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210419 昔日“東南飛” 今朝“燕歸來”

來源:央視網2021年04月19日 20:07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豐富鄉村經濟業態,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産業。但是,對很多地方來説,究竟發展什麼産業能夠富民?人才從哪來?産業鏈怎麼搭建?是一個個令人困惑的問號。今天我們來看河南兩個縣的富民之路,他們致富的産業會讓你有些意想不到,一個做的是化粧刷,一個做的是提琴,看上去都不是什麼大件,對資源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但是靠著這兩個産業,鹿邑和確山這兩個縣卻富了起來,回鄉發展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當地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河南鹿邑縣的這個化粧刷産業園,平均每天都有五六個新産品被研發出來。測試合格後,它們將被推向市場。

鹿邑縣有加工羊毛的傳統,改革開放之初,大量的鹿邑人就從各地收購羊毛,在家庭作坊或者小企業進行簡單加工,然後賣給沿海的外資企業,再由他們加工成品銷往全世界。和很多老鄉一樣,秦應成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從事這項工作。

因為門檻和技術含量較低,鹿邑縣尾毛加工小作坊發展迅速,最高峰時將近3000家,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不過到了2000年之後,秦應成發現,他們的尾毛越來越難賣。

産業鏈太短,又不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必然受限。2008年之後,鹿邑有三分之二的尾毛加工作坊虧損倒閉,小老闆們都選擇了外出打工,全國各主要羊毛刷製造基地開始活躍著鹿邑人的身影。越來越多的鹿邑人在打工地開廠做起了毛刷成品。

2016年開始,鹿邑縣決定把化粧刷作為特色産業打造,鼓勵支持這些外出務工人員中的“能人”返鄉創業,在資金、場地、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秦應成和十幾個老鄉響應號召,第一批回到鹿邑。當地政府把這些企業集中佈局在一個化粧刷産業園,讓企業抱團發展,同時可以帶動當地就業。

很快就聚集了上百家化粧刷加工企業,幾年的時間,鹿邑化粧刷的産量就達到了全國總産量的60%,其中有40%左右的産品出口。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原本在外制刷打工的鹿邑人返回家鄉,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王新芝是一名製造化粧刷的技術能手,原來一直在沿海城市的外企打工,因為常年離家,兩口子結了婚一直沒敢要孩子。現在回到老家就業,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可是隨著鹿邑的制刷産業規模越做越大,一個從前沒有遇到的問題出現了。當地企業基本上都是做代工,利潤通常在10%-15%左右,産量一大,利潤就更低。大夥兒算了筆賬,如果能夠擁有自己的品牌,直接銷售商品,利潤可以提升到30%-50%左右。

要實現企業的升級,需要更多懂市場、懂網絡的專業人才加入。然而,制刷作為一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對於鹿邑那些離鄉在外接受過更高教育的年輕人來説並無用武之地,回鄉就業並不是他們的首選。

秦應成的女兒秦方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鄭州工作,鹿邑支持創新帶來的蓬勃發展新氣象,讓這個年輕人感受到了發展的機會。

2018年秦方華回到鹿邑,幫助父親創辦了自主品牌,並開發了電商部,把在鄭州合作過的一些小夥伴也請到鹿邑,組成了一個年輕的團隊,合力在網上銷售自己品牌的羊毛刷。

在政府派駐企業的專家團隊幫助下,秦方華和她的小夥伴學會了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市場進行分析,對自己産品的形狀、功能、材質等方面都進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消費者需求。

注重創新、注重品牌,借助年輕一代新的經營理念,鹿邑化粧刷産業的筋骨真正強壯了起來,目前鹿邑化粧刷産業園已經有135家相關企業,吸納就業5萬多人。

返鄉創業,不但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創造就業,還能夠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提升鄉村風貌,潛移默化之中,也在改變著人的精神面貌。

在河南省確山縣的竹溝鎮,一個由山裏孩子組織的弦樂團正在排練,他們是為鎮裏的元宵節音樂會做準備。在村子裏,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稱呼——“琴二代”。

這邊“琴二代”們忙著學琴、練琴,而他們的父輩們則忙著做琴、發貨。

確山縣是革命老區,提琴這種西洋樂器,為何會出現在一個山區的小縣城確山呢?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批確山人到北京打工,從事提琴製作,王金堂就是其中的一員。靠著老區人的吃苦耐勞,學歷並不高的確山人在實踐和磨礪中逐漸成長為行業工匠。但慢慢地,王金堂卻發現,老鄉們掙了錢之後喜歡到城裏買房,老家變成了“空心村”,發展緩慢。

2016年,確山當地政府開始引導提琴師傅返鄉創業。王金堂和幾個提琴技師一商量,決定回村發展,各自成立集製作、展示、銷售為一體的提琴工坊。但讓王金堂沒想到的是,老鄉們嫌做琴太難,怕做不好,不願意來提琴工坊務工。

有了王金堂這些熟練琴師手把手的傳幫帶,做琴的技術終於在當地推廣了起來。小王莊村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提琴工坊有12家,幫助近百人實現了就業,全村三分之二的人都在農閒時從事手工提琴的製作,月收入憑空增加了三千到七千元不等。目前小王莊村每年可以生産18000把小提琴、2400把大提琴,一些提琴工坊還開通了網上直播教琴、賣琴。

學技術的難題解決了,另一個困擾王金堂的難題又出現了,因為缺乏音樂修養,無論他們這一批技師如何努力,做出的提琴都達不到高端水平。

找到了癥結所在,王金堂他們下決心培育下一代的音樂素養,他們成立了提琴協會,請來了音樂教師,免費教孩子們學琴,村裏的小學也開起了提琴課。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村裏孩子們的音樂素養逐漸提高。

懂琴的“琴二代”,經常把專業知識和演奏心得與做琴的“琴一代”交流,這樣一“碰撞”,小王莊提琴的品質得到了很大提升。

“琴一代”做琴,“琴二代”學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小王莊村民的共識。

當地政府的規劃也很長遠,他們準備依託小王莊村,建設一個生産、製作、加工、演奏、培訓、文化為一體的提琴文旅莊園。

2016-2020年,河南返鄉創業人數累計新增105.5萬人,帶動就業806.9萬人,為下個階段的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當地政府的規劃引導、推波助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鄉村振興,離不開闔適的産業,也離不開人。作為外出務工大省,河南有3000多萬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到沿海地區或者發達城市打工。他們中的很多人,外出打工不僅掙了錢,實現了“一人打工,致富一家”,還學到了手藝和本領。這些 “能人”返鄉創業,又帶動了家鄉的富民産業,吸引了更多人回鄉就業。鄉村既有産業,又有人氣,發展才會越來越好。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1年04月19日 20:07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豐富鄉村經濟業態,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産業。但是,對於很多地方來説,究竟發展什麼産業能夠富民?人才從哪來?産業鏈怎麼搭建?是一個個令人困惑的問號。本期節目將了解河南兩個縣的富民之路。(《焦點訪談》 20210419 昔日“東南飛” 今朝“燕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