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90年代末,延邊自治州的林蛙養殖剛剛起步。大部分養殖戶都是包個幾百公頃,多的能有兩三千公頃。李而富看到林蛙的利潤非常誘人,以近20萬元的價格一口氣包下了一萬六千公頃林地。
李富:當時我就想做發財夢,當時要幹的話就尋思這麼大,我要養成功了,我得掙多少錢,能賺多少錢,不就是有這個發財夢嗎?
然而,一心想實現發財夢的李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地林蛙的人工養殖剛剛起步,技術還不成熟,存在很多風險。
吉林省延邊自治州林科院正高級工程師馬繼峰:野生它是什麼呢,很少,量很小,等到集中養的時候,就是量大了,一個要有毛病就互相傳染,但是在我們延邊州關於(政府對)林蛙(養殖戶的)後續服務跟不上。
這時的李富不會料到,這片美麗的林子將吞掉他的全部積蓄,讓一家人無家可歸。
1998年,在辦理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之後,李富風風火火,進山了。
李富:這褲子(腿長),我個兒矮呀,刨土(礙事),走道、領著幹活,個兒矮,給褲腿剪了,穿著就像半截褲似的,拿著大鎬咔咔刨,每天在刨。
這叫做卵團,裏麵包裹的黑色圓點就是林蛙的卵。李富收購了很多卵團和種蛙,又挖了幾百個孵化池,很快,池子裏密密麻麻全是小蝌蚪。從蝌蚪變成幼蛙的過程稱為變態期,變態之後,幼蛙就會離開池子,到林中自由覓食。人工只是參與林蛙變態之前的喂養和管理,這種模式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人養蝌蚪天養蛙”。因此,變態之前是成敗的關鍵。可就在這期間的一天,當李富拉著飼料進山時,發現工人不太對勁。
李富:我説出來搬東西呀,他也不出來,他不出來,我説你趕緊出來,他出來他説蝌蚪都死了,我的腦袋嗡地一下,我就那麼哎呀我的媽我就坐地上,我説怎麼能都死呢?
李富鬱悶地在池邊走來走去,想找出問題出在哪,最後發現是孵化池的設計出了問題。當時,孵化池都是一個緊挨著一個。
李富:當時是人工挖的像水田地那麼整,上面的清水,放出來就是污染的,一個挨一個。
一旦有一個池子出現病菌,就會隨著水流傳染到下一個池子,引起大量死亡。李富馬上開始改良,最後都挖成了像這樣的孵化池,每個都單獨存在,而且是活水,這樣就能避免傳染。此時,李富仍沒有料到,養林蛙竟然這麼難:水溫要根據蝌蚪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調節、時不時還有各種病症……等到李富一點點攻克了這些難題,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一到變態期蝌蚪就會出現大量死亡。
李富:始終就不行,那時候就崩潰人了,開始想不幹了,後期尋思尋思還得幹,不可能不行,它這個東西人不管的時候,在野生環境裏産量都有,人管不就是人的原因嗎?
李富實在想不明白,自己每天都要精心喂養這些小傢伙:玉米麵、豆粕、甚至是碎肉,到底是哪出了問題呢?一直到第五年,李富始終沒有找到答案,但他同樣沒有放棄最初的那個發財夢。
李富:一尋思將來以後肯定掙很多錢,慾望在那兒呢,每天就盼望,到那個年限,到第三年肯定掙多少多少錢,就那麼去想,一年一年就推過去了。
慾望沒有減少,積蓄卻在一點點耗光。到第六個年頭,李富的資金開始吃緊了,連買飼料的錢都不夠了。有點喪氣的李富索性扔下一些池子的卵團不管了。然而這時,戲劇性的轉折發生了,單單就那十幾個什麼都沒喂的池子幼蛙成活率竟然出奇地高。
李富在池邊觀察,發現每個孵化池的水面上都漂浮著很多葉子,而那些沒有喂食的蝌蚪吃的就是葉子。
李富:以前是人工苞米麵,豆粕,是,長得快,它的病多,我們後期就是捋榆樹葉子往裏一放,長得特別好。
吉林省延邊自治州琿春市林科院正高級工程師馬繼峰:變態期蝌蚪自然生理需要上食量要小,前期用的飼料營養,蛋白高的,這個時期它不太需要,相反它需要一些粗飼料,就是腐殖質、或者腐葉,它挺需要這方面的,所以李富從這方面把難點解決了
變態後的幼蛙陸續離開孵化池,在林子裏自由覓食,三年後才能成為商品蛙。這也意味著已經花光了全部積蓄的李富還要再苦撐三年才能有所回報。然而,此時第一期的承包合同已經到期,李富四處借錢,可到了續簽合同的前一天還差兩萬才能湊夠承包費,這時,他做出了一個徹底斷掉後路的決定。
李富的家當時住在這棟樓的一層,在簽合同的前一天,李富放出話來,誰能當天給他兩萬現金,就把房子賣給誰。
李富:就在大道上嘮嗑,他們説有人買房,説兩萬塊錢就賣,這破房子,我現在缺錢,就是賣掉,缺這個錢。
房子現在的主人:房産證(上的名字)都沒來得及改,後面我買了以後又找的他。
記者王麗紅:當時花多少錢買的?
房子現在的主人:花兩萬元。
按照當時琿春的房價,這套房子賣個八九萬應該不成問題,現在也漲到了近二十萬元。但李富説即將時光倒流,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一個人的堅持背後往往很多人的付出,老婆對於李富的舉動沒有一句怨言。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17日 22:32
視頻簡介:他是一個激情四射的東北純爺們兒!一萬六千公頃的山林,上百萬隻林蛙,曾吞掉他的房子和大半輩子積蓄,卻沒有磨滅他的初心。李富養林蛙,要圓一個發財夢,更要活一遭快活充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