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40522 和合而生的百鳥樂園
來源 : 央視網 2024-05-22 20:08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40522 和合而生的百鳥樂園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2日 20:08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22年,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帶領各方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及一攬子配套政策措施,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新藍圖。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二階段會議上,河南信陽羅山縣是唯一受到邀請參會的中國縣級單位。(《焦點訪談》 20240522 和合而生的百鳥樂園)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22年,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國,帶領各方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及一攬子配套政策措施,為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新藍圖。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二階段會議上,河南信陽羅山縣是唯一受到邀請參會的中國縣級單位。一個小縣城為什麼會被邀請呢?我們還得從十年前説起。 

  朱鹮是一種美麗的大鳥,曾經一度被認為物種已經滅絕。1981年,在陜西發現了僅存的7隻朱鹮野生個體。從那時起,我國開始對朱鹮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拯救和保護,開展人工馴養、野外放飛的種群恢復行動。

  朱鹮曾廣泛分佈于我國北方地區,為了讓它們重新回歸自然,2006年,當時的國家林業局批准,把河南信陽羅山縣的董寨保護區作為國內第一個引入朱鹮、野化放歸的試驗地,引入了17隻朱鹮。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朱鹮繁育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黃治學:“朱鹮是晚成鳥,它有一個漫長的生長階段,從出殼到自己吃食要經過一個半月的人工護理,基本上24小時有人守護著小朱鹮。”

  這樣的悉心呵護一做就是六年。六年後的2013年,董寨保護區的朱鹮種群數量不斷擴大,達到了首次野外放飛的條件。那一年,34隻身體強壯的朱鹮被放歸自然。然而,一個個另人揪心的壞消息也開始不斷傳來。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黨組書記、正高級工程師朱家貴:“放飛了34隻,存活只有一半。一是它覓食範圍狹窄,尤其是農業面源污染,食物受到了污染,朱鹮因為饑餓産生疲勞,尤其是一些農藥對它造成中毒現象,朱鹮在繁殖期的時候,開礦採石這方面也對它造成影響。”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別山北麓,保護區範圍內,過去也一直是當地群眾生産生活的家園。

  河南信陽市生態環境局羅山分局黨組書記、局長熊建斌:“當時將近有五十幾家礦山企業,它們生産或開採過程中,爆破有振動、有聲音,切割的時候有噪音,汽車進出的時候有揚塵,對生態破壞非常大。”

  羅山縣境內的山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丘陵和平原是糧食主産區,先天的自然資源稟賦,讓羅山縣在經歷了盲目發展的困惑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發展定位。

  熊建斌:“以前,我們想著發展工業,但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之後,我們縣確定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全縣上下充分利用羅山優良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漁業,推廣生態經濟。”

  也就是第一批朱鹮放歸自然的2013年前後,羅山縣開始在全縣範圍內整治生態環境。關閉了保護區內所有礦山,對被破壞的山林實施人工修復,種植多樣化的本地樹種。羅山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就需要推廣和鼓勵有機生態農業。

  紫雲英的生長季節與水稻的生長季節正好可以銜接起來。記者來到羅山縣的時候,大田裏的紫雲英正在收割,水稻即將插秧。

  河南信陽羅山縣子路問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貴權:“根瘤菌在土壤裏面,大點的像黃豆那樣大,長得像小瘤子一樣,它是一種固氮的,可以提高田裏8%—10%的固氮量,相當於田裏撒12斤尿素,減少施肥大概50%,每畝省五六十塊,一畝要提升水稻産量100至200斤。”

  保護區內,禁止使用農藥化肥,保護區外推廣稻魚、稻蝦生態種植,鼓勵紫雲英與水稻輪作,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丘陵山地上的茶山,也變成了有機茶園。

  億峰生態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洪運:“有機茶園講究生物多樣化,植被蕨類越多越好,不使用化肥,讓生物鏈自動來控制,小鳥來吃野果子吃裏面的害蟲,人也可以吃,因為它有機,咱拿了國際有機認證。”

