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221126 新征程上 從“有”到“優” 品質生活
來源 : 央視網 2022-11-26 20:08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21126 新征程上 從“有”到“優” 品質生活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6日 20:08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在報告中特別強調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十年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焦點訪談》 20221126 新征程上 從“有”到“優” 品質生活)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其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始終,提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10年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新征程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將會更加豐富多樣。那麼,我們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品質生活的要求?各地都有哪些探索呢?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在報告中特別強調“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艾四林:“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民生問題提高到了非常高的位置,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個命題的提出,也反映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生活品質有著豐富的內涵,不僅包含客觀物質保障,還包括主觀感受,也就是對於各類服務水平的滿意程度。因此,“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也就意味著民生保障的更高層次,這也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有機結合。

  艾四林:“高質量到民生領域一個就是必須高,這種高質量是體現在多維度的,我們生活的環境、生活的條件以及生活的服務的水準等等。過去可能大家更關心的是有沒有,今天老百姓關心的是質量、品質究竟怎麼樣,更多體現是好和優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更進一步做到從“有”到“優”?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著重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二十大報告裏主要提到了在發展中來解決現在的民生保障問題,第一個是中國的發展進入到新階段,國家更有能力來實現自己的初心使命;第二個方面在過去這十幾年裏,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民生實際上是一攬子工程,從出生到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現在把所有這些問題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希望能夠一攬子來解決,從供給和需求兩個層面都是生活會越來越好,不僅是要求提高了,滿足這個要求的能力也在提高。”

  民生問題紛繁複雜,但是説到底就是做好千家萬戶的事兒,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

  在浙江杭州市三墩鎮民生綜合體的健身室內,一場激烈的乒乓球賽正在進行著。

  浙江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蘭裏社區居民宋麗説,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比賽,和她一起打球的都是附近社區的居民。

  近年來,杭州市西湖區開展了建設“15分鐘幸福生活服務圈”計劃,注重快速抵達、使用率高、實用性強、體驗多元。三墩鎮的民生綜合體就是其中之一。在這裡,不僅有健身室,還設置了書房、畫室、便民驛站等。

  浙江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頤蘭社區居民徐朗:“剛剛建設好的時候,有些地方不符合球迷專門的標準球場,我們一邊打球一邊也向他們提出來,比如窗簾以前是白的,因為打球有反光,換成灰色的,還有一個燈光原來不足,後面加了幾個燈。”

  依照居民需求完善功能,同時把服務做到位,這才能讓好政策真正起到好效果,這也正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強調的“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意義。

  艾四林:“由於高質量發展所提出的高品質生活,對黨員幹部要求就更高了。一方面過去一些好的辦法、好的做法還進一步延續提升;同時還要結合新的情況創造新的辦法、新的探索,才能夠提升服務質量。”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豐富多樣,如何真正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這也對下一步民生工作的落實、落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宋健:“在這個新階段,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元化。能夠讓人們不僅活得舒服,而且活得舒心,舒服是物質層面的,舒心就是精神層面的,需要我們想得更細緻,做得更多。”

  讓老百姓過得更舒適、更舒心,就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在工作中認真傾聽。

  浙江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水秀苑社區居民李寶珠:“我是特別焦慮的媽媽,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什麼都管他,你應該幾點幹什麼,幾點睡,包辦的,家裏也有壓力,不舒服。”

  過度關心,不僅加大了孩子的壓力,也讓李寶珠與家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一次偶然,她向社區工作人員傾訴了自己的難題,讓她沒想到的是,社區把這件事兒放在了心上。

  社區在民生綜合體專門開闢了空間,讓社區居民可以互相進行交流,還請來了心理諮詢師為有需要的居民進行心理疏導。

  李寶珠:“我覺得我的孩子陽光了、自由了,我自己也陽光了、自由了,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品質,不是那些高大上的品質,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幸福,能感受到快樂,我覺得就是品質。”

  能夠整合、優化、調整小而散的公益服務事項,形成一個相對集中、功能完善的民生綜合體,無疑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對於大多數地區來説,並不具備這樣的場地和條件,而很多似這樣的民生問題,各地情況均有不同,為此,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艾四林:“這個時候就要各個地方結合自己的省情、縣情來謀劃好在新時代怎麼去量力而行,提升生活品質,而不能‘一刀切’、‘一窩蜂’,按照一個模式、一個標準來做。”

  在離三墩鎮民生綜合體不遠的翠苑四區,也在進行著“15分鐘幸福生活服務圈”的探索。翠苑四區建設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常住人口60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1800多人。對於這樣的人口高齡化的老舊小區來説,很多家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問題。

  中午,翠苑四區居民張琴書正和女兒在社區的老年食堂用餐。張琴書老人平時都是女兒在照顧,趕上女兒有事兒過不來,一日三餐就成了他們一家最發愁的事兒。

  幾年前,翠苑四區社區曾經試點開辦小型的老年食堂,但是,食堂面積小,可選擇的種類也少,運營情況並不理想。

  浙江杭州市西湖區翠苑四區社區黨委書記楊桂芳:“只有24.84平方米,只提供一餐,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多是社區的現實,用餐難的問題解決不了,就更談不上提升生活品質了,社區工作人員開始著手解決這個難題。

  楊桂芳:“現在光是老年食堂就餐的面積有差不多300多平方米,這樣一改造之後,整體的環境比較好了。”

  新食堂寬敞明亮,也能夠容納更多老年人用餐,還按照年齡層給予優惠,但面積擴大、用餐環境改善只是食堂的基礎,要提升品質,就還要把這項工作做細做精。

  為了讓老年居民能夠有一個更舒適的環境,翠苑四區還建設有養老服務中心,不僅有老年活動室、老年閱覽室,還提供養老床位等。根據杭州西湖區民生綜合體的規劃要求,翠苑四區社區正在逐漸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希望滿足不同年齡層居民的需求。

  像這樣的“15分鐘生活圈”,目前在很多地方也正在建設中,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均衡化佈局。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篇章中,不論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還是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或是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又或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每一樁每一件都是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艾四林:“民生的提升是無止境的,是永遠在路上的,沒有終點的。但是必須意識到,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不斷去推動民生改善,讓老百姓真正能夠從改革發展當中受益,衣食住行年年在發生變化,而且是不斷向更高的層次在發展,老百姓對黨就更有信心,對國家的前途就更加有信心。”

  翻天覆地的變化,映照著過往的付出,也啟迪著未來的奮鬥。翻開黨的二十大報告,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從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各個領域做出詳細部署,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奮鬥,我們對於高品質的生活願景,才會一步步化為生動可感的現實。

編輯:羅萌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