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210302 用改革激發活力

來源:央視網2021年03月02日 20:49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正在開啟。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面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如何科學把握髮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也是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治本良方。“十三五”期間,這項改革方案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本期節目讓我們為您細細梳理。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規劃綱要的主線,也是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的重大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為了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在增加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的循環中,為經濟持續注入新的動力。

2015年,在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全年GDP增長6.9%,在各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不過和過去近30年相比,中國經濟增速降低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傳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速連年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的海外消費卻逐年上升,從奢侈品到最普通的生活用品,每年消費金額上萬億。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卻面臨著大量商品賣不出去、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很難通過傳統上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有效解決,經濟結構需要調整日益成為共識,但新的結構是什麼?內生動力從哪來?都是亟需回答的問題。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召開第十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它立足於現實,又觸及到經濟長遠發展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週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它回應了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應該“幹什麼”。

“十三五”期間,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黨中央繼而開出了一劑標本兼治的藥方——“三去一降一補”:去産能,讓絕對過剩的産能退燒去熱;去杠桿,消除瘀堵虛腫,讓資金血脈暢行;去庫存,消除困擾發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減稅降費,為企業休養生息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補短板,提升基礎設施、加強公共服務、培育發展新産業,讓經濟社會發展強身健體。

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指出從當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産能1億至1.5億噸。這一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武鋼整體併入寶鋼,聯合重組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同樣是在這一年,山西全省關閉25座煤礦,退出煤炭産能2325萬噸。放眼全國,2016年至2019年年中,我國累計壓減粗鋼産能1.5億噸以上,退出煤炭落後産能8.1億噸,淘汰關停落後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以上,均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去産能目標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處理好“減法”和“加法”之間的關係。減法減的是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而加法則著眼于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自寶鋼和武鋼兩家國有鋼鐵企業合併重組之後,寶武集團連續兩年實現效益翻番,曾經人們印象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煉鋼場景,被機器人、遠程操控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全面改造。這正是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的一個縮影。經過幾年過剩産能化解,鋼鐵行業效益大幅提升,到了2019年一季度,我國鋼材出口在連續三年下降後實現首次增長。與過去不同的是,出口鋼材中約60%是價值較高的板材、帶材,出口産品結構明顯向高端轉變。

隨著“三去一降一補”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邁向更縱深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化解當前突出矛盾入手,從構建長效體制機制、重塑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著眼。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産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8米多長的“萬里長征圖”出自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之手,展示的是一項社會建設工程從立項到通過審批需要的108個公章、799個審批工作日。在原有行政審批體制下,待批項目輾轉于各部門之間,有如“萬里長征”。過去5年,這幅“萬里長征圖”正變得越來越短。到了2020年12月,廣州市投資項目建設需要審批的流程已經縮減為58個審批環節、134個工作日。它所體現的正是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如何處理市場和政府關係方面的重大突破,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我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排名中,我國從2017年的78位持續大幅躍升至2020年的第31位。“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超7.6萬億元,累計辦理出口退稅7.07萬億元。

2020年,全球經濟遭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中國經濟風雨兼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一年恰逢“十三五”收官之年。

在一面紮實推進“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同時,多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在2020年縱深推進,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出臺、推動生産要素市場化改革、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等陸續發佈。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抓住關鍵佈局落子,體制機制障礙不斷破除,發展動力持續激發。

放眼當下的中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動下,高質量發展成色越來越足,數字經濟佔我國GDP比重已近4成,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近7成。綠色發展和諧共生,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在2020年10月底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再次確立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這必將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十四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應該堅持的主線。這是化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困難和矛盾的重大舉措,也是培育增長新動力、形成先發新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我們相信,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繼續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1年03月02日 20:49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正在開啟。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面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如何科學把握髮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也是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治本良方。(《焦點訪談》 20210302 用改革激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