滄州泊頭勝利橋沉船遺址出土的100多件文物進行整理修復。

浙江湖州市,為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河水上漲對運河文物古跡造成的風險,文保部門正對大運河南潯段的河堤進行全面巡查。不同於過去,現在巡查人員有了千里眼,借助浙江省開發的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系統數字化巡查,一旦出現風險點,系統會自動預警,工作人員就能精準快速處置。

在湖州市南潯區京杭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監測平臺,對比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現場巡查匯集起來的圖像和數據,分析歷年來大運河南潯段房屋建築、水域、植被等地面覆蓋物的變化情況,對大運河提供更有力的保護。

浙江湖州市南潯區文管所副所長紀承:“收集到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文化遺産等相關數據,可以直觀了解遺産地的變化情況,也可以及時掌握防範處置各類風險。”

要保護好大運河文化,不僅要保護文物古跡,還要保護好大運河及沿線的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以改善運河生態為契機,提升沿線百姓的居住環境質量,造福沿線百姓。

十年來,運河沿線城市堅持“保護優先”,對運河生態進行綜合整治,改善水質和周邊環境。現在,岸綠水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運河良好生態已經重現。

揚州的古邗溝是大運河的原點,曾幾何時,古邗溝的周邊分佈著一些砂石廠和污染企業,給當地生態和群眾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申遺成功後,當地對這裡進行統一規劃,採取措施徹底整治污染。

為了讓大運河生態得到全面恢復,2022年,水利部和京津冀魯4省市聯合協調,啟動了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行動,通過優化調度各類水源,使斷流百年的京杭大運河再次全線通水。

復蘇的大運河不僅可以回補地下水,還可以優化沿岸地區的生態,讓兩岸更加宜居。北京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也是先行啟動運河生態修復的地區。隨著京杭大運河的貫穿,流動的水量明顯充沛,這也讓運河北京段的水質得到了極大改善,水生生物種類增多,生態得以修復。

穿越2500年曆史,蜿蜒近3200公里,大運河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年來,沿線各地依託自身資源和特色,傳承運河文化並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無數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在運河兩岸生根開花。

揚州仁豐裏歷史文化街區,是國內保存完好的唐宋“裏坊制”格局街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當地利用這些千年古巷,和當下人們的需求相結合,打造了傳統與現代特色兼具的運河文化街區。

原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主任顧風:“保護固然重要,把物質的文化遺産固化起來,固化起來以後你沒有利用它就沒生命力,所以我們要跟人結合起來,要跟人的今天的生活聯絡起來。”

乘船在運河上夜遊,觀賞運河夜景和傳統演出,是揚州大運河別具特色的項目。遊客只要能背誦幾首與揚州有關的唐詩,便能免費入園體驗夜遊。把傳統文化與旅遊場景融合在一起,這讓許多外地遊客了解並喜歡上了當地的民俗和文化藝術。

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考察時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像揚州一樣,運河沿線的許多城市都在通過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給人們的生活注入新的內涵,讓沿線百姓因大運河而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江蘇淮安的裏運河是京杭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華燈初上,這裡成了市民的休閒勝地。在運河北岸的待雅亭裏,一齣經典淮海戲正在上演,吸引了不少年輕的市民駐足觀看。

運河邊的演出不僅給市民以美的享受,也讓淮海戲這樣的傳統文化穿越時空,成為年輕人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新時尚,喚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18歲的孫玥從小是河畔戲臺的忠實觀眾,如今她也開始系統地學習淮海戲,在她看來,在河畔的露天戲臺看戲更能體會戲曲中的韻味。

當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正在建設,沿線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建設正在持續推進,市民公園、文創園區等多元文化空間不斷增加。承載著新時代新文化,大運河生生不息的新的活力。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關強:“2014年大運河成功申遺以來,國家文物局會同大運河沿線八省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完善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法律、規劃體系,持續推進考古調查發掘和遺址保護。同時推動大運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持續改善環境景觀風貌和運河人居環境。”

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將大運河推選為世界遺産保護管理年度優秀案例,大運河保護的中國案例、中國經驗獲得世界讚譽。

悠悠運河,溝通南北,連接古今。十年來,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不斷有新進展,千年大運河綻放出時代芳華,推動著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也為世界遺産保護管理提供了中國經驗。申遺成功十週年對於古老的大運河來説又是一個新的起點。面向未來,我們要立足高遠,進一步推動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産的系統性、全方位保護,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讓這條“黃金水道”在新時代煥發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厚重的文化力量。

編輯:王玉西 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