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221203 同心奮鬥中國夢
來源 : 央視網 2022-12-03 19:58 內容簡介
《焦點訪談》 20221203 同心奮鬥中國夢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03日 19:58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十年前,在十八大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情闡述了中國夢,這十年,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中國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夢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焦點訪談》 20221203 同心奮鬥中國夢)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2年10月23日,黨的二十大閉幕第二天,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我們要埋頭苦幹、擔當作為,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十年前,在十八大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情地闡述了中國夢。這十年,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中國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夢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一件件陳列書寫出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上下求索的民族史詩。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首次提出了“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刻闡釋了中國夢的核心要義。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歷史照進現實,新時代的逐夢之路,從這裡啟程。十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指引下,擼起袖子加油幹,中國夢逐漸實現,個人夢也隨著國家的發展夢想成真。

11月29日晚上8點20分,青島測控站內,工程師王興理正專注地看著屏幕,他負責神舟十五號飛船運載火箭軌道測量數據質量檢查。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測控站工程師王興理:“這也是我一直的夢想,就是見證我國的空間站從無到有,從無人到有人。”

王興理的航天夢源自他上大學時。1999年,剛入校不久的他從電視上看到了神舟一號的發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2002年,王興理大學一畢業,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他熱愛的航天事業。儘管當時的青島測控站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他還是一幹就是二十年。

王興理:“我剛到站裏的時候,一般一年航天發射也就幾次,後來一年十幾次,再到最近幾年一年三四十次,大約是這個數量的增加。特別是最近這十年來,發射的密集度逐年提升得非常快。”

從神舟一號到十五號,中國航天人逐夢的腳步越走越快。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事業更是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神舟”飛天、“北斗”指路、“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宮”遨遊星辰……上九天攬月,中國人的航天夢正在變為現實。而這一路征程,灑下了無數像王興理這樣的中國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他們的個人價值和夢想也隨之實現。

王興理:“我們航天夢是中國夢中最燦爛的那一抹,所以説每當航天員在太空遨遊,我們在下面像牽風箏的人一樣去聯絡著他,去維護著飛船在天上運行,感覺非常美妙。因為我們是具體參與者,所以感覺到自己的工作真是非常有意義,自己也非常幸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

這裡是貴州榕江縣第一中學,來自全縣20個鄉鎮的3400多名學生正在向著夢想發力。這個正在認真朗讀的姑娘名叫石水燕,十年前的冬天,我們的記者在當地大山中的一所村小污講小學採訪時遇到過她。

當年的污講小學位於榕江縣最南部月亮山的腹地。這一片曾經是深度貧困的代名詞,山脈連綿,交通不便,沒有産業,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守的孩子們只有住在簡陋的學校裏,他們要等父母回家過年才能添置一些新衣。不論冬夏,孩子們都只有布鞋和涼鞋。小水燕他們最盼望的就是見到爸爸媽媽,進入更好的學校讀書。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不斷推進。十年來,我國有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全國範圍建成的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相當於給一個中等規模人口的國家搬了一次家。小水燕所在的擺王村就是其中一個。2013年開始,包括小水燕一家在內的15000多山裏人先後搬進了縣城裏的安置小區。在當地政府專門配套建設的學校裏,小水燕和她的同學們完成了義務教育。他們在這裡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當年污講小學的校長石政華,如今是榕江縣古州三小三年級的數學課老師。從大山到縣城,他親身感受到教學環境發生變化後,給孩子們帶來的機遇。

石政華:“當時我們在污講那裏吃的住的都讓人擔心,老師比較少,學的課程也比較單一。現在我們上課都是用多媒體,學生在學的時候都是用班班通,學習的課程也比較多。那一批學生有24個考上了本科,還有20多個考上專科,對他們來説天地更寬,機會更多。”

一條月亮山脈見證著十年的奮鬥與收穫。從山裏到山外,從年幼到青春,石水燕他們正跟隨著時代的步伐,一步一步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也在農村。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脫貧攻堅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從2013年就開始提出了精準扶貧戰略,一步一個腳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脫貧攻堅過程當中。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實現中國夢的一個最重要步驟,同時在實現脫貧攻堅和向鄉村振興銜接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助力了每個中國人個人夢想的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拍攝Vlog的這個姑娘名叫曲三妹,是查幹湖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在查幹湖漁港碼頭做農家樂,主營全魚宴,生意紅火。

查幹湖以魚聞名。每年12月下旬,傳統的冬捕活動拉開序幕,成千上萬的魚被打撈上來,場面極為壯觀,吸引了大批遊人前來觀看。不過,幾年前,查幹湖也面臨了一些困擾。

曲三妹家世代是漁民,他們的夢想就是水清魚肥生意好,如何能夠讓他們實現夢想呢?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的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相繼打響。2018年開始,吉林省決定利用生態去修復生態,在查幹湖東岸引入水庫水,西岸建農田退水自然沉降區,北岸啟動建設濕地恢復工程。如此一來,查幹湖水體與嫩江、松花江通連,“死水”變“活水”,3年就可整體置換一次。

修復生態的同時,還需要綠色發展。如何讓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相得益彰?靠水吃水、粗放發展不可行,一套“加減法”的發展思路應運而生。查幹湖保護區內做減法,騰退影響生態的旅遊設施、産業,減輕核心景區負擔;保護區外則做加法,建設生態小鎮,開國內航線,豐富旅遊産品供給。一套“組合拳”下來,魚肥了,生態環境好了,接待的遊客也多了,漁民的夢想實現了。曲三妹家原來的土坯房被政府免費改建成了現在富有特色的木屋,曲三妹就是被這樣的變化吸引回到了家鄉。

曲三妹:“我的父母是靠打魚為生,我們從小的時候就想去大城市發展。現在隨著查幹湖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我們可以守著家鄉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且可以守在父母身邊,我覺得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

洪向華:“黨的十八大前,我國生態環境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提出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贏了藍天、碧水、凈土的保衛戰,使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根本性、全局性變化,實現了美麗中國的夢想。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給老百姓帶來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老百姓從中受益,個人夢想也在美麗中國夢中實現。”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今天的中國,在脫貧攻堅、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使我們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越來越近了,每個人都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洪向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擘畫了中國夢的藍圖,構建了中國夢‘四梁八柱’的框架體系,一步一個腳印分步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人民是中國夢的創造者,也是受益者。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追求目標,也是評價尺度,更是根本保障。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中國夢”就能畫出最大同心圓,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勇毅前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也是不可阻擋的前進步伐。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