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兒】既比以前冷,又比以前熱,現在這天兒都怎麼了?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3年03月22日 14:05:30
央視網 | 2023年03月22日 14:05:3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023年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

中國氣象局發佈的《全球氣候狀況報告(2022)》指出,2022年全球大部陸地氣溫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亞洲北部、中亞、西亞東部、歐洲北部和西部、格陵蘭大部等地偏高1℃以上,全球年平均陸地氣溫較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偏高1.67℃。同時還顯示,2022年1月形成的拉尼娜事件全年持續,于冬春季節異常發展,熱帶中東太平洋冷水中心值低於-1.0℃。北極和南極海冰範圍均較常年偏小。

看到這些數據,你是否記起2021年1月的那個冬天,寒潮幾乎每週一次準時報到,那叫一個冷啊。緊接著同年的2月中下旬,我國華北地區的氣溫節節攀升,北京南郊觀象臺的氣溫甚至達到了25.6攝氏度。很多年輕人甚至在2月裏穿上了短袖,這事兒你説新鮮不。

為什麼會産生這種極端天氣?咱把壓力給到全球變暖這個話題上。

高溫、寒潮,這種看似是某個地區的極端氣候事件,其實是一個全球的氣候異常現象。我國所處的緯度,主要是在春冬季時由西風帶控制。而西風帶上,經常會有“冷空氣南下”、“暖空氣北上”此類的擾動,這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偶爾的氣溫變化,這本是一種很自然的天氣變化現象。然而近些年,地球似乎格外的“躁動”,它的這種變化變得尤其極端,你可以理解為,地球正在以一種激烈的方式試圖恢復到曾經的氣候平衡。

大幅降溫的現象,在其他國家也時常出現。2021年上半年,美國也出現了數次降溫,範圍波及了整片中部地區。2019年,美國五大湖附近的平均氣溫降到了零下34攝氏度至零下40攝氏度,不少地區的低溫創了紀錄。

氣象專家分析認為,在這些寒潮背後,有著同一關鍵因素的影響,這就是極地渦旋。我們知道,地球不同緯度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是不同的,低緯度地區受到太陽直射,氣溫高,地表氣壓低;而高緯度地區氣溫較低,地表氣壓高,平流層附近氣壓卻較低。這就導致極地高空出現了巨大的圍繞極地旋轉的寒冷渦旋,簡稱“極渦”。通常情況下,極渦就像一根無形的彈力繩,把冷空氣牢牢束縛在極地地區。

咱們北半球的氣候本就是受北極極渦很大程度的影響。然而近些年的全球變暖,導致中低緯度地區與高緯度地區的溫差變小,溫差一小,氣壓梯度就變得越來越小,因此極渦束縛冷空氣的能力就逐漸變弱了。再加上南邊暖濕氣流的擠壓,導致極渦的中心發生偏移,也很容易崩潰,就形成了冷空氣向南邊輸送的現象。

不僅僅是極渦發生變化,北極圈內也出現了諸多怪事,一個個巨大的洞穴在這片永久性的凍土上赫然出現。西伯利亞的寒冷地帶是永久的凍土層,隨著全球變暖,凍土層慢慢在溶解,而凍土層下封閉了很多甲烷等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逐漸釋放,加上極地地區隨著變暖導致的微生物活動量增多,它們對有機質的分解也會釋放大量甲烷。當甲烷累積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有可能會形成爆炸,從而出現了大面積的塌陷。

發現沒有?這些極端現象,都與全球變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到底什麼是全球變暖?

世間萬物都有溫度,有溫度的物體就會發出電磁波。溫度高的物體發射的波長較短,反之溫度低的則較長。當太陽光的短波輻射到達地球時,大氣對短波的吸收是較少的,所以太陽輻射大部分可以被地球表面所吸收,使得地球表面的溫度升高。地球表面溫度升高時,它可以發射長波輻射,在穿透大氣圈的過程中,大部分可以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溫室氣體吸收這些輻射後會向下對地球表面産生逆輻射,産生了一個保溫的作用,這便是溫室效應。

正常情況下,大氣中只有一部分氣體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長波輻射,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這些氣體被統稱為溫室氣體。它們幾乎可以吸收所有地面發出的長波輻射,其中,只有一些狹窄區段吸收較少,因此被稱為窗區。地球便是靠這些窗區,把獲得太陽熱量的70%又以長波輻射形式返還到宇宙空間,從而維持地面溫度不變。

如今的溫室效應的增強,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增加了溫室氣體品種和濃度,使這個70%的數量下降,導致地面溫度升高。

近一百多年來,人類的工業生産、燃料使用等行為,使得二氧化碳的濃度從280ppm,上漲到了400多ppm,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2-3ppm的速度上升。二氧化碳一直為溫室效應背了大部分的“鍋”,然而人們還忽略了另一個“溫室大戶”——甲烷。雖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甲烷要多的多,但相同濃度的甲烷“發起狠”來,可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強25倍。近年來,農業、廢物處理、化石能源的使用、濕地等淡水系統的自然釋放等途徑,使得甲烷的排放量的增長速度與日俱增。剛才我們提到,永久凍土中封存了大量的甲烷,如果繼續融化,甲烷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爆髮式地進入大氣,後果不堪設想。

《全球氣候狀況報告(2022)》中顯示,2022年,歐洲、中國、美國、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遭遇創紀錄的高溫熱浪。世界氣象組織曾提醒,高溫天氣將會是歐洲夏季的標配,氣候變化引發的負面趨勢將至少持續至2060年。這一年,我國出現了持續79天的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多地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比往年要熱。當時我國高溫的原因往“小”了説,是大陸高壓和副熱帶高壓這“兩口大鍋蓋”將熱氣牢牢鎖住造成的。然而如果將目光放長遠,罪魁禍首卻仍然是全球的氣候變暖。專家表示,由於地表的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地球原本的熱量平衡被打破,極端高溫現象的發生頻率便會隨之增加。

當時有位網友調侃道:“現在見證歷史的難度變低了,剛剛見證史上最熱的6月,馬上又輪到7月了。”玩笑歸玩笑,這背後的巨大隱患卻不得不思考。

不僅僅是極端高溫和低溫,近幾年多地頻發的乾旱、強降雨、洪水、火災、沙塵暴等現象的最終成因都指向了全球變暖。溫室氣體的排放如何控制,已經成為了一個需要全人類共同攻克的難題。如果再不做點兒什麼,以後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請自行想象……

 

參考資料:中國氣象局《全球氣候狀況報告(2022)》《科幻地帶》《央視財經評論》《第一時間》《晚間新聞》等

點擊查看全文

編輯:張秋鳦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正在閱讀:【懂點兒】既比以前冷,又比以前熱,現在這天兒都怎麼了?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