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240714 偉大的歷史變革 高水平對外開放
來源 : 央視網 2024-07-14 20:03 內容簡介
《焦點訪談》 20240714 偉大的歷史變革 高水平對外開放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14日 20:03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新時代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中歐班列跨越山河架起了開放的新通道,為古老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帶動更多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焦點訪談》 20240714 偉大的歷史變革 高水平對外開放)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繼續聚焦《偉大的歷史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總結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經驗,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時代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有着“鋼鐵駝隊”之稱的中歐班列跨越山河,架起了開放的新通道,正在為古老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帶動更多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6月15日,隨着汽笛聲響,滿載貨物的X8011次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駛出。同日內,重慶首列全程時刻表進口班列在德國杜伊斯堡同步啟程,重慶中歐班列正式邁入全程時刻表行列。

重慶是中歐班列(渝新歐)的首發地,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考察時,就作出重慶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重要指示。重慶在全力打造南北貫通、陸海聯動、開放共享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經濟潛力釋放將再上新臺階。

重慶與世界的連接只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如今的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深度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佈局,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推進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創新,我國對外開放水平達到新高度。

深圳大學開放與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顧學明:“我國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23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1萬億元,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對外投資來看,連續11年穩居世界前三,資金流向覆蓋了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

偉大的成就離不開思想的指引。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方興未艾,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面臨更多挑戰。此時的中國,該去往何方?

2012年12月,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到地方考察調研就前往改革開放前沿廣東,作出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的重大判斷,發出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動員令。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向世界宣告: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

顧學明:“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宣示了中國在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他的開放理念為我國十八大之後的開放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南海之濱,海南自由貿易港已經進入成形起勢的發展階段。在海口空港保稅區“一站式”飛機維修産業基地,停滿了等待維修的飛機,這些飛機來自世界各地。

自貿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這裡的特殊政策讓海南打開了市場。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海南改革開放新的重大責任和使命。2018年,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鄭重宣佈了這個消息。

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一系列創新體制機制先行先試,這裡正成為我國最開放、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地區之一。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2018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進入新時代,我國不僅設立了自貿港,還有22個自貿試驗區,這些開放平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推動制度創新,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主任、研究員任琳:“把自貿試驗區、自貿港作為制度創新的平臺和試驗田,在很多規則、規制方面做一些改革努力,通過積極對接高標準的國際規則、規制,從而保持新的開放姿態。”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第一張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第一批自由貿易賬戶等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的水平越來越高。

顧學明:“自貿試驗區建設以來,國家層面共向全國複製推廣了3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各省區市也自行推廣複製超過了2800項,形成了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開放與改革從來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促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隨着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我國外貿外資也有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廣州南沙港三期碼頭,吊車繁忙地抓吊各色集裝箱裝船,準備出海。

如今,中國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密集落地的外資項目,也折射出中國“磁吸力”的不斷增強。河南許昌,德國埃貝赫集團年産50萬套汽車排氣系統的項目從考察、簽約到投入試生産,僅用時92天。江蘇蘇州,全球招商大會,世界500強企業來了429家。一批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産業項目簽約落地。

外商投資法頒佈實施,全國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從93項縮減到31項,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將全面取消,不斷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的准入……一系列開放舉措加速落地,開放領域越來越廣,讓新時代的中國,投資機遇不斷涌現。

任琳:“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強,塑造了很多封閉排他的小圈子。但是我們在這樣一個國際環境下,仍然能夠保持高水平開放,同時把開放拓展到更廣更多的新領域裏去。”

顧學明:“開放的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外商投資已經是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仲夏之月,萬物正盛。7月3日,在哈薩克斯坦,習近平主席同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共同出席了中歐跨裏海直達快運開通儀式。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貫穿哈薩克斯坦,是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最短運輸路線。中方車輛首次以公路直達運輸方式抵達裏海沿岸港口,這條中間走廊的建設輻射整個歐亞大陸,意義重大。11年前,正是在哈薩克斯坦,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

一個月後,千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亞也迎來新的歷史時刻,在這裡,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十多年間,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不斷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國的對外交往更加均衡,實現了真正的“朋友遍天下”。

任琳:“我們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展了夥伴關係,有越來越多國家願意加入我們的倡議,為共建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經濟都帶來非常多發展的良好訊息、良好機遇。”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23年以來,我國免簽“朋友圈”不斷添加新成員,與泰國、新加坡等國締結互免簽證協定,並對匈牙利、瑞士等部分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世界,正在看到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搭建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合作平臺,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2個自貿協定。中國將持續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釋放龐大市場的新動能、新優勢,為增強世界經濟韌性注入蓬勃動力。

2013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2014年 中國出資成立絲路基金

2015年 中國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2016年 G20峰會在杭州舉辦

2017年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2018年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

201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頒佈

2020年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臺

2021年 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舉行

2022年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

2023年 中國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

2024年 免簽“朋友圈”不斷添加新成員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