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曾經是深度貧困地區,被認為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這裡地處大石山區,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山高洼深,石多地少,不僅缺土,還缺水。當地有句民諺:一水三用貴如油,洗菜洗腳又喂牛。這樣的自然條件很難發展生産。現在的七百弄鄉不僅脫了貧,而且還打造出了七百弄雞的品牌,産業規模越做越大,這離不開東部發達地區的幫扶。
在深圳、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些高端超市,七百弄雞是生鮮櫃臺的主打,因為在深山裏養殖,七百弄雞富硒、高鈣、低鈉,肉鮮味美,頗受消費者青睞。
然而,七百弄雞並不是本地所産,它來自千里以外的大山深處。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這裡的雞一直是當地的特産,七百弄雞也因此得名。
作為廣西曾經的極度貧困縣之一,大化縣在過去一直把七百弄雞作為當地發展特色産業、推動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抓手。2016年以來,當地出臺了多項政策,獎勵、補貼養雞的村民,並以各種方式扶持相關企業。2020年,大化縣在各方努力下實現了脫貧摘帽,而七百弄雞的養殖規模也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慢慢地逐年擴大。
藍志平是帶動七百弄雞規模化養殖的領跑人。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當地決定做大做強養雞産業帶著大夥一起致富。而藍志平也一直琢磨著要把七百弄雞的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然而,缺水讓這一切難以實現。由於大化是喀斯特地貌,雨水順石縫直接滲透到地下,地表難以存水。
2020年,當地政府和廣東支援廣西的粵桂幫扶工作隊扶持村民修建了集中供水點和水櫃,在多雨季節存儲雨水,讓飲水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但是,在七百弄雞有了一定的養殖規模以後,缺水問題再次凸現。
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弄雄村黨支部書記藍志平:“養雞一天要用7、8噸水,1噸就是1車,7噸500塊。”
一天僅用水成本就500多元,這極大地阻礙了當地養殖産業的進一步發展。幾年前,受廣東省委組織部選派,藍亦輝從深圳來到廣西河池市大化縣參與脫貧攻堅、全面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經過調研論證並與大化政府會商,粵桂協作工作隊決定建一座水庫。
2021年11月,水庫完工驗收。同時,粵桂協作資金又投入1500多萬把紅水河水通過幾級加壓,輸送到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地區,15900多名村民和藍志平的雞場用上了乾淨的紅水河水。
七百弄雞的養殖規模逐漸擴大,成為當地的主導産業。但是,要想把七百弄雞的産業做強做大,僅靠規模還是不夠,受地域和推廣渠道制約,七百弄雞以活禽銷售為主,市場佔有率低。作為當地主導産業,該如何發展、提升?如何通過養殖産業帶動村民的收入持續增加?
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挂職副縣長藍亦輝:“對廣東幫扶,更多是怎樣讓雞産業能夠走上市場,而不是完全靠政府幫扶,以市場化導向來引導七百弄雞産業,能夠走得更遠,把好的産品賣出好價錢,讓老百姓有更多收益。”
江魚團隊的雞場養著幾萬隻雞,幾年前,她響應大化縣政府和粵桂協作聯合招商,開始運營七百弄雞電商銷售。但是,他們發現村民散養的七百弄雞沒有標準,有些消費者體驗不好。
七百弄雞養殖過程分散、小農經營,産品標準化、品牌化非常困難,沒有好的標準,很難打造出與當地生態養殖環境、七百弄雞優質品種相匹配的高端雞品牌,産品賣不出好價格,銷售量也不理想,産業持續發展難以為繼。而這個局面僅靠當地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的單打獨鬥很難改變。為此,江魚的公司向粵桂協作工作隊發出求助。
