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221125 新征程上 科教興國還需人才支撐
來源 : 央視網 2022-11-25 20:04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21125 新征程上 科教興國還需人才支撐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5日 20:04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專章闡述,第一次把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放在一起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引發各界關注。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焦點訪談》 20221125 新征程上 科教興國還需人才支撐)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專章闡述,第一次把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放在一起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引發各界關注。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言之鑿鑿,意之深深。

  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一次系統地把教育、科技、人才這三大戰略放在一起論述,它有著怎樣的深意呢?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中央這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這三個部分放在一起,凸顯了中央對人作為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的高度重視,把科學技術這第一生産力,把人這第一要素以及創新這第一動力合到一起,讓它們能夠發揮1+1+1大於3的作用。” 

  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

  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絡,決定了它們可以實現相互促進,協同發展。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三者的統一部署也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

  董煜:“現在國際國內環境客觀上決定了我們需要構建新型舉國體制,需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除了機構的支撐,除了體系制度的支撐之外,最核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有戰鬥力的科技人才隊伍。”

  人工智慧,就是一門能夠對很多新興産業發展産生深遠影響的前沿學科。近年來,我國智慧經濟蓬勃發展,相關産業規模快速增長,但是在核心技術層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朱松純是從事通用人工智慧研究的專家,2020年,在美國工作多年的他回到國內,希望能夠推動我國在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實現進一步發展。

  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從佈局上講,我們屬於跟隨的狀況,人家底層的軟體、硬體、體系結構都已經形成了,新的‘卡脖子’態勢已經形成了。二十大報告精神裏面説,要在關鍵核心領域採取攻堅戰,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進行原創引領性的科技攻關。説的是國家到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這個歷史階段裏面必須要做0到1的東西,而不是原來的1到3,3到N。”

  想要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就需要人才的支撐。那麼作為第一資源的“人才”,如何儲備,如何集聚?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想要打贏科技攻堅戰,首先需要一個過硬的團隊。在北京市有關單位的支持下,朱松純開始籌建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而這個消息,也引起了很多海內外科研人員的關注。

  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究員楊耀東:“我博士畢業以後加入了倫敦國王大學信息學院任助理教授,我得知朱老師加入了北京大學,擔任了人工智慧研究院的院長,我開始關注他。我想著這麼大一位科學家回國建設祖國,我也要為我們國家的通用人工智慧做出一份力量。”

  過去兩年,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引進了30多位像楊耀東這樣海外名校畢業的博士生。對於這些研究人員來説,能否繼續並且持續在自己專注的細分領域做研究,是他們最為關心的事情。而北京市在這方面做出了充分的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賦予戰略科學家人財物自主權和科研技術路線的決定權。   

  此外,北京市在人才落戶政策和待遇上,也提供了靈活優厚的條件,讓科研人員在充分發揮才能的同時,也免去了很多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既能延續自己在人工智慧細分領域的研究,又可以和其他領域的優秀人才交流碰撞,在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這個綜合平臺之上,人才聚合的作用開始顯現。

  打造人才隊伍,一在吸納,二在培養。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對於前沿科技領域,除了引進來之能戰的人才,還需要培養更多的新鮮血液。通用人工智慧的終極理念,就是要賦予機器感知、認知、決策、行為和執行等一系列綜合能力,這就需要培養擁有交叉學科知識的專業人才。

  為了打造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梯隊,朱松純在北京市各有關單位的支持下,開設了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他組織了20多位跨學科專家,重新梳理了學科內容,為實驗班打造了一套符合時代需求的課程體系,同時面向清華和北大兩所頂尖學府的在校生進行二次招生。

  劉宇在2020年以高考本省前五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自動化係。大一下半學期,他通過面試成為了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的第一批學生,開始系統地學習通用人工智慧所涉及的交叉學科,同時參與到研究院的科研活動中。

  加入實驗班兩年之後,劉宇已經開始向國際級的人工智慧會議遞交論文,並且取得了不錯的評分,有望發表。而這種學習和研究相結合的模式,受益者並不只有學生本人。

  楊耀東如今除了研究員的身份之外,同時也是實驗班的老師,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人工智慧的研究中,他對自己的科研目標也越來越有信心。

  今年9月,教育部正式將智慧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加入到教育學科專業目錄。這也符合了二十大報告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的要求。

  前沿科技領域有了這些量身打造的教育體系支撐,就能夠涌現出更多的人才,從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這種産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並不是個案。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

  以北京為例,針對作為第一資源的“人才”,北京市出臺“人才五年行動計劃”,加快引進各類人才。同時,依託本地優質的教育資源,針對性地培養人才,逐步形成了人才集聚發展的良好環境。在此基礎上,北京市以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為科學研發主陣地,通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用不足全市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約三分之一的地區生産總值。同時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和底層技術攻關,為有效解決重點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提供了源頭支持。

  董煜:“打造國際創新中心實際上就是在區域領域去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為落實二十大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融合’這個重大部署提供了最好的載體。它使各種優勢資源能夠更好組合和配置,在這種優化組合配置中使教育資源、科創企業都能夠發揮出最好的作用。”

  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在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之下,除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之外,上海國際科創中心、粵港澳國際科創中心以及其他一些區域科創中心的建設都在逐步推進。依託當地的優勢資源,進一步加強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實現“全國一盤棋”的協同發展。

  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是黨中央提出的需要長期堅持的國家重大戰略,也都是事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既要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有機聯絡,又要講究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韆鞦基業,人才為本。我們只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更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發展,把繪就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