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220926 文明新風沐鄉野
來源 : 央視網 2022-09-26 20:04 內容簡介
《焦點訪談》 20220926 文明新風沐鄉野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2年09月26日 20:04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遏制農村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鄉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債,要在傳統禮俗和陳規陋習之間劃出一條線,告訴群眾什麼是提倡的、什麼是反對的。(《焦點訪談》 20220926 文明新風沐鄉野)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遏制農村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鄉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債,要在傳統禮俗和陳規陋習之間劃出一條線,告訴群眾什麼是提倡的,什麼是反對的”。近日,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印發通知,定於今明兩年在全國範圍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這個9月是全國“農村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那麼,各地在移風易俗方面現在都有哪些做法,農民朋友又是怎麼看的呢?

9月17日一大早,一場熱鬧的婚禮在河北河間大趙莊社區舉行,在雙方父母和親戚朋友的見證下,新郎趙小寶和新娘牛丹丹喜結連理。在農村,結婚給彩禮是個傳統的風俗習慣。

趙小寶和牛丹丹是大學同學,兩個人經歷了11年的戀愛長跑,目前一起在河北石家莊工作打拼,以後還計劃在石家莊安家。雖説結婚給彩禮是個老傳統,但考慮到自身的經濟情況,小兩口決定結婚不要彩禮,雙方老人也同意了他們的想法。

新娘母親高艷麗説:“我供我姑娘上大學,也沒有什麼富餘的錢,所以覺得男方和女方是一樣的,孩子都是那麼供,所以我也體諒男方的家庭。”

在婚禮現場,新郎趙小寶還特別感謝了愛人和岳父岳母的理解和包容,零彩禮一方面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另外一方面他想&&遵守村規民約,為村裏的年輕人做個榜樣。

河北河間市大趙莊社區居民趙小寶説:“我作為黨員積極響應村裏主張的村規民約,所以説起&&作用,咱們結婚,讓後來的年輕人也看看,兩個人沒有彩禮也可以生活得非常幸福。”

以前村民操辦喜事礙于面子、互相攀比,甚至有很多村民舉債結婚大操大辦,苦不堪言,有的還因為彩禮導致家庭矛盾激化,形成了農村因婚“返貧”的新問題,成為農村基層不穩定的因素,給社會治理帶來很多隱患。

河北省社科院社會發展所所長樊雅麗説:“婚喪嫁娶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提高以及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受傳統婚俗觀念影響,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消費、過度消費很多,年輕人把婚姻感情變成了物質交換,給年輕人和家長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導致現在大量年輕人恐婚、不婚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為了轉變這種情況,2018年,河間市在全市所有村莊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針對這些現象,專門制定了本村婚喪嫁娶的村規民約,如針對紅白喜事的辦事待客範圍、就餐桌數、飯菜標準等作出指導性規範;還及時上門“服務”,提醒村民從簡操辦,並且要求村幹部、黨員&&。幾年下來,村裏的風氣大有改觀。這兩天,得知村民陳九利的女兒馬上要出嫁了,紅白理事會的成員趕過去了解情況。

河間市的大莊村今年4月剛剛建起了一座紅色禮堂,供周邊的群眾操辦婚事,所有事務由村紅白理事會按照村規民約的要求統一安排,一場婚事辦下來預計比在酒店節約三分之二的費用,獲得了很多村民的歡迎。

這樣的紅色禮堂不僅僅方便了村民辦喜事,免去了很多訂酒席的煩惱,還基本上杜絕了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的現象,受到了村民的認可。目前,河間市還有3座紅色禮堂正在建設中,輻射周邊20多個村莊。不僅如此,在河間市的婚姻登記處,每週都有市領導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道德模範等為“零彩禮”“低彩禮”的新人舉辦頒發結婚證活動,讓這些新婚的年輕人感受到對弘揚新風的肯定和鼓勵。

很多地方,不僅僅是結婚,遇到添丁、祝壽、升學等等,按照傳統舊習都要大操大辦,既費時又傷財,很多時候成為了一種幸福的負擔。山東濟南市柳橋峪村村民鄒慶最近幾天就遇到了這樣“幸福的煩惱”。讓他幸福的是喜得貴子,令他煩惱的是這場喜事該如何慶祝。兒子鄒慶堅持喜事簡辦的新方式,父親鄒學海堅持大擺宴席的老傳統,為此,爺倆爭執不休。

