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31209 守護候鳥遷飛路
來源 : 央視網 2023-12-09 20:06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31209 守護候鳥遷飛路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3年12月09日 20:06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每年進入秋冬季節,數以百萬計的候鳥就開始了它們漫長而壯觀的遷徙之旅。在遷徙過程當中,候鳥不僅要經歷惡劣天氣的考驗,面臨食物短缺、捕食者威脅等各種生存挑戰,還會受到不斷擴張的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的影響。我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候鳥遷徙國之一,各地都在結合實際情況,多措並舉,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焦點訪談》 20231209 守護候鳥遷飛路)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每年進入秋冬季節,數以百萬計的候鳥就開始了它們漫長而壯觀的遷徙之旅。鳥兒們成群結隊,飛越森林、河流和海洋,飛向越冬地。在遷徙的過程中,候鳥們不僅要經歷惡劣天氣的考驗,面臨食物短缺、捕食者威脅等各種生存挑戰,還會受到不斷擴張的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的影響。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候鳥遷徙國之一,各地都在結合實際情況,多措並舉,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

  每當絢麗的秋色褪去,北國的嚴寒讓候鳥的生存變得艱難。這些小精靈們便會乘著寒冷的北風一路向南。這些鳥兒有的會跳舞,有的還會唱歌,有的忙著談戀愛,有的還會按摩。會游泳潛水的白骨頂雞,會滑步漂移的紅嘴鷗。山東黃河三角洲的丹頂鶴夫婦正忙著把剛找到的小魚喂給自己的孩子;青海嘉塘草原的黑頸鶴群混進了一隻灰鶴,可沒過多久,它頭部的灰色羽帶還是出賣了它。

  11月之後,我國的大江南北,四處都有這樣的奇觀。研究表明,全球數百億隻候鳥探索出九大國際遷徙路線,其中有四條過境中國。很多候鳥比如雁鴨類,會在中國越冬,也有很多候鳥會在中國停歇以後,繼續向南遷徙到東南亞和大洋洲等地。中國的北方地區、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中下游還是部分水鳥的繁殖地。中國候鳥遷徙地保護狀況,決定了整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的成敗。

  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鳥類學分會主任委員張正旺:“候鳥遷徙,大部分春天從南向北,秋天從北到南。每年在特定的時間裏邊開始遷徙,最穩定的信號是光照長度,溫度也驅動著它遷徙。環境的變化、棲息地的變化,還有人為活動等,都可能會對整個遷徙行為産生影響。”

  這些自然界的小精靈們,在遷徙的途中會不會遭遇困難?是否會受傷害?在越冬棲息地是否有足夠的食物供應?這些微小的生命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前不久,丹頂鶴“壯壯”在經過一年多的康復和野外適應訓練後,在河北秦皇島放飛。去年3月,丹頂鶴“壯壯”在遷徙途中因生病體力不支,在河北秦皇島掉落海中,生命垂危,幸運的是,它被及時救起。

  河北秦皇島市鳥類收容救助站獸醫王威:“來的時候體況特別差,屬於失溫狀態,丹頂鶴正常體溫在40度左右,它到37度以下了,對鳥兒來説非常危險,失溫太久會造成腦供血不足,臟器灌注不足,會有生命危險。”

  經過一系列檢查,王威發現這只丹頂鶴患有比較嚴重的寄生蟲病,這是它體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再加上長途遷徙,食物補給不足,最終導致它跌落海面。因為它身體太弱,王威就給它起名叫“壯壯”,希望它能強壯起來。

  王威:“咱們濕地邊上撈的小魚,每天飼喂,逐漸適應了環境,體質體況慢慢恢復了。”

  隨著保護意識的提高,這些年,很多白鶴、東方白鸛、黑頸鶴等珍稀鳥類救助的故事不斷被報道出來。

  近幾年,我國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快劃定鳥類遷徙通道範圍,強化野外保護和棲息環境維護。在全國層面上,我國還成立了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認定58處國家重要濕地,建設220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眾多濕地保護小區,幾乎含蓋了所有候鳥遷飛通道的關鍵點位。

  中國林科院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江紅星:“有效提升了自然濕地、自然棲息地或者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和質量,有效控制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特別是野生鳥類的干擾或者破壞影響,候鳥整個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鄱陽湖地處三條候鳥遷徙路線的交匯處,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廣闊的濕地生態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是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今年進入冬季以來,陸續迎來了70多萬隻候鳥前來越冬,湖光山水間,鶴鳴九皋,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百鶴齊翔的壯觀景象。

  白鶴是鄱陽湖濕地越冬候鳥中的旗艦物種,屬於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白鶴列入了極度瀕危物種,前些年對外公佈全球的白鶴種群數量僅有3500至4000隻。

