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好季節。丸散膏丹在中醫裏是傳統的用藥劑型,其中膏方是一種將藥液提煉至合適的濃稠度,以滋補為主要目的的一種劑型。
杭州河坊街熱鬧非凡,全城最知名的老字號藥鋪雲集於此。
膏方在中國有近2000年的歷史,它起源於漢唐,甚至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膏方應用和製作方法的記載。
一口百年紫銅鍋,一桿陳年老竹攪拌棒。如今,杭州城裏手藝最好的熬膏師傅就是俞柏堂。
俞柏堂的膏方到底有何高明之處?
中醫吃的是良心飯
俞柏堂出生於醫藥世家,祖上四代行醫。爺爺俞繡章15歲在杭州城裏最大的藥鋪胡慶余堂當學徒。
從小跟著爺爺在中藥鋪長大的俞柏堂,藥鋪就是他眼裏的世界。1979年,俞柏堂進入了當時的杭州人民藥店工作。
從裏做到外,是為了打好基礎。一名出色的藥工,不僅僅要學會炮製中藥,還要熟悉各類藥材的藥性,看得懂醫生處方的做法,才能熬製出一副好的膏方。
就這樣俞柏堂從藥店最基礎的工作幹起,兩年後一次偶然的機遇,才接觸到膏方的熬製工作。
每次在熬膏方之前,俞柏堂都會仔細檢查每一味藥。“中醫吃的是良心飯,子孫飯。”這句話從俞柏堂的曾祖父那裏作為過庭之訓,如今也被俞柏堂挂在嘴邊、記在心上。有一次,他發現顧客自備的藥材裏有一味藥有問題。
他的徒弟不易做
在俞柏堂從業的四十多年裏,隨著社會發展,即便是中醫制藥這樣傳統的行業,也逐漸開始用機器加工替代手工製作。但像俞柏堂這樣的老師傅,依然堅持手工熬製膏方。
為了讓膏方這門流傳了近2000年的手藝,能夠傳承下去,2008年,俞柏堂收下了兩名弟子,他想把積聚了一輩子的經驗傳下去。
俞柏堂的每一位徒弟都要像他一樣,從最基礎的識藥開始學起。聞藥、辯藥是膏方師的基本功。
入藥的順序,熬藥的火候,俞柏堂近乎執著地遵循著傳統熬製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
徒弟劉瑞龍已經學習熬膏多年,每一步的嚴格把關,老師傅有自己的標準,一邊製作一邊囑咐。
僅是熬膏前的準備就要花上一天的時間,而這僅僅是考驗的開始,制膏師傅對藥性的了解,對火候的把握,膏體成色、加糖比例、挂旗等經驗都依靠口耳相傳。
熬膏是一場腦力與耐力的博弈。再簡單的膏方背後,都凝聚著深思熟慮的匠心。膏方熬製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收膏,當鍋內濃縮的膏用竹棒挑起向下流淌時,可以形成薄片狀,就是所謂的挂旗。
每到收膏的時候,俞柏堂都會根據患者的年齡,來決定膏的厚薄程度。
現在俞柏堂手工熬製一副膏方要花費兩天的時間,從選藥、潤藥到挂旗、收膏,俞柏堂的膏方比別人熬得慢,當他的徒弟比別人難。以一生的光陰鑄一味好藥,這就是俞柏堂膏方的秘訣。
來源:《平凡匠心》
點擊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