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240626 月背“快遞” 成功“簽收”
來源 : 央視網 2024-06-26 20:15 內容簡介
《焦點訪談》 20240626 月背“快遞” 成功“簽收”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6日 20:15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指揮部並參加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 (《焦點訪談》 20240626 月背“快遞” 成功“簽收”)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指揮部並參加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20年來,參與探月工程研製建設的全體同志弘揚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走出一條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嫦娥六號的這次探月之旅都經歷了怎樣的挑戰。

2024年6月25日,內蒙古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經過53天的太空漫遊,嫦娥六號返回器順利著陸。嫦娥六號給地球帶回了一份厚禮——一份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這也是人類首次實現月背採樣及返回。

今天(6月26日)上午,嫦娥六號返回器已經空運至北京,後續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也將展開。從5月3日發射升空到6月25日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任務,再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中國的探月足跡。而在這53天裏,在肉眼所見不到的月球背後,嫦娥六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在這諸多挑戰中,最引人關注的當數降落月球。

6月2日6時許,嫦娥六號探測器即將降落月背。此次任務的預選著陸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落差達10多公里,這就好比要把一台小型卡車降落到崇山峻嶺中,不僅需要精確避障,還要有先進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來確保安全著陸。

6時9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開始實施動力下降,隨後主發動機開機。其間,組合體進行快速姿態調整和障礙自動檢測,根據月面明暗選擇大致安全點。嫦娥六號在離降落點還有100米的高度進行懸停,這懸停的3秒鐘對於落月格外關鍵。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關軼峰:“在懸停的時候成像和障礙識別,然後進行規避,相當於分兩部分,先眼睛確認,看一眼什麼地方比較平坦,記住那個地方,然後把那個地方傳到腦子裏,知道那是平坦的再移過去,在平坦區域上方再往下降。”

專家所説的眼睛,就是指一台三維成像敏感器。在落月之前,三維成像敏感器利用激光三維掃描進行精確拍照以檢測月面障礙,最終選定著陸點完成著陸。在同濟大學的一個試驗場裏,大大小小的木板通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模擬從空中看到的地面起伏,用來驗證激光成像技術的準確性。

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院長謝歡:“對於著陸避障來説,主要在乎的是地面上是不是平坦。要避開超過20厘米的坑和石頭,所以我們在場地裏面倣真了不同的場景,大大小小的坑和不同大小的石塊,盡可能還原在月球表面上可能會威脅安全著陸的場景。”

但是,地面的靜止實驗精度再高,也無法應對實際工作時探測器的晃動。就像在顛簸的汽車上拍照成像效果很差。科研團隊想到的應對措施就一個字:快。敏感器可以在0.25秒的時間內,對月球一定範圍的地形進行精細的探測。而且在懸停短短3秒鐘的時間內,自主避障系統要完成所有測量和計算工作,它僅有三次做出判斷的機會。

嫦娥六號的自主避障能力,幫助它遠離了危險的區域,成功著陸月背。著陸成功,只是完成了這次月面工作任務的關鍵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進行採樣任務,這個挑戰更為艱巨。受限于月球背面中繼通信時間長,嫦娥六號採用快速智慧採樣技術,將月面採樣的有效工作時間縮短為不到20個小時,通過鑽具鑽孔取樣和機械臂表面取樣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史偉:“落了月以後,首先相機要對整個採樣區進行成像。採樣區大致的起伏程度也好,有沒有石頭也好,避開風險區域,所以我們首先要在內場把整個月面的環境真實地還原回來。”

在被稱為嫦娥六號的“預訓練場”,根據嫦娥六號拍攝傳回的著陸區影像圖,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地面實驗室裏,科研人員迅速地還原了著陸點周圍的地貌。落月後,嫦娥六號並不是直接開始取樣,而是要先通過在這裡進行試驗驗證,並把操作指令上傳到月球後,才開始實際採樣。

鑽取過程持續了約3個小時,獲取了月球背面不同深度的月球樣品。除了鑽孔取樣,還通過機械臂表面鏟取方式採集了月球樣品,實現多點的自動採樣。為此,科研人員設計了十多個表面取樣採集點位。跟嫦娥五號相比,嫦娥六號在智慧化和自主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馬如奇:“只要發一條指令,它就把整個任務都給連貫起來了,比如觸月、採樣,然後到放樣,整個過程中只需要一條指令把它全給連起來就全部執行了,這樣效率提高了。”

讓航天人意想不到的是,表面取樣結束後,月面出現了一個“中”字。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賈曉宇:“最開始選採樣點只是根據表面看到的圖形選出來的,我們會根據翻出來的樣品動態調整採樣點的位置,‘中’字的斜收筆和‘中’字的頭部其實就是這樣産生的。本來我們可能除了‘中’字之外還會多鏟幾鏟,但是最後發現‘中’字的最後一筆形成以後,正好這個樣品容器也幾乎要滿了。各種意外催成了‘中’字的産生,可能註定中國要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月背留下的中國印記,也許只是個美麗的巧合,但這個印跡不僅記錄了嫦娥六號探測器的工作軌跡,也見證了中國人對於月球探索的堅定決心和不懈努力。在採樣工作完成後,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

縱觀世界航天史,在嫦娥六號之前,人類所有的月球採樣全部位於月球正面。因此,對於嫦娥六號第一次帶回來的月背樣品,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關注著。

嫦娥六號上搭載了4個國際載荷,分別來自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和巴基斯坦,其中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研製的,用於測距和定位的激光角反射器是一種能夠進行精度為毫米級別的測距和定位的儀器。在實驗室裏,研究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通過真空艙室來模擬太空環境,不斷對激光角反射器的精度進行測試。負責人表示,中國在空間探索領域的開放合作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實驗室早已準備就緒,等待著嫦娥六號的返回。2021年,這個科研團隊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研究,揭示了20億年前月球仍存在岩漿活動,刷新了人類對月球岩漿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知。科學家們希望嫦娥六號的樣品研究能帶來更多新的發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獻華:“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的撞擊坑,也是最大的撞擊坑,甚至是整個內太陽系最大的撞擊坑。這次撞擊對月球後期的演化歷史意義深遠,我們自然就會問是什麼時候撞的?這次我們到這個地方去採樣,很有可能採到跟這次撞擊有關係的一些記錄,我們把它的年齡測出來。第二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不一樣,到底怎麼不一樣需要樣品來分析。”

科研團隊拿到月壤後的第一步是樣本製備,挑選工作要在顯微鏡下進行,手部任何一點多餘的抖動都會導致顆粒無法被有效挑選,後續研究也就無從談起。

專家表示,嫦娥六號採集到的珍貴月球樣品,將為人類提供更多關於月球的寶貴數據和信息,有望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福元:“以前我們認為月球30億年前就死了,結果嫦娥五號的樣品發現,20億年前還有岩漿活動,後面還有沒有,我們現在也不敢肯定説一定就沒有了,所以説人類對月球的了解非常有限。嫦娥工程已經20年了,這麼多年才返回來一點樣品,我們一定要把航天上的優勢變成科學上的優勢,集中力量來做科學上的産出和突破。”

從5月3日發射升空,迢迢38萬公里奔赴月球,到準確實施近月制動。從成功著陸月背、月面智慧採樣,到從月面上升,在軌交會對接、樣品轉移,到今天返回地球家園,圓滿完成使命,嫦娥六號探月之旅歷經53天,每一步都包含了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回收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以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後續開展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我們期待著科學家們的好消息,也相信嫦娥六號的工作會幫助我們解開更多關於月球、關於太陽系的奧秘。

編輯:郭倩 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