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40728 “古都之脊” 時代之韻
來源 : 央視網 2024-07-28 20:04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40728 “古都之脊” 時代之韻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28日 20:04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北京,位於老城中心,縱貫老城南北有一條中軸線,它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全長約7.8公里。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上,“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成功列入了《世界遺産名錄》。 (《焦點訪談》 20240728 “古都之脊” 時代之韻)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産總數達到59項。特別是昨天(7月27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很多了解北京城的朋友可能會問,北京中軸線上已經有了故宮、天壇這些世界遺産,為什麼中軸線本身還要申遺呢?這條縱貫古今的中軸線,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究竟何在呢?

在北京,位於老城中心、縱貫老城南北有一條中軸線,它北起鐘樓、鼓樓,向南經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到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東西對稱佈局于兩側,全長約7.8公里,分佈著15個遺産點。沿著這條中軸線,形成了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城市建築群。這條北京中軸線被稱為“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

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這裡面有故宮、有天壇,它們都是世界遺産,都有各自的價值,它們在一起講述為什麼中國人要建立這樣一個秩序,我們怎麼樣來構建一個城市,在城市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的觀唸有什麼樣的變化,我們就有何以中國的答案。”

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司長鄧超:“它是講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對於自己的城市,自己的首都怎麼去規劃,匠人營國是用什麼樣的理念做這個事,講的是城市和自然的關係、人和城的關係、禮儀秩序和城市建築的關係。它是基於禮制的概念,擇中、以中為尊,左右講的是功能,左祖右社,形成中和的體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認為“北京中軸線”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它體現了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以及“中”“和”的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中軸線跨越歷史的長河,始建於元代,完善於明、清、近代和現代。一條中軸線,一部中華文明傳承與賡續的歷史畫卷。但在北京中軸線開展申遺工作之前,很多歷史遺産都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隨著2012年申遺工作的開展,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遺産也逐漸完整、清晰地展露出來。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申遺辦專職副主任褚建好:“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時,多次深入歷史街巷、衚同院落,提出城市發展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北京中軸線並不簡單是一條線,而是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居中道路遺存共同構成的城市建築群。清朝滅亡後,這些建築開始融入百姓生活,有一些已經成為今天人們工作生活的場所,不同程度受到一些損害。

北京先農壇在中軸線上與天壇隔中軸線相對,是古代帝王開展先農祭祀禮儀的重要場所,其中的慶成宮是先農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慶成宮本來不是人們生活居住的場所,但由於歷史原因,出現了很多自建房,所屬單位不同,産權屬性不同,很多房産資料缺失,房屋面積難以確權,騰退的複雜性和難度非常大。

北京市西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四級調研員王勇:“實際在工作當中,提升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消除居住安全隱患為我們關注的重中之重。通過拉家常、解矛盾、算清賬等工作方式,獲得了廣大居民的認可,同時我們區也為這個項目配置了百子灣、美瀾灣、回龍觀等多處優質的定向安置房源,從戶型到居室配備上為居民提供了更多選擇。”

既要保護文化遺産,又要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騰退工作取得了現場群眾的認可與支持,僅僅30多天,就完成了慶成宮的騰退任務。而慶成宮才僅僅是先農壇建築群落中的一個院子。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儉:“北京先農壇是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産要素之一,先農壇是一個組合型的建築群,在這個組合型建築群裏面有幾大院落組成,每一座建築都有它的歷史故事。”

古代帝王親耕的“一畝三分地”和觀耕臺、糧食收穫後祭奠用的神倉,這些過去被單位、學校佔用的遺産建築,陸續被騰退和修復。先農壇作為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功能、風貌、遺産價值逐漸完整清晰地呈現出來,完整地講述出一個獨特的中國農耕文明故事,這是對文化遺産的保護,也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工作,還帶動了北京老城的整體保護。

北京中軸線挑起了北京城的脊梁,在市井煙火之間,也串聯起老城百姓的生活。中軸線周邊很多居民生活在老舊大雜院裏,生活條件有限,生活環境雜亂。通過綜合整治,北京中軸線遺産區、緩衝區範圍內3000多條背街小巷環境得到精細化提升,通過申請式騰退整治,很多居民走出老衚同大雜院,過上了現代生活。

歷史上,北京中軸線上排布的幾乎都是皇家禁苑,門禁重重,如今,城市街巷四通八達,紫禁城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遊客,中軸線兩側過去的禮制祭壇,成了博物館、市民公園、休閒廣場,市民、遊客徜徉其間。北京中軸線,已經成為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空間和歷史記憶。

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鐘鼓樓文物保管所業務部職員王帥奇:“自從鼓樓一層推出了時間的故事主題展,受到大家的歡迎,更多年輕的家長帶著青少年,包括大學生,來到鼓樓一層看數字展,感受老祖宗通過時間獲得的智慧。”

鐘樓、鼓樓是北京中軸線上最美的“時間建築”,遊客們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暮鼓晨鐘的悠遠綿長。在景山萬春亭,人們可以俯瞰故宮的壯美,南北中軸一覽無余。在天安門廣場,重大國家慶典活動舉世矚目。在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人們可以了解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祭祀禮儀,了解中國人祭天、祭地、祭祖、祭聖賢,敬畏自然的中華文明。新中國成立以來,圍繞中軸線,一系列規劃藍圖繪就了北京新的城市景觀帶。

呂舟:“中華文明長期延續,一直影響著我們,也包括影響到二十世紀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的思想,體現在天安門廣場建築群的設計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今天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29個巨大“腳印”從永定門出發,沿著古老的北京中軸線,一步步走向鳥巢、水立方。

呂舟:“鳥巢和水立方對應了天壇的圓和先農壇的方,這就是一種文化基因,已經深深植根在我們的血液當中。”

北京中軸線申遺以來,“中軸線”這個詞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中軸線來重新認識北京城,參與到北京中軸線的遺産保護與傳承中來。

在北京中軸線遺産區、緩衝區周圍有160個界樁,市民遊客可以掃描上面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序,欣賞中軸線的壯美景觀,了解中軸線的人文歷史,還可以通過“數字打更人”上傳圖片,為遺産保護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天,北京中軸線已經申遺成功,但遺産的保護、環境的治理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要有公眾的積極參與,也要統籌全社會的力量。

北京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主任金錫彬:“北京中軸線南北跨度7.8公里,涉及到15個遺産要素,涉及到東城區、西城區,還有中央單位和北京市單位、區縣單位,保護管理機構比較複雜,我們成立了北京中軸線遺産保護中心,負責整個北京中軸線遺産區、緩衝區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遺産的監測工作,實現了中軸線遺産監測平臺活態化的運行工作。”

今天的北京中軸線作為世界遺産,已經完整而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曾經見證歷史的北京中軸線正在煥發新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展示著古都魅力,講述著文明古國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首都的職責,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關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北京中軸線在申遺過程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很好地平衡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它的申遺成功,向世界貢獻了古都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案例,也證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世界影響力。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