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薛長湖:年年有“魚”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3年01月20日 12:09:10
央視網 | 2023年01月20日 12:09:1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從解放初期,漁業總産量相當於人均一年吃一條魚。到現在,魚和水産品已經變成我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從吃魚難到吃上魚,最後吃好魚,中國人是怎麼實現吃魚自由的?過年了,吃魚有什麼講究?魚的哪個部位最有營養?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薛長湖將登上《開講啦》的講臺,為我們講述魚和中國人餐桌的不解之緣。

【來自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養魚教程”】

中國魚類養殖歷史悠久,來自兩千多年前的一部范蠡《養魚經》,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魚類養殖的專業著作,書本的主角就是廣受大家歡迎的鯉魚。“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的不老傳説,讓鯉魚成為了年夜飯餐桌上出鏡率最高的“團寵”之一。《詩經》中説,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可以看出鯉魚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過年了,《開講啦》也舉辦家宴,小撒帶領全場一起品嘗紅燒鯉魚。

【從兩三百到幾十塊錢一斤,石斑魚為何“身價跳水”】

節目中,我們連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魚類生理學及養殖學專家——林浩然,他也被稱為中國的“石斑魚之父”。在過去,石斑魚是天然繁殖的,不能夠進行人工繁殖,全國産量也就是那麼幾千斤到萬把斤,所以價格昂貴,但是經過林院士團隊近十年的研究,攻克了石斑魚的人工繁殖問題,現在石斑魚的産量已經年産超過了二十萬噸,魚多了,價格自然就便宜下來,幾十塊錢廣大的群眾就可以吃得上了。作為林院士的廣東老鄉,小撒現場大秀粵語,送上新年祝福,林老直誇“非常標準!”

【“養魚”的遇上“腌鹹魚”的,嘉賓、青年有話説】

水産品加工就是“腌鹹魚”的專業?本期嘉賓薛長湖是中國國內培養的第一位水産品加工和貯藏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他當時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産生過這樣的疑問。現場一位來自水産養殖專業的青年,也有同樣的困擾——“水産養殖總被認為是‘學養魚’的專業”。薛老師現身説法,從水産種業的培育魚苗,到養殖方式的日新月異,舉例説明水産行業的巨大變化已經突破大家的認知,水産養殖、水産品加工,不再是人們想象中傳統的“養魚”、“腌鹹魚”。

【您有一份春節“吃魚秘籍”,請查收】

烤魚怎麼選?鰻魚、秋刀魚這些海洋魚種烤著吃更美味。紅燒魚用鯉魚,是個不錯選擇。燉湯用鯽魚,清蒸用鱸魚、鱖魚、鰣魚,而生魚片,當然是脂肪含量高的金槍魚、三文魚,才更鮮美好吃。

魚吃的時候,也是有季節的,水産品們通常是在它們的性成熟之前,是最鮮美的,比如説牡蠣,一定是從十月份到次年三月份是最鮮美的。

吃魚的時候,魚頭、魚肚、魚卵,哪個部分最有營養?小撒和現場所有青年竟然全都答錯了。雖然魚的身上全是寶,但作為生命的起源,魚卵才是最有營養的,這令大家大跌眼鏡。

【中國古人是最早的一批生魚片愛好者】

吃生魚片的文化,中國自古有之。《論語》當中記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當中的膾字,就是指的生魚片。最早在中國周朝,我們就有吃生魚片的歷史,最高峰是在唐朝,然後是在宋朝。但是從宋朝到現在,除了個別地區還保留著魚生的吃法,中國人吃生魚片的習慣慢慢地減少了。從營養成分的角度,生魚片的吃法是最好的。

漁業養殖,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對於整個國家的糧食的安全,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面對我們的藍色糧倉,向海洋要熱量、要蛋白,可以幫助大家全方位多途徑地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更好滿足我們對優質蛋白的需求,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更多關於魚的故事,聽薛長湖為您開講!

點擊查看全文

編輯:朱書青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正在閱讀:《開講啦》薛長湖:年年有“魚”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