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31128 呼吸道疾病高發 如何防治
來源 : 央視網 2023-11-28 20:04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31128 呼吸道疾病高發 如何防治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3年11月28日 20:04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當前,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呼吸道疾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經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病人或感染者經過飛沫傳播,不同的呼吸道疾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焦點訪談》 20231128 呼吸道疾病高發 如何防治)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當前,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到了高發期。呼吸道疾病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經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病人或感染者經過飛沫傳播,不同的呼吸道疾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那當前流行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易感人群有哪些?如何預防?感染後應該注意什麼呢?我們來看記者的採訪。

  監測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專家介紹,近期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今冬明春,我國仍將呈現多種急性呼吸道疾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態勢。雖然各疾病的流行高峰未必同時出現,但是流行期疊加將會增加醫療負荷,兒童、老人等脆弱人群的門急診和住院需求會大大增加。”

  據專家介紹,造成今冬呼吸道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的原因除氣候原因外,也與不同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強度呈現週期性變化有關。

  王大燕:“每年冬春季節均是流感、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多病源監測顯示今年冬季流行的呼吸道疾病病原體與往年類似,並沒有新的病原體流行。其次,不同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強度呈現週期性變化,比如目前肺炎支原體感染已經開始下降,但流感發病呈上升趨勢。另外,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後,公眾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有所弱化,這不利於呼吸道傳染病防控。”

  多病源監測結果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齡群體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不同。1—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為主,5—1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為主,15—59歲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為主,60歲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狀病毒為主。

  監測顯示,今年流感流行較往年有所提前,南北方省份均已進入流感流行期,由於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人群普遍易感。流感臨床表現一般為突發高熱、全身症狀明顯,以頭疼、四肢酸痛、乏力為主。

  肺炎支原體感染病程進展相對較慢,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早期為劇烈幹咳。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狀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另有部分分型的腺病毒可導致腹痛、腹瀉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輕症及早期症狀類似于普通感冒,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喘息、煩躁不安、食欲減退等。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體,近半數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由鼻病毒感染引起。

  雖然當前多種呼吸道疾病疊加流行,但據專家介紹,這些呼吸道疾病大都是自限性疾病,多數感染者只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對於很多人關心的疊加感染,專家也作出相應解答。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這也不是今年新出現的問題,也就是説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測出來的可能不止一種,但不是説測出來這兩三種都叫感染、都是致病的。是不是檢測出兩三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也好,細菌也好都需要治療呢?不一定都要治療,讓醫生根據你的病原學檢測、檢驗化驗,還有影像來分析,哪個是致病的菌,哪個是致病的病毒進行治療。往往那是重病人、住院的需要都處理,一般門診病人、社區病人上呼吸道檢測的兩三種病毒,一定是要處理優勢病毒,而且醫生會幫你判斷。”

  專家提醒,目前還沒有針對合胞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的特效藥,如果感染後僅僅表現為上呼吸道症狀,可對症處理。如果症狀加重出現高熱、氣短憋氣等症狀,就應及時就診。

  由於兒童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當前流行的幾種呼吸道疾病,兒童基本全部易感。對於當前高位流行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什麼呢?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王荃:“應該積極去接種疫苗,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盡力保護我們不感染流感病毒,另一方面,我們感染流感病毒之後的熱程和疾病嚴重程度會縮短,也就是説進展為重症的概率會小很多。”

  據專家介紹,雖然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的接種率並不算高,除六月齡以下和有接種禁忌證的孩子,如果不在急性感染期,應儘量接種。

  由於呼吸道疾病普遍有發熱、咳嗽的症狀,當一些患兒出現發燒的症狀後,家長就會焦慮不安,帶孩子打點滴。對此,專家建議能用口服藥解決就儘量不要輸液。

  對於一些患兒感染呼吸道疾病後,咳嗽持續時間較長,有些家長會自行給孩子吃鎮咳藥,對於這樣的做法專家並不提倡。

  王荃:“咳嗽是人的一個保護性反射,咳嗽一定是咽部不舒服或者呼吸道有分泌物了,尤其對於小嬰兒來説,他本身咳嗽的能力就不足,再把咳嗽給鎮住了,那些分泌物就更不容易出來。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一些比如霧化和適合用的止咳祛痰的藥物來進行緩解。另外在冬天,尤其北方冬天,可以用加濕器,孩子呼吸道舒適度會增加。”

