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詮釋什麼叫“經典皆可唱” 《經典咏流傳》第十期今晚挑戰崑曲名劇《牡丹亭》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06月11日 16:05:17
央視網 | 2022年06月11日 16:05:1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從清新雋永的小詩,到氣吞山河的鴻篇;從家喻戶曉的經典,到不容忘卻的佳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咏流傳·大美中華》以中華優秀文學經典為集納,在持續創新的“和詩以歌”中,深入拓展經典傳唱的時代感、多樣性和大眾化,生動而有力地詮釋著什麼叫“經典皆可唱”。

6月11日晚8點檔,《經典咏流傳·大美中華》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第十期。本期節目中,張傑將以溫情浪漫的嗓音傳唱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天問》,許嵩和古箏助演嘉賓程皓如會在《憶黃山》中帶觀眾遊覽“天下第一奇山”的美不勝收,張信哲將用現代手法融合崑曲元素,動人演繹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除此之外,我們還將在王鷗的《展翅》中感受杜甫的崇高理想,在薛凱琪的《相思》裏體悟一顆紅豆千百年來所承載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柔眷念。

從長詩《天問》到五絕《相思》 呈現多樣人文風采

縱觀《經典咏流傳》五季以來所傳唱的經典作品,涉獵範圍極廣。無論深奧還是簡約,無論巨作還是小詩,節目都希望通過創新演繹,將之轉化為親近人心、感染人心、鼓舞人心的詩詞音樂作品,讓經典之美“飛入尋常百姓家”。

2000多年前,屈原寫下一篇上究宇宙天地、下觀人間興替的長詩《天問》,直到今天,這170多個奇絕無比的提問依舊振聾發聵,讓我們陷入深沉的思考。張傑拿出“幾乎掏空內心世界”的創作勁頭,在翻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挑戰這首讓很多人心存敬畏的作品。

他説:“屈原可以在當時那種科技程度下提出這樣讓人驚嘆的問題,我覺得不是在‘天問’,而是在‘問天’。我們作為後人,應該更加傳承這種自信和豪邁,要走到更加廣闊的世界裏去。”為幫助大家更好理解這首長詩,歌曲《天問》精選了10個提問,在主歌部分儘量保留原詞,在副歌部分對原詞進行了意思相近的延續、擴展、抒發。

張傑的歌聲溫情而浪漫,一句一問,層層遞進,把對宇宙萬物的遐想、探索和追尋徐徐道來。屆時,節目也希望觀眾們能乘著《天問》的歌聲,仰望距離我們4億公里外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感受先祖對於我們的指引。

提到黃山,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是“對孤峰絕頂,雲煙競秀”,還是“懸崖峭壁,瀑布爭流”?身為安徽人的許嵩表示:“我想到的是在黃山光明頂的平臺上,在群峰和雲海之間,古箏彈奏的畫面。”他以此進行創作,將南宋詩人汪莘的《沁園春·憶黃山》改編成一曲《憶黃山》,並邀來中央音樂學院教師程皓如擔任古箏助演。

作為“眾樂之王”,古箏音域寬廣、音色優美,表現力強。程皓如將用低音區的渾厚表現山的巍峨和高聳,以中音區和高音區表現雲的變幻、松的秀美等等。作品將在令人如仙如醉如癡的旋律中,陪觀眾遊覽”天下第一奇山“的美。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詩不過20個字,卻把一顆紅豆深深種在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相思裏。本期節目,薛凱琪將在簡單的淺吟低唱中,傳遞一顆紅豆承載的真心。她感慨道,如今唱這一首歌感觸會比較大,因為人越長大就越會覺得,相思有很多種,不單單會局限于一個愛人,也會牽掛友人,想念父母。

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為經典傳唱增添文化底蘊

本季《經典咏流傳·大美中華》在對文學經典予以解構、重構之時,不僅注重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音樂兩相融合,還恰到好處地加入了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通過高水準的“創演”,挖掘並呈現經典作品中更為厚重的文化底蘊。

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的崑曲,如戲曲百花園裏的一朵蘭花,婉轉清麗,散發著濃郁的江南風情。一直以來,崑曲難唱是廣泛共識,其中一大原因是曲詞非常典雅,對演員的古典文學基礎要求較高。那麼,張信哲將如何在《經典咏流傳·大美中華》的舞臺上挑戰高難度的《牡丹亭》呢?

“我們用現代方式去詮釋這樣一個故事,也希望帶給大家一個全新的音樂體驗,但是那個精神不能沒有。在設計這首歌的時候,雖然我沒有把戲曲的曲調放到裏頭,但在編曲中融入了很多唱腔,當成音樂的一個鋪陳,希望通過新的詮釋連接過去跟現在”,張信哲將調動他強大的音樂表達能力,娓娓訴説湯顯祖筆下那個至情的世界,“歌詞被分成很多的段落,我要很舒緩地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唱給大家聽,會有內心的掙扎或者碰撞。”

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006年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經典咏流傳》第三季曾演繹過清代劇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並用中西文化交融的《湯顯祖遇見莎士比亞》讓兩位戲劇大師跨越時空靈魂對話。兩首作品中,崑曲的魅力讓無數觀眾為之著迷。本季《經典咏流傳》再度挑戰崑曲元素,也是為了給這一戲曲珍品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再盡一份力量。

人人皆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你可知這句出自何處?在杜甫自敘生平的詩作《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裏,王鷗重點從“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中捕捉了“白鷗”這一創作意象。她説,自己能從這首慷慨陳詞的詩作中,感受到杜甫的滿腔抱負,自由勇敢、展翅高飛的白鷗是理想的化身,也是人格的嚮往。舞臺上,王鷗將用一曲充滿節奏感的《展翅》回望杜甫的一生,也傳遞他蘊藏于詩作裏的力量感。

追尋經典的腳步,我們不僅僅走進一幅幅山河盛景,也遍嘗著人世間的至真、至善、至美。之所以“經典皆可唱”,正是因為這些情感貫通古今,這些文化歷久彌新。今晚,讓我們再度共同沐浴古典詩詞的甘霖,在心靈的原鄉里,繼續汲取源源不斷的養分!

點擊查看全文

編輯:堯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正在閱讀:用創新詮釋什麼叫“經典皆可唱” 《經典咏流傳》第十期今晚挑戰崑曲名劇《牡丹亭》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