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郭物:龍年説龍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2月06日 10:15:32
央視網 | 2024年02月06日 10:15:3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與文化符號。2024年春節,我們將一起邁進生機盎然的甲辰龍年。作為十二生肖中最神秘的生肖,龍到底是怎麼來的?它的背後又隱藏著中國人怎麼樣的文化情愫?本期《開講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郭物,將與廣大青年分享考古學中的“龍”背後的故事。

【考古學家眼中的龍和普通人有什麼不同?】

節目開場,小撒就帶大家玩了一個接龍遊戲——説出你生活中帶“龍”字的事物。從節日的氛圍擔當舞龍、賽龍舟到我們常吃的水果龍眼、火龍果,龍已經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了。説起龍的形象,每一個龍的傳人腦海中都會立刻浮現出熟悉的畫像,但是在郭老師眼中,龍的形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完整的“系列”。他表示,在甲骨文出現之前,龍的形象就已經産生了。目前考古學界公認的最早的龍的形象,是遼寧查海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人們用石塊堆塑的龍,距今約7500年,但是那時候的“龍”跟我們現在熟知的龍形象相距甚遠。我們今天生活中常見的龍形象要到了宋代才基本定形。

【Dragon?Loong!】

在互動環節,現場青年帶來了一張龍的照片。郭老師果斷表示,這不是中國的龍,這是西方的龍!他解釋説,西方的龍英文叫作Dragon,自身是帶有惡的能量。而我們的龍是積極正面的,它既有威嚴的一方面,也有可愛的一面。它是把好多不同地方人的精神拼合到一塊,慢慢經過歷史的選擇,形成的大家比較認可的一種形象。所以咱們這個龍和西方的龍出發點不一樣,因此有學者建議我們中國的龍不應該跟國外的龍一樣叫作Dragon,而應該叫作“Loong!”。

【我挖著了一條龍!】

郭老師説:“考古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每當你覺得都挖得差不多了,突然又會挖出意想不到的東西,那種心情就像你去釣魚,結果你釣出來一條龍!”比如説,郭老師在新疆的吉木薩爾北庭故城遺址就真的挖出過一截10厘米左右的彩釉龍形器物,近一千年前的釉面還有如此奪目鮮艷的顏色,甚至龍鱗還在反光,當時郭老師興奮得“飛”起來了!而在甲辰龍年,郭老師許的新年願望就是在北庭故城能親手挖出一條完整的龍。

【千萬別跟考古人説這句話】

在互動環節,説起考古的核心價值觀,郭老師説,相比于“墓被盜空了”,他更討厭聽到“這個文物值多少錢?”他説,考古研究最看重的東西是——信息。雖然一件文物價值不菲甚至是無價之寶,但是在考古學家看來,更高層次的是它帶來的信息,通過這件東西,可以看到古代社會的一個窗口,這對考古人來説才是最重要的。

關注本期《開講啦》,走進中國人的“龍圖騰”!

點擊查看全文

編輯:堯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正在閱讀:《開講啦》郭物:龍年説龍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