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220113 農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央視網2022年01月13日 20:04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農業生産保持穩中有進,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我國地域廣闊,怎麼因地制宜把田種好,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怎麼找準路徑把特色産業發展好,各地都在探索。

2021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糧食豐産,良田是關鍵。

這裡是甘肅省臨澤縣蓼泉鎮墩子村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但此前,村民每家的地都是零碎分散,種起地來很是費事, 有些甚至被撂了荒。

在國家補貼的支持下,2020年秋收後,墩子村啟動高標準農田的改造以“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為標準,經過歸併平整、互換並地等方式,村裏每家的“零碎地”,聚成了一戶“一塊田”。土地集中連片後,再配套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原來用一天才能澆完的地,如今一個小時就能幹完。

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也讓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有了“用武之地”,農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

在黑龍江省方正縣通過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平整土地、整合田塊,讓農田更適合機械化作業;硬化溝渠,建設農業物聯網,讓農田能夠旱澇保收。

從東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魚米之鄉,2021年,我國高標準農田新建1億畝。不僅如此,2021年,中央首次提出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地方黨委政府扛起政治責任,層層壓實糧食播種面積。四川達州加大整治撂荒地,新增糧田9萬畝。山東煙臺嚴格防止耕地“非糧化”,糧食播種面積增加5萬畝。

各地舉措超強有力,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1295萬畝。不僅是增加糧食面積,強農惠農政策也是持續發力。

2021年一季度,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小麥病蟲防控資金近30億元,支持開展病蟲統防統治。4月份,化肥、農藥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中央財政及時安排200億元補貼糧食生産。6月初,河南新麥開秤價每斤1.18到1.2元,比去年2020年高8分錢到1毛錢。政策精準“滴灌”,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

農業高質高效,不僅要保障糧食産能,確保“吃得飽”,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百姓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多地也在探索綠色生産,推動農業更高質量的發展。

顧桃林家所在的江蘇昆山市,自2015年開始實行輪作休耕,此前稻麥輪作,水稻種完立馬種小麥,大量用肥打藥在所難免,現在,政府補貼,水稻種完改種油菜花、紫雲英等綠肥植物,最後全部還田滋養土地,化肥農藥使用量大幅下降。

土壤質量提高,農作物的口感、營養等品質也就提了上來,當地普通大米價格從原來的2.8元漲到了3.5元一斤。在此基礎上,當地進一步開發了稻鴨米、稻漁米、有機米等中高端稻米,每斤賣到了10到20塊。

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提升供給質量為目標,以科技為支撐,近年來很多地方大力實施化肥減施增效、綠色防控和果菜茶有機肥替代等綠色生産行動,數據表明,全國農藥和化肥使用量連續5年下降。

如果説現代農業的發展讓農民有了底氣,鄉村特色産業則築牢了農村發展的根基,産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如今,現代種養、農産品加工、鄉村旅遊、庭院經濟等鄉村特色産業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拔節生長”。

四川廣安石河村民遊漢鐘正在記錄自己的“羊”氣生活,他養的羊來自浙江湖州,叫作湖羊,湖羊個頭大、生長快,産肉量是山羊的一倍,味道也很鮮美,備受市場歡迎,是浙江湖州的特産。2018年,浙江湖州和四川廣安成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夥伴,發現廣安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糠麩等飼料資源,兩地合作啟動了“湖羊入川”項目,在四川廣安發展湖羊養殖産業。看到了發展的機會,在外打工的遊漢鐘回家開起了養殖場。

目前,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已經建成萬頭湖羊種羊基地和75個幸福農場。有的自家養羊,有的在農場打工,在當地,湖羊産業聯結帶動5000余戶群眾增收,戶均增收2000元。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林萬龍説:“地方有特色産業,那麼你有可能在別人辦的特色産業企業裏面就業,那你的就業工資性收入會增加,你自己經營這個特色産業,你的經營性收入會增加,所以無論如何,一個地方的特色産業的發展一定會通過就業或者是經營來帶動這個地方老百姓收入的增長。2020年中國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裏面41%是工資性收入,40%是經營性收入。”

特色産業要發展,因地制宜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産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

中央農辦秘書局副局長周業錚説:“據初步統計,現在全國各類鄉字號土字號,鄉土品牌數量已經超過10萬個,僅特色農産品産值就超過5萬億元,佔到農業總産值的近一半。特別是我們在脫貧地區建設了30多萬個特色産業基地,每個脫貧縣都培育發展了兩到三個特色主導産業,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的支柱。”

告別千篇一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很多鄉村不僅因地制宜找到了特色産業,還深耕打造全産業鏈。

浙江嘉善的繆家村,以“花”這個傳統産業為基礎,做足了文章。

早在200多年前,繆家村每個村民都有一個手藝,就是種植花卉盆栽。

以花為基礎産業,從盆栽、鮮切花,到旅遊、婚紗攝影、農業培訓、研學基地,繆家村做足了“花”的文章。不僅長板更長,還把長板做寬,借助於花的美好,繆家村延伸花的産業鏈,打造甜蜜産業,建設了巧克力、紅酒工廠,還發展起了工業旅遊。

中央農辦秘書局副局長周業錚説:“發展特色産業它重點和關鍵是要在深度挖掘特色資源上下功夫,在縱向上要打造農業全産業鏈,貫通産加銷,提高特色産業鏈增值增效的空間,在橫向上重在培育新型業態,貫通農文旅。只有産業發展了,農民富裕了,鄉村才能真正振興起來。”

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重慶涪陵在原有榨菜産業的基礎上,圍繞觀光研學遊客的吃、住、行,打造鄉村遊,增加農民收入;江西浮梁的進坑村、湖南桃源的湯家山村,將農業生産和休閒旅遊一體打造,以農帶旅、以旅富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鄉村創業生活。

聚焦産業促進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全國各地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産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數據表明,2021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26元,同比實際增長11.2%,增加1429元。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我們在節目當中看到各地在發展現代農業、把糧食種好的同時,把本地特産打造成了品牌,把本鄉特色拓展成了産業,農民的角色定位、增收渠道也變得多樣化。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做好“三農”工作、穩定“三農”這個基本盤,對於保持穩定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鄉村這片希望的田野,大有可為。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13日 20:04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農業生産保持穩中有進,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我國地域廣闊,因地制宜把田種好,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找準路徑把特色産業發展好,各地都在探索。(《焦點訪談》 20220113 農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