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門英烈 英雄母親——鄧玉芬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09月26日 09:15:15
央視網 | 2022年09月26日 09:15:15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一共鐫刻著170多位人物形象,其中一組浮雕上有一位老母親正在送兒子上戰場,去抗擊日本侵略者。  

而在距天安門廣場100多公里的北京密雲,就有這樣一位英雄母親,戰士們親切地叫她鄧媽媽。

鄧玉芬,1891年出生在密雲水泉峪村,幼年家境貧寒,後嫁到鄰村張家墳村,和丈夫任宗武靠租種地主的幾畝土地過活。

張家墳村在抗戰之初就被日軍佔領,村民們備受日軍欺淩。直到1940年,鄧玉芬和大家終於盼來了自己的隊伍。

一面溫熱的鏊子

這是最普通的炊具,卻溫熱著沉沉的記憶。

1940年7月,豐灤密第一支遊擊隊——白河遊擊隊在豬頭嶺上成立了。苦水裏泡大的鄧玉芬也想為抗日盡一份力。    

鄧玉芬將大兒子永全、二兒子永水送入白河遊擊隊。從此,鄧玉芬一家的命運就緊緊地和八路軍、遊擊隊連在了一起。

在鄧玉芬的帶動下,全村上下涌現出男女老少齊動員的參軍熱潮。不久,鄧玉芬將三兒子永興也送入了白河遊擊隊。為了讓三個兒子安心打仗,鄧玉芬經常託人捎去話,別惦記家,安心打鬼子。

三個兒子參軍殺敵,鄧玉芬承擔起全部的家務活,並帶著餘下的幾個年幼的兒子開荒種地,好讓自己的丈夫騰出手為八路軍運軍糧、背子彈、跑交通。

鄧玉芬的家更是成為八路軍和傷員的經常住所。  

樸實的農婦最擅長的就是洗衣做飯,鄧玉芬還主動承擔起照顧傷病員的工作,為傷員接屎接尿、喂湯喂水,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為了幫助八路軍傷員儘快恢復身體,鄧玉芬即使自己挨餓,也要拿出家裏寥寥可數的糧食,變著花樣為傷員補充營養。金黃而柔軟的煎餅便是鄧玉芬能為傷員做的最好的補品。

  

自從八路軍來了那天起,誰也説不清有多少年輕的戰士吃過鄧玉芬做的煎餅,在這裡養好了傷,又重返戰場。

接連痛失至親 

1942年3月21日清晨,丈夫任宗武和四兒子永和、五兒子永安不幸遭到日軍偷襲,丈夫和五兒子同時遇害,四兒子被抓走。   

然而,不幸接踵而來。

1943年秋,二兒子永水因傷回到家中。這是送家人參軍以來,鄧玉芬第一次有機會親手照顧自己在外戰鬥的親人。

紅紅的火苗燒熱了黑色的鏊子,也炙烤著貧苦母親的心。鄧玉芬的關愛沒能挽回兒子永水27歲的生命。

生活的殘酷在於即使人們經歷天崩地裂的變故,一切卻仍需繼續。戰爭還沒有結束,年過半百的鄧玉芬依然照顧著傷員們。

1944年春,日本侵略者再次發起掃蕩,鄉親們紛紛躲進深山。逃亡的過程中,鄧玉芬的六兒子走散了,她只好背著剛滿7歲的七兒子和逃難的群眾躲到一個隱蔽的山洞裏,一藏就是好幾天。       

            

此時,一股敵人逐漸接近鄉親們藏身的山洞。如果孩子的哭聲傳到敵人的耳朵裏,不僅會暴露目標,甚至會給隱藏在此處的鄉親們招來殺身之禍。

許久之後,日本兵終於走遠了。鄧玉芬趕忙將小七嘴裏的棉絮掏出。然而此時,小七的臉已經憋成了深紫色。還沒來得及取名的小兒子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接連失去親人的鄧玉芬沒有倒下,只是她笑得少了,從早到晚拼命地幹活,春播、秋收,做軍鞋,照料傷員……    

鄧媽媽的遺囑

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內戰。殘酷的現實讓鄧玉芬無法無動於衷。她又毅然決然地把六兒子永恩送到縣支隊,並叮囑六兒子,不要惦記家裏,好好打仗,立了功回來見媽。

1947年8月,六兒子永恩在密雲縣河北莊戰鬥中立了功,受到嘉獎,但卻在1948年攻打黃坨子據點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六兒子沒有讓媽媽失望。他立了功,可卻永遠不能回來見媽媽了。

如今的密雲張家墳村,美麗的白河環村而過,村頭有一個以鄧玉芬的名字命名的廣場。

廣場上矗立著鄧玉芬雕像,她深情地望向大路,這樣的設計來自鄧玉芬的遺囑。 

來源:《國家記憶》、《閃亮的記憶》、《國寶·發現》等

點擊查看全文

編輯:彭瑤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正在閱讀:滿門英烈 英雄母親——鄧玉芬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