  除了兒童,老年人因為年齡的原因大多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和患有基礎病,同樣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如果老年人出現呼吸道疾病的相關症狀,家裏人該如何判斷老人可以居家養護還是需要到醫院就診呢?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李燕明:“這對家裏人來説,的確是比較困難的選擇,需要結合老年人的年齡、基礎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這次感染的嚴重程度來綜合研判。首先要特別清楚的是老年人基礎的狀態是什麼、基礎體溫是什麼,基礎的心率、基礎的呼吸、基礎的血壓、基礎的外周血氧飽和度是什麼樣的情況,因為出了問題要去比較的時候,要跟基線比較。第二點要根據老年人現在本身罹患的呼吸道感染的嚴重程度、基礎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年齡進行綜合考慮。”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身體較弱,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後,可能出現和其他年齡段人群同樣的症狀,但也有些非典型的症狀需要家裏人關注。

  李燕明:“老年人平時比較衰弱的,如果罹患了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衰弱就會進一步加重,這種加重就會帶來穩定能力的下降,比如老年人平時走路還可以,現在已經發燒了、感冒了,吃東西也不太好了,走路顫顫巍巍的,特別容易出現跌倒,甚至跌倒有的是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或者老年肺炎的第一症狀。”

  對於有基礎病的老人來説,呼吸道疾病往往成為老年人感染後發展成重症的觸因,因此老年人在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基礎病的維護,儘量把基礎病維持在穩定狀態,這樣即使感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症的發生。

  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中,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有相應類型的疫苗可以接種,免疫接種的最佳時間在流行季到來之前。現在,隨著流感高發,越來越多的人有接種意願,但又擔心已經太晚。 

  王大燕:“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減少流感相關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目前,正值流感高發季節,對於之前沒來得及打疫苗的人群,依然可以通過接種流感疫苗的方式來預防流感。”

  關於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專家提醒不要使用藥物,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盲目用藥,不僅對預防感染沒有作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藥物吃多了以後會出現不良反應,靠吃治療的藥物來預防呼吸道感染是一個巨大的誤區。第一吃錯藥後果會很嚴重,第二亂吃藥的話會出現耐藥,對全部人群都會有影響,反復這麼吃,微生物對本來有效的藥耐藥了,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

  專家提醒,雖然同一種呼吸道病毒不會在短時間內重復感染,但這並不意味感染後可以放心到人多、密閉的場所活動。

  隨著呼吸道疾病高發期的到來,一些地方的醫院門診量高位運行,雖然很多醫院已經採取措施,擴大接診能力,但一些醫院的醫務人員已經滿負荷運轉,一些大醫院的兒科門診尤為明顯。

  王荃:“特別想跟家長們説的是,發燒溫度的高低並不完全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吃退燒藥的目的不是把體溫降到正常,而是增加孩子的舒適度,讓孩子能夠安全舒適地度過這個發熱時期,呼吸道病毒感染通常情況下需三到五天的恢復期,只要這個過程中沒有出現其他一些病情加重的徵象大可不必去醫院。”

  為避免長時間候診以及可能因為擁堵産生的交叉感染,如患者症狀較輕,專家建議可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綜合醫院兒科就診,也可以選擇互聯網診療。

  童朝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種常見疾病,而且大部分都在上呼吸道。現在社區都是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生,他們完全有能力處理這些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第二,現在社區的藥品也配備很充足,上下轉診的機制也比較通暢,萬一有少數病人病情加重形成肺炎,通過社區醫生往上轉診也比較方便。”

  我們也在這裡提醒大家,要堅持戴口罩、多通風、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倡導“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積極接種相關疫苗,有呼吸道症狀時要做好防護,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家庭、單位內交叉傳染。大醫院人員密集,等候時間長,交叉感染風險較高,家裏如果有兒童患病,症狀較輕,建議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綜合醫院兒科就診。目前,全國各地衛生健康部門已經在官方網站和政務微信平臺上,公佈了本地可以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信息,並將及時更新,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