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節目官網-CCTV-13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 20210225 脫貧之後 讓“心”搬進新社區

來源:央視網2021年02月25日 20:22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努力加載中,請稍後...
分享到: 手機觀看
點讚 收藏 評論 客戶端看 安裝央視影音客戶端,隨時隨地給你精彩!
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貴州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很多地方都是山高路難行,望山跑死馬,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在2014年末,貴州省還有623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數量居全國第一。根據“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這“五個一批”脫貧攻堅措施,從2016年開始,貴州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易地搬遷。三年時間,貴州共搬遷1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0萬人,95%的搬遷群眾實現城鎮化安置,而推動這次大搬遷的是有組織的國家力量。那麼這百萬貧困人口搬出大山以後,日子過得怎麼樣?貴州如何書寫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呢?

貴州惠水縣惠民小學學生楊惠麗的老家在貴州惠水縣的大山裏,那裏土地破碎、山石橫生,屬於典型的連片石漠化貧困地區,生活在那裏的鄉親們祖祖輩輩在這“八山一水一分田”裏刨生活,日子過得艱難。而大山不僅阻礙了當地群眾的發展,也阻礙了孩子們的求學路。

“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為了生活,年輕人紛紛都到山外打工,村子裏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而對於楊惠麗來説,貧苦的日子裏最難熬的是對媽媽的思念。

2017年楊惠麗一家搬遷到惠水縣的新民社區後,楊惠麗來到了新學校,她的爸爸媽媽也在當地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終於團聚在一起。

為了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子女就近入學問題,惠水縣投資1.2億元建成了惠民小學。在惠民小學共有1128名學生,其中972名學生來自五個大型的移民安置區。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方式,搬出大山後,變化最大的不僅僅是生活,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眼界寬了,他們的目標不再僅僅是走出大山,而是對未來還有著更長遠的規劃。

如果説“搬得出”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上半篇文章”,那貧困群眾搬出後是否能“拔掉窮根穩得住”則是易地扶貧搬遷將要續寫的“下半篇文章”。惠水縣也通過一系列地措施來增加搬遷群眾的收入,從山民變成新市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9年惠水縣整體脫貧,搬遷群眾也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方便搬遷群眾就近就業,貴州惠水縣就把易地搬遷安置社區建在了工廠和工業園區旁。

徐明霞以前在外地打工時學了一手裁縫手藝。貧困的婆婆家享受易地搬遷搬進了惠水縣城。徐明霞回到惠水,還在一家扶貧車間當上了主管。 

惠水縣先後建成8個扶貧車間,以加工業為主,搬遷群眾通過培訓就可以快速上崗。搬遷後,惠水縣有近三千名在外地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縣內的務工比例也從24%提高到了57%。

實際上,這些搬遷群眾都是懷揣土地使用權證的城裏人,搬遷進城後不僅每個月有工資收入,他們原先的土地等等也會拿到相應的補貼。

趙福泉今年68歲,2016年11月從好花紅鎮搬到了惠水縣的新民社區後就和老伴在社區辦事處工作。他們兩人的工資再加上補助,一年下來也有五六萬的收入。趙福泉説,搬下來之後日子過得舒心,心情一好,體重也長了不少。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惠水縣安置了1萬7千多名搬遷群眾。脫貧後的搬遷群眾對醫療、教育條件的改善也更加關注。

在惠水縣,搬遷來的老人會有定期的免費體檢,社區醫院還為搬遷群眾建立了健康檔案,而針對慢性病的重點人群,開展一對一的健康管理上門服務。

搬出大山後融入新生活,從農民變為新市民,首先就是要摒棄過去舊的生活方式,樹立健康生活的理念。然而想要改變大家祖祖輩輩形成的生活方式並不容易。

從深山走進城鎮,是一次命運的轉變。面對新的生活,這些從大山走出來的移民也在適應,也在學習。

惠水縣城曾經是貧困群眾心中的他鄉,現在這裡是他們的家鄉。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 視頻簡介
  • 欄目介紹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1年02月25日 20:22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貴州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很多地方都是“山高路難行,望山跑死馬”、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在2014年末,貴州省還有623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數量居全國第一。根據“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這“五個一批”脫貧攻堅措施,從2016年開始,貴州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易地搬遷。三年時間,貴州共搬遷1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0萬人,95%的搬遷群眾實現城鎮化安置。而推動這次大搬遷的,是有組織的國家力量。那麼這百萬貧困人口搬出大山以後,日子過得怎麼樣?貴州如何書寫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呢?(《焦點訪談》 20210225 脫貧之後 讓“心”搬進新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