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焚香默坐,消遣事慮

來源: 澎湃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10:14
澎湃新聞 | 2024年12月02日 10:1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搗麝篩檀入范模,潤分薇露合雞蘇。

一絲吐出青煙細,半炷燒成玉筯粗。

道士每佔經次第,佳人惟驗繡功夫。

軒窗幾席隨宜用,不待高擎鵲尾爐。

——元末明初文學家

瞿佑《線香》

古人居士焚香熏香,以香伴讀,爐熱情暖,青煙翠霧中啟迪智慧、濡養身心,是一種真實而平常的生活方式。

黃庭堅所言,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凈心身、能除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裏偷閒、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障。

明代 陸師道 《臨文徵明吉祥庵圖》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 陸師道 《臨文徵明吉祥庵圖》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香不僅僅是一種風雅的點綴,更是一種生活情趣的追求。在古人的心目中,用香首先是道德修養的需求。

中國傳統香依託中國傳統文化,以《周易》和《黃帝內經》為基礎,同時結合了陰陽五行學説、十二經絡學説、中草藥學等理論,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到了今天,已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理論體系和制香流程。“線香”早在宋明時期就已經出現。線香燃燒時間比較長,所以又被成為“仙香”或“長壽香”,古時候常見寺廟以線香長度作為時間計量的單位。因此也被稱為“香寸”。

觀復博物館早期文創産品

觀復博物館早期文創産品

線香的使用在古代極其普遍,無論是皇家貴族,還是平民階層,無論是廟宇殿堂還是尋常巷陌、書閣酒樓,隨處可見裊裊香煙升起。可以説線香是古人居家養生、陶冶情操必備的日常用品。線香作為常見的香品之一,也具有香道的養生祛病、美化環境、怡神悅心、參禪修煉等多種作用。

南宋 馬遠《西園雅集圖》 威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南宋 馬遠《西園雅集圖》 威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明代 銅鎏金蚰耳香爐 觀復博物館藏

明代 銅鎏金蚰耳香爐 觀復博物館藏

古時讀書人的案頭一般都會放置一個小巧的香爐,這是古人的一個焚香習慣,陳宓的《和喻景山》中就曾寫到:“而今已辦還山計,對卷燒香愛日長。”從宋朝的畫卷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的香爐樣式,比如宋徽宗的《文會圖》,圖中的一塊大石桌上,就放了一個青銅香爐;還有李公麟的《西園雅集圖卷》,描繪了蘇軾、黃庭堅、秦觀等名士的一次聚會,而在聚會的畫案上也放了一個精緻的白瓷香爐。所以,燒香是宋朝文人讀書、娛樂、聚會必不可少的精神點綴。

觀復博物館早期文創産品

觀復博物館早期文創産品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夔耳香爐 觀復博物館藏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夔耳香爐 觀復博物館藏

隨著青銅、瓷器技術成熟,香爐的製作于各種創新的造型相繼出現,青銅香爐一般適用於王公貴族,顯得莊重肅穆,而瓷器的香爐不似青銅的那樣沉重,通常有成精緻小巧的造型,更適合民間的百姓和文人使用,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官宦士大夫的家中甚至還有大型的香爐,它們造型獨特,有鴨型或獅型的,稱為“香鴨”和“金猊”,擺放在會客廳中,盡顯富貴莊嚴之氣。

明晚期 銅鎏金獬豸香薰 觀復博物館藏 (出鏡觀復貓:馬都督)

明晚期 銅鎏金獬豸香薰 觀復博物館藏 (出鏡觀復貓:馬都督)

明晚期 銅雲龍紋鎏金蓮蓬頭熏爐 觀復博物館藏

明晚期 銅雲龍紋鎏金蓮蓬頭熏爐 觀復博物館藏

明代 銅鴨踩金蟾形香熏 觀復博物館藏

明代 銅鴨踩金蟾形香熏 觀復博物館藏

明代屠隆在《考盤余事·香箋》論香篇裏,指出焚香的妙處,並宜以茶相伴:“香之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晴窗塌帖,揮塵閒吟,溫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熏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熱意。謂古助情可也。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焚香可靜穆身心,集中心神。”

香事在一定程度也説明了文人生活。明代屠隆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概括:“香之為用,其利最溥。” 此話道盡香在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用處。

焚一爐香可以清凈身心、提神醒腦。煮一壺好茶,香爐裏香煙裊裊,好生愜意。可以説焚香宜與美好的事物相伴。

圖片來源:Pexels.com

圖片來源:Pexels.com

觀復博物館以焚香兼詩意化的雅事,推出符合大眾日常生活的——紫氣香韻系列線香套裝[鵝梨帳中香]、[日檀夜沉]、[芳香辟穢]。

“江南李主帳中香”有此方:「沉香一兩,鵝梨十枚。右用銀器盛,蒸三次,梨汁幹即可。」鵝梨是一種香味強烈的梨,將鵝梨挖去內核,裝入沉香末、檀香末,密封,然後用火蒸——這是把原料之一的香梨直接當作容器,蒸過之後,梨肉連同其中的香末一起研碎、和勻,做成成香。通過鵝梨蒸香“借”梨的果香,將清而甜的香芬浸入沉香,予人異常清新的鼻官享受,是古法“凡是生香,蒸過為佳”的沿襲。香方:鮮梨、丁香、蘇合香、蜂蜜、海南沉香、印度老山檀香等。

“以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是古人潔凈清香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代代相傳,延用至今。明代宮中,不論冬夏,必于殿口內設炭火一盆,燃蒼術雜香,用以清穢。艾草在古代被稱為“百草之王”,可扶助正氣,通經活絡。崖柏乃多壽之木,《本草綱目》記載崖柏可養人心氣,安魂醒腦,香氣亦能舒緩精神。

檀香屬於“明香”,明火點燃後其味道能迅速充滿整個空間,可謂“香遠益清”。

沉香是經年老樹受傷後真菌侵入結成的香脂,其結香過程需要十幾年,幾十年。沉香香氣獨特,凝聚內斂,層次豐富。從傳統角度看檀香和沉香都具有養生價值,沉香之氣是下行而檀香是上行。溫暖的檀香,白天點燃一支能提高正氣,安撫神經,消除雜念。入夜後,點燃一支沉香,伴著優雅而安靜的香氣,適合安神入眠。

編輯: 陳越洋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焚香默坐,消遣事慮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