  我國去年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白鶴種群數量已經增長至5600多只,與此同時,白枕鶴、東方白鸛等很多珍稀鳥類種群數量也明顯增多。

  濕地保護得好不好,生態環境是否有改善,我國候鳥種群數量的持續增長便是最佳佐證。在鄱陽湖,每年都有七八十萬隻候鳥在此棲息過冬,而隨著候鳥種群的壯大,食物夠不夠吃就成了新的挑戰。

  江西省林業局濕地和草地管理處處長俞長好:“面臨的問題是在種群數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原有棲息地是否足以支撐得了這麼龐大的種群覓食。分佈的種群,有吃魚蝦的肉食型,有吃草的素食型,還有吃地下根莖的。我們在鄱陽湖區有必要調整策略對棲息地進行有效的必要的干預。”

  近年來,受極端天氣的影響,鄱陽湖乃至全國濕地的水文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對湖泊濕地的沉水植被和洲灘植被的生長規律也影響很大。

  俞長好:“比如枯水期提前來臨的問題,近些年持續發生。過去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洲灘上的提前顯露,植被提前生長。草提前兩個月長出來,鳥來的時候已經枯黃,草長得基本一個小孩那麼高,大人都沒過膝蓋,牛都吃不動,更何況遷徙幾千公里、飛過來時體能虛弱的候鳥。”

  為了保障以植物嫩葉、根莖和種子為食的雁、鴨、天鵝等越冬候鳥飛抵鄱陽湖後,有適時的食物資源,從今年的九月下旬開始,湖區就開始陸續對老化的苔草進行刈割。

  刺苦草原本是鄱陽湖的優勢物種,它的冬芽是白鶴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水文節律的變化對它的影響巨大。由於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遇到天然食物供給不足的年份,很多候鳥便會由湖區濕地轉向周邊農田覓食。

  這幾年,為了預留部分農作物作為越冬候鳥食源補充地,當地還通過對稻田、藕塘等實行生態補償的方式,圍繞鄱陽湖分散式營建了不少“候鳥食堂”。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徐志文:“近幾年,總體來講,政府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強,我們建了很多人工實驗地,以應對極端氣候變化,像我們周邊的田園鶴谷、藕田等,我們採取一些措施,當然這只是過渡性的措施。從長遠來講,我們現在也在想辦法破解湖區植物退化的問題。”

  為了給白鶴等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這幾年,當地還在嘗試做刺苦草的種源培育工作。歷經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鑽研,刺苦草野外培育工作首次實現了重要突破。

  “候鳥食堂”、種質資源培育都只是輔助手段,水才是濕地靈魂。在鄱陽湖的枯水季,高低不平的湖底形成了一個一個淺碟狀的碟形湖,要做好候鳥越冬棲息地保護,最根本的還是保證碟形湖的水文節律。

  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綜合科負責人萬松賢:“近幾年,在高溫、乾旱、少雨情況下,通過諮詢一些科研院所和專家,給我們制定了科學的水位管控方案,我們跟當地政府共同管理碟形湖的水位。通過水位調控,這兩年在碟形湖裏面,我們發現苦草等沉水植物,還有蓮藕、茭白,這些鶴類和小天鵝的食源植物,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恢復。”

  高速發展的城市,為途經的候鳥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為了盡可能減少人類活動對候鳥遷徙的影響,人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會考慮鳥類的棲息需求,設置合適的鳥巢和喂食站。而電力系統則利用生態光束來避免鳥類靠近電塔,免受傷害。

  近些年,候鳥停歇地和遷飛通道得到有效保護,生態質量明顯改善,我國鳥類種群數量總體呈現恢復性增長。環境好,食物充足,有些候鳥甚至不再遷徙,變成了留鳥。

  在黃河山西平陸段,當地林業保護部門進一步完善跟蹤監護機制,確保3000多只大天鵝能夠安全越冬。在新疆巴州,當地針對鳥類活動區域加強巡護,開展收容、救助活動。近年來,胡楊林的野生鳥類越來越多,往年不常見的黑鸛、東方白鸛、白鷺等野生鳥類隨處可見。

  候鳥遷徙是大自然中一道壯美的畫卷,每到這個季節,各種各樣的觀鳥活動也陸續開啟。12月10日上午,第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活動,將在九江市永修縣吳城候鳥小鎮啟幕。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愛鳥、護鳥,為候鳥順利、安全遷徙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加強救助、增加食物資源、保護環境、減少人類影響等。同時更多的宣傳教育也有利於提高人們對候鳥的保護意識。大家齊參與,共努力,護佑著一季季候鳥飛過天空,為我們的世界帶來更多的色彩和靈動。

編輯:謝博韜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