  過去的茶山寸草不生,現在的茶山樹木、灌木、雜草、苔蘚什麼都有,變成了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通過多年的努力,過去多年來形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得到很大改善,2019年,羅山縣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十多年來,董寨保護區因為退耕還林,森林覆蓋率從原來的50%,增長到75%,森林的樹種更豐富,森林質量更好。

  羅山縣地處暖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和光照都充足,森林覆蓋率高,水塘湖泊星羅棋佈,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鳥類的天堂。這裡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74種,我國特有的珍禽,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白冠長尾雉就是這裡的原生物種。當初選擇這裡作為朱鹮的引入野化放歸地,也是看中了這裡本就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條件。生態立縣的十年裏,羅山縣為境內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基礎條件。

  熊建斌:“有了好的生態環境,以前一些面臨退化的種群又可以得到恢復,對已經遷出的物種又具備了遷回的條件,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組成了一個良好穩定的生物圈,鳥類由233種增加到現在的334種。”

  鳥類數量和種群的增加,説明了羅山縣生物圈的生物多樣性環境正在改善,鳥類對自己生存空間和環境有了明顯的適應性。

  從2013年第一次放飛朱鹮到去年底,先後實施了7次的朱鹮野化放飛,野生種群數量達到600隻左右,已經擴散到周邊3市8縣區。

  董寨已經不再放飛朱鹮,變成了全國最重要的朱鹮種質基因庫和種源儲備基地之一。在我國,有超過30%的國土面積被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覆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的重要區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也不斷為朱鹮提供著眾多良好的棲息地。現在,陜西、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江蘇、湖南、山東、甘肅、湖北等地都發現了朱鹮的身影。朱鹮也不再是難得一見的美麗大鳥,在全國的種群數量已經破萬。

  截至去年,我國91.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了有效保護,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在羅山,人們把朱鹮稱作是“吉祥鳥”。祁堂村的徐德福、胡新珍夫婦,每天都要上山好幾次,因為在這片他們承包的山林裏,有他們的牽掛。

  八年前,一對朱鹮在徐德福家旁邊的山林裏築巢孵化小朱鹮後,又飛回山林。從此,年年都會回來孵化小朱鹮。今年,更是奇跡般生下了四胞胎。

  山上蛇多,徐德福擔心蛇會傷害小朱鹮,就買了驅蛇藥撒在那棵大樹周圍。在羅山,很多村寨的周圍都有朱鹮築巢。為了保護山林和野生動物,羅山設立了檢察保護中心,建立了“林長+檢察長+法官”的保護機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來到羅山時説“迄今為止還沒有見過鳥與人相處的距離如此之近、密度如此之大”。

  河南信陽羅山縣委書記余國芳:“多年來,我們發現朱鹮特別喜歡在村莊附近築巢,有機稻田裏的泥鰍、小魚、小蝦能為朱鹮和其它珍稀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羅山縣已經深入民心。我們的縣域經濟也不斷涌現出新的業態,帶來新的經濟增長,讓我們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不到羅山董寨,不算愛鳥達人”,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從全國各地趕來,欣賞拍攝這裡的白冠長尾雉、朱鹮、藍翡翠、發冠卷尾、仙八色鶇、壽帶等明星鳥。羅山縣也因勢利導,在引導全社會愛鳥護鳥的同時,發展觀鳥經濟。有五萬多人成為護鳥、觀鳥志願者。

  羅山縣生物多樣性的十年變遷,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縮影。我國把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提出了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總體目標和九大重點任務;去年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把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列為重點任務並作出明確部署;今年初發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中長期目標,並圍繞4大優先領域部署27個優先行動。在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廣度和深度都在進一步加強。 

  十年的生態立縣,讓羅山縣成為了和合而生的百鳥樂園。羅山的生態越來越好,當地群眾也享受了更好的人居環境。這個小小縣城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力度和成果。我們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美麗中國,生機盎然。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