山東濟南市鋼城區顏莊街道柳橋峪村村民、鄒慶的父親鄒學海説:“老一輩的老思想還是擺擺宴席,請請親朋好友來祝賀祝賀。我麻煩也好、有點負擔也好,我心裏高興那是主要的。”

山東濟南市鋼城區顏莊街道柳橋峪村村民鄒慶説:“我的想法就是簡簡單單的,響應村裏的形式,我覺得新方法很好,首先避免一些麻煩;第二避免一些鋪張浪費;第三一些親朋好友礙于面子,可以避免他們因為礙于面子才過來參加喜宴。”

鄒慶所説的新辦法是村裏推行的“家有喜事就栽樹”倡議,誰家有個結婚、添丁、祝壽,就到村裏規劃的“喜事林”栽下6棵油杏樹苗,寓意“生活幸福、興旺發達”。可對於喜當爺爺的鄒學海來説,內心難以接受。無奈之下,鄒慶只好請來村裏紅白理事會理事長勸説父親。

最終,經過理事會會長勸説,鄒學海同意了鄒慶的建議,爺倆在村裏的“喜事林”裏種下了象徵幸福美滿的油杏樹,併為小樹挂上寫好美好寄語的牌子。勞心費力的滿月酒,變成了清爽節約、更有意義的植樹造林,滿滿的儀式感讓鄒學海徹底轉變了自己過去的想法。

鄒學海説:“通過孩子和我交流之後,我認識到這個事確實有很大的好處,也減少了個人負擔和麻煩。長大以後讓孩子過來看看,在你出生的時候,我們同時給你栽上這棵樹,願你在一生的幸福之中像樹一樣成長,很有意義。”

“家有喜事就栽樹”是濟南鋼城區顏莊街道柳橋峪村移風易俗新做法。村裏統一劃定場地、統一提供樹苗、統一實行管護,建起了“喜事林”,村民誰家遇到喜事,不再大操大辦,而是通過親手栽種小樹苗的形式,來紀念慶祝,讓喜事簡辦成了新風尚,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説起這前後的變化,村民李永奎最有發言權。4年前大女兒李楠考上大學,他擺了一個月的升學宴,花費上萬元。而今年,二女兒李念雪也考入大學,一家人去“喜事林”裏栽下6棵油杏樹,這種省錢、省心、有意義的做法,讓李永奎一家很是認可。

自從2020年柳橋峪村開始推廣“家有喜事就栽樹”倡議以來,共有62戶人家參加其中,種植油杏、松樹400多株,累計為村民節省開支60多萬元。

山東濟南市鋼城區顏莊街道柳橋峪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奇説:“比如説新婚夫婦栽上有紀念意義的油杏樹,寓意著家庭幸福、事業興旺發達,然後村委會給他們掛牌,寫上祝福,這棵樹結的果實,我們專門找人摘下來送到家裏,讓他們永遠記住、紀念。”

一棵小樹苗破除陳年舊習,一片“喜事林”樹起文明新風。如今,人人爭做文明人已經成了大家相互標榜的新風氣。柳橋峪村也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村民自治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森林鄉村等榮譽稱號,柳橋峪村黨支部也獲得了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杜志雄説:“移風易俗不是要我們摒棄傳統的文化和習俗,而是要破除婚喪嫁娶當中大操大辦的一些陳規陋習,因為這樣的陳規陋習不僅僅給農民群眾造成直接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同時也會給社會帶來不良風氣。摒棄這樣的一些陳規陋習,有利於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和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這還有賴於全社會共同努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少地方把移風易俗寫進了村規民約,提倡什麼樣的文明新風,反對什麼樣的陳規陋習,紅白喜事該怎麼操作,不該做什麼,印在紙上,貼在墻上,農民群眾辦事就有了參照和依據,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良鄉風的形成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培育文明鄉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才能讓文明鄉風吹遍鄉村的各個角落,成為鄉親們的一種共識和生活方式。

編輯:羅萌 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