藍亦輝:“我們怎麼來扶持企業?主要還是加強品牌塑造。”
如何打出品牌?經過考察,粵桂協作工作隊決定把七百弄雞納入“圳品”體系。“圳品”是深圳高質量城市食用農産品品牌。經過對供深圳農産品安全認證,達到標準才能獲得“圳品”認證。而只有獲得了“圳品”認證,産品才有進入深圳廣闊市場的資格。
想要加入“圳品”絕非易事,“圳品”對照國際標準,對産品從農田到餐桌都有一個高標準體系,實施審核、認證以及退出全鏈條監管模式,對企業要求非常嚴格。
廣西匯君農牧公司董事長江魚:“我以前只是養雞,現在要求把飼料入庫的時候是什麼型號,投放的時間、次數都要列好。”
這只是對企業運行的管控,“圳品”有複雜的對産品品質進行控制的標準體系,對産品生産各個環節都有要求。
江魚:“雞喝的水必須經過凈化,我們連雞喝的水都要送去檢驗化驗,不合格的話是要整改的。”
江魚説,當時自己這個“草根”公司的內部操作手冊還都不完善,面對細緻嚴格的高標準,團隊産生了不同聲音。
江魚:“他就會覺得,這不是折騰我們嗎?我們一輩子養雞,也沒有見過給雞喝的水還要凈化的。”
公司多次開會動員員工説,深圳的高標準和經驗是對大家的支持。特別是,指導制定標準的深圳標準促進會的工作人員傾力相助,帶動大家共同配合。
2020年5月,經專家組評定,七百弄雞及雞蛋符合“圳品”標準,成為廣西第一個“圳品”産品,同年獲供深“菜籃子”基地認證。
藍亦輝:“這是它最大的品牌價值,首先通過標準化,然後實現了品牌化,最後推動養殖規模化。”
拿到“圳品”認證,只是獲得了進入深圳市場的資格,粵桂協作工作隊帶著江魚團隊到深圳推介,要把七百弄雞打入高端商超。而高端商超對生鮮産品的品質有更高要求,比如冷鏈運輸等等,江魚一個企業難以實現,大化縣政府對此快速回應。
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農業局副局長劉興瑛:“進入人家的市場要按照人家的市場標準化來做。我們就用粵桂幫扶資金,將近80萬元,對冷鏈中心雞的生産線進行了改造升級,改造以後我們有幾家企業來使用。”
經過“圳品”認證,七百弄雞開始走向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當年,江魚公司的銷售擴大了四五倍,“圳品”認證也帶動了大化縣七百弄雞産業的發展。
劉興瑛:“通過‘圳品’的要求,我們養的雞更嚴格了,更按標準化,我們的雞蛋也出來,我們的能人、大戶、合作社跟脫貧戶按照規範來養殖。”
村民韋承貴,不僅自己照著公司模式養殖七百弄雞,還帶動了附近39戶脫貧戶跟著他一起做標準化養殖。標準化養殖就這樣在大化山裏傳播。七百弄雞的産業鏈就這樣一步步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
當年大化縣七百弄雞養殖規模達到近400萬羽,擴大了近一倍。七百弄雞的品牌效應很快就顯現出來,但是,粵桂協作工作隊並沒有滿足於品牌的提升,只有在養殖的基礎上拓展産業鏈條,才能給當地百姓帶來最大化的長期收益,夯實脫貧攻堅的成果。
藍亦輝:“加工端,提高七百弄雞的産品附加值,要推出更多適合粵港澳大灣區需求的、多樣化的加工産品。”
為此,粵桂協作工作隊協助當地利用廣東幫扶資金建設了食品加工廠房。大化縣陸續推出七百弄鹽焗雞、七百弄雞絲月餅等深加工産品,深圳人的“菜籃子”豐富了,七百弄雞的産業鏈條進一步延伸。
2021年以來,七百弄雞累計實現營業額達1300萬元,帶動9個鄉33個村731戶脫貧戶1210人增收。七百弄雞産業很快形成大化縣的示範性模式。這就是政府協助打造標準,以市場機制為引領,打造、延伸産業鏈。
目前,廣西已有94個農産品通過“圳品”認證,121個農産品基地被認定為供深農産品示範基地。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而發展産業,則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脫貧只是第一步,有合適的産業模式,鄉村振興才有紮實的根基;而東部發達地區的幫扶,則會助推當地産業可持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多方共贏的局面。包括大化縣在內,我國現在一共有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目前,國家正採取各種措施,強化對這些地方的支持力度。像七百弄一樣,把品牌做響,把産業做旺,讓民眾生活越過越好。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