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蜂王開始築巢、産卵,三個星期後,卵孵化成幼蟲發育為工蜂,工蜂負責築巢、外出覓食哺育幼蟲,就這樣蜂群逐漸擴大。入秋氣溫下降,蜂王在生命快結束時産下雌蜂和雄蜂,交配後的雌蜂將經歷寒冬的考驗,極少數存活下來的才能成為新的蜂王。要實現胡蜂人工繁育,最難的一關就是如何讓蜂王過冬。
村民:十月左右基本就不見了,九月十月。
記者:找不到了?
村民:對。過冬的話雌蜂和雄蜂幾乎就死了,就瞄不到了。
黃國忠把從山上掏回的胡蜂窩養起來。第一年為了讓胡蜂躲冬,黃國忠建起了溫棚,把胡蜂從戶外搬進室內,可冬天還沒過完,胡蜂就全軍覆沒。
然而,空調並沒能保障胡蜂順利過冬,第三年黃國忠又用上了電熱毯,接著又是保溫箱。但這些辦法都沒能成功。
為了研究人工養殖,黃國忠把從野外掏回來的胡蜂窩三分之二都拿來做了試驗。原本靠著進山掏蜂窩、賣蜂蛹一家三口尚能溫飽,卻因為黃國忠血本無歸地投入,走到了舉債度日的境地。
黃國忠:開初人家倒是借,借了兩次人家曉得你整蜂嘛,各個反對嘛,人家都不借你。總是看你借些錢又搞下去,借些錢又搞下去,人家都怕了。
大夥都知道黃國忠養胡蜂著了迷,可誰都不相信這事兒能成。然而,從9歲起,胡蜂沒有一天不出現在黃國忠的生活裏,眼見著胡蜂蜂蛹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已經漲到三百元一公斤。只要成功,不但是自己,山區村民都能受益,黃國忠決定咬咬牙再堅持一把。
黃國忠:不管別人笑不笑,我都要堅持做下去。每人搞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好就得了,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多了我也不想。
但怎麼能讓受精的雌蜂順利過冬,成為真正的蜂王,這個難題始終困擾著黃國忠。
2009年1月,黃國忠在山裏劈柴燒炭,就在這時,令他驚喜的一幕出現了。
一隻蜂王從一段樹樁的窟窿中爬了出來,不但活著,而且還不斷晃動尾部,這正是蜂王要做窩産卵的表現。這只蜂王從大樹芯裏鑽出來,説明這就是它能夠順利過冬的最佳環境。
從2009年入秋起,黃國忠就如法炮製,準備了許多空心的木桶,讓胡蜂過冬、做巢。等到來年春天,黃國忠終於嘗到了成功的滋味,當年就繁育出了上百窩胡蜂。
這人工養殖出的胡蜂又是什麼樣的呢?
黃國虎:走去掏蜂了。慢一點,小心一點。
黃國忠的弟弟黃國虎帶著記者去實地看一看。
黃國虎小心翼翼地走近一個直立在地上的樹樁,一個籃球大的胡蜂窩出現在眼前。
就在放置攝影機時,胡蜂被驚動了。
一瞬間胡蜂傾巢而出,不斷地攻擊、啃咬攝影機。
黃國虎:你們看,這裡面可能有上萬隻,這個都是蜇人的,相當厲害,如果我們不穿防蜂服的話,現在有這麼多就會達到危險,就會致命。
黃國虎用一把小鋸條,將胡蜂蜂巢和樹樁內壁分開。
黃國虎:這一個蜂巢做大了,這邊上全都沾到這個木桶上了。發怒了,你看這有上千隻來攻擊。開始取了。
整個蜂巢被連鍋端了,裏面的胡蜂開始了更瘋狂的攻擊。
記者:胡蜂的刺別在機器裏拔不出來了。
這是黃國忠繁育出的抗寒能力最強的一種胡蜂,即便是在這最難熬的冬季,它們依然活力十足。
黃國虎:這個算中等的,也不算大,也不算小。開始掏裏面的蜂蛹了。
記者:它這個蜂巢很薄是嗎,我聽著像裁紙一樣的聲音。
黃國虎:是很薄的這。開一個門,把它裏面的蜂蛹取出來。看不看得到裏面的蜂蛹。
在這紙一般輕薄的外殼內竟然隱藏著如此複雜的工程。
黃國虎:看,這一層,兩層,三層、四層、五層、六層、七層、八層。
記者:蜂蛹在蜂巢裏面是倒著長的是嗎?
黃國虎:是,都是倒著長的。
每層蜂餅之間用幾根細細的小立柱連接著,黃國虎用小鋸條把這些小立柱慢慢鋸斷,蜂餅就能被取出了。
六邊形的小格子內就是蜂蛹了,這些白色薄膜覆蓋的是即將羽化的幼蟲。蜂蛹和幼蟲都是可以賣錢的。
工蜂還在不斷地築巢,黃國虎把這些還沒做大、做滿的蜂餅,再放回蜂巢內,固定好,這樣胡蜂就可以繼續做巢産卵長出新的蜂蛹了。
黃國虎:會,馬上它就加固了,明天它就嚴絲合縫地做回去了。對它一點影響都沒有。
記者:頂多是讓它多幹點活是吧?
黃國虎:對,讓它多幹點活。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8日 22:53
視頻簡介:同樣是這種兇殘的殺人蜂,卻被挂在村民的屋檐下。不但不蜇人,還能帶來財富。最貴的一窩 胡蜂能賣到三萬多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