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錢前:糧安天下 種為先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05月14日 10:58:48
央視網 | 2022年05月14日 10:58:4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糧安天下,種為糧先”,種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主任錢前做客《開講啦》,帶領我們一同感受種子裏的無限潛力,分享種子背後不為人知故事。

“種子”和“種質” 一字之差的背後有哪些不同?

種質庫裏收藏的是什麼?“種子”和“種質”,僅一個字之差,內涵有何不同?錢前院士在現場為大家揭曉答案。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是生物體上一代傳遞給後一代的遺傳物質,而萬物繁衍當中大部分的遺傳物質是以大家常知的“種子”的形式來傳代。錢前院士介紹:“國家種質庫這裡面大部分是種子,但是還有很多不是種子的遺傳的東西,我們也保存下來。”對於“種子”和“種質”的理解,錢院士現場出題 “栽培作物中的土豆、椰子、香蕉,誰一定有種子?”答案竟然是椰子!笨重、無核、內裏都是水的椰子!這個答案讓小撒直呼“長知識”。錢前院士解釋説:“整個椰子就是一顆種子,野生的土豆和香蕉也是有種子的,但是在人類培育的過程中被逐漸拋棄,比如土豆,現在我們都是塊莖來繁殖。”

種子也分“差生”與“優等生”?

新建成的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裏收藏著52萬份農作物的種質資源,其中28萬份地方品種和野生資源已經消失或絕種了。為什麼要收藏這些被自然或者生産淘汰掉的種質?錢前院士笑稱自己研究的都是這些“要死不活”的品種,為此,他還專門帶來了水稻中的“差生代表隊”,與小撒在現場“切磋”腕力。果然,小撒手上的水稻“折而不斷”,錢前院士的水稻卻“一折就斷”,錢院士揭秘,原來是因為他手上的水稻纖維低,所以才能輕鬆折斷。他表示,這樣的水稻在田裏屬於“差生”,但在養魚上是一把好手,因此環境是“差生”轉變為“優等生”的重要因素。

錢院士説,種質不分“好”與“壞”,從五十年代開始直至今日,中國的農業科學家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找尋一份份獨一無二的種質。這些種質資源靜臥在種質庫中,以待科學家們破解其中的生命密碼,為其找到適配的、可以發光發熱的“用武之地”,實現 “天生我材必有用”。

“童年的味道”如何重回餐桌?

“種質是我們一切農業的芯片,種質庫是我們育種的人才庫。”錢前院士表示,因為我們首先是講吃飽問題,所以科學家大部分聚焦在糧食作物上面,但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瓜果蔬菜的品質也得到了關注。錢前院士説,小時候西紅柿的味道記憶往往非常深刻,因為這個味道背後滿滿地都是故事,但現在蔬果的種類和産量不斷提高,不少人卻説“現在的西紅柿沒有小時候好吃了”。現在,科學家在種質庫中可以找到了不同味道的種質資源,培育不同品種的西紅柿,讓人們可以尋回自己屬於兒時的獨家記憶。其實,除了西紅柿之外,還有獼猴桃、草莓、燕麥......這些種質資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錢前院士表示,“14億人的飯碗端在我們自己手上,我們今天大家有底氣能平視這個世界,都是從種質資源開始的。”

種子入庫的標準到底看的是什麼?小撒與錢前院士為何在現場哼唱起《小薇》?上過天的和即將要上天的水稻種質資源有什麼特點?來自貝寧人民共和國的留學生將帶來什麼提問?錢前院士説這些都是“科學家做成的事兒”,種質資源的創新要腳踏實地,也要瞭望星空,有想象力,他眼中的創新究竟是怎麼樣的?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本期《開講啦》!

點擊查看全文

編輯:杜依依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正在閱讀:《開講啦》錢前:糧安天下 種為先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