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醫美行業套路深,這些坑你別踩

來源: 羊城晚報 | 2024年03月18日 11:23
羊城晚報 | 2024年03月18日 11:23
原標題: 醫美行業套路深,這些坑你別踩
正在加載

2024年醫美圈的問題被曝光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2月23日晚,央視《焦點訪談》聚焦醫美直播行業的亂象,曝光了諸如虛假宣傳、誇大效果、誤導消費者等業內問題。隨後,抖音醫美直播全部被叫停。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國家監管部門對醫美市場亂象打出了組合拳,出臺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指南,特別是2023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11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規範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同時,國家衛健委也明確要加強對醫療美容“導購”活動、醫療美容培訓活動以及生活美容等關聯領域的監管。

在2024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羊城晚報《健康週刊》針對醫美行業出現的一些亂象和套路,特別邀請行內資深專家做出提醒,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三非”均可在國家衛健委網站核實

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的整形美容科,從一樓到二樓都坐滿了正在候診的年輕人。“今年春節前夕,每天早上六七點鐘,科室門診前就排起了就診隊伍等待拿號。”該科主任劉振鋒告訴記者:“這幾年,玻尿酸、肉毒素、膠原蛋白、超聲炮、熱瑪吉等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醫生的技術逐步提升,同時大眾對美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也成就了醫美行業的飛速發展。”

近些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對醫美行業的監管,主要涉及“三非”,即非法的醫美機構、非法的醫美醫生、非法的醫美産品。劉振鋒認為:“醫美是醫學的一個分支,因此治療就必須在醫療機構實施,我們普通大眾很容易把醫美與生活美容相混淆。在美容院做醫美項目,這就容易産生一系列隱患。”

那麼,目前有多少家合規的醫美機構呢?根據國家衛健委2024年1月份公示數據整理,中國合規專科醫美機構數量為18584家(不含公立機構及民營綜合)。據統計,目前醫美消費的活躍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南珠三角地區、華東長三角地區、西南成都重慶區域,比如2024年廣東省衛健委公示廣東省(大灣區)專科醫美機構的數量為2294家,比原來的1767家增加了527家,增幅約30%。

消費者做醫美避免被坑,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劉振鋒表示,消費者去合規的醫美機構、使用合規的産品,讓具有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的醫生提供服務,這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上當受騙或被坑,而這三樣均可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核實。

愛美有理性,醫美消費要謹慎

愛美,想變美,面對五花八門的醫療美容項目以及極具誘惑力的醫療美容廣告,消費者一時衝動就很可能踩坑。實際上,醫美行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因此,記者邀請醫美行業資深專家與您分享常見的套路,讓您多留心少踩坑。

記者調查第一坑:殺熟!朋友介紹做醫美

一些生活美容機構、養生會所等利用酒店、會所等場所違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他們採用“熟人”“朋友”等介紹的模式,誘導身邊人放下戒備,進行醫美消費。

還有些做渠道的醫美機構,為了拉生意,與美容院達成協定,凡介紹消費者在機構做了醫美項目後可獲利潤分成,於是美容院便瘋狂向會員介紹醫美項目,甚至把醫生請到美容院進行手術治療。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劉振鋒提醒:

在美容院進行醫美項目,比如剝脫點陣激光、黃金微針、玻尿酸、肉毒素注射等治療,均屬於違規行為,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員如未取得相關專業的醫療美容主診資格,屬於非法行醫,在這類場所進行醫美治療,風險極大。醫美和化粧不同,它背後有一個詞,叫做“醫療風險”,萬一齣事了都找不到維權的地方。

記者調查第二坑:低價!免費體驗兜售産品

299元光子嫩膚、588元全臉超皮秒、480元水光針……醫美機構在一些APP上採用團購、免費體驗等方式引流、誘導消費者。消費者就診過程中,常被營造容貌焦慮,從而被誘導購買更多的産品和服務。

劉振鋒提醒:

一些機構常常會製造容貌焦慮,讓消費者從不滿意自己的外貌開始,通過虛假折扣、限時優惠等手段誘導消費者購買産品或服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會掉餡餅,如此便宜的項目常常就是拿來做“誘餌”的,其治療效果可能並不明顯。

因此,我們在選擇醫美産品或服務時,要明白自己的需求,了解合適的産品和項目特性,並且仔細核對價格,同時,保持警惕,避免因為貪小便宜而上當。

記者調查第三坑:偽裝!發佈虛假信息

許多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機構或醫生時,會受到社交平臺上KOL(關鍵意見領袖)或路人的分享影響。然而,這些分享並不一定都是真實的用戶體驗,有些可能是醫美機構或KOL為了營銷而發佈的虛假信息。

據Mob研究院發佈的報告,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間調查的人群中統計發現,超七成95後醫美用戶是通過以小某書為代表的分享類App接觸醫美,超六成的用戶被身邊朋友種草醫美。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醫師徐翔提醒:

醫美機構為了降低廣告成本,提升獲客量,也會雇用一批人偽裝成用戶,他們假借分享的名頭,發佈整容前後的對比,誇大醫美效果,跟換了個頭似的以顯示整形美容的效果。過於驚艷的改變,很多都只是化粧+美顏相機的功勞。

記者調查第四坑:欺詐!合法産品違規使用

一些護膚品明面上以護膚品的方式備案,實際使用中卻捆綁醫美手段進行銷售。比如有些祛痘産品,備案是普通化粧品,實際上卻被當作是附送醫美服務方案、微針等醫美類配套産品。還有一些來路不明的産品,可能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的成分或是某些物質超出了限用標準。比如由生長因子製作而成的護膚品,可以改善痘痘肌,但是生長因子並未被批准應用在注射美容上,因其注射在人體後可能會發生組織增生。

徐翔提醒:

消費者接受注射醫美項目,應該了解産品的成分,同時還應向醫生了解産品的特性以及可能産生的副作用。少女針、童顏針、天使針等産品可刺激自身膠原蛋白再生,對改善膚質具有良好效果,但這些産品上市時間不長、價格高、假冒産品較多,消費者需擦亮雙眼。需注意的是,這三類産品不要同時混合使用,要在專業醫生的建議下挑選適合自身的。

記者調查第五坑:隱瞞!不告訴你遠期的風險和後遺症

一開始做填充效果挺好的,於是上了癮似的反復頻繁注射,哪知三五年後問題就來了。這是很多消費者萬萬沒有想到的。舉例來説,交聯透明質酸(HA)是最常用的容量置換和軟組織增強填充劑,它有很多好處,比如抗衰老、緊致皮膚和彈性效果,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注射之後,改善皮膚的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反復多次或者大量注射,過不了多久並發癥就來了,比如炎症、腫脹、結節、瘺管和膿腫,這幾年因為反復注射導致的饅化臉也頻繁出現。

劉振鋒提醒:

任何治療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頻繁的、過度的注射填充等治療,導致填充物移位或者填充物多於面部正常組織,出現面部發泡,即饅化臉。這也有可能對患者的容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因此,消費者切勿貪心,在接受這類治療時,向醫生了解治療可能帶來的風險,如果醫生説完全沒有風險,這就是一個坑,千萬不要被誘導過度填充。

專家提醒:保留診療記錄及發票

醫療美容行業及行業廣告嚴監管常態化,這可以説是標誌著我們醫療美容行業的規範化、透明化進一步提速。2023年醫美行業的監管主要集中在醫用敷料、射頻美容設備、超聲美容器械、醫美機構規範經營、醫美醫師技術與資質等,這均是醫美行業“三正規”行動的有力體現。

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在就診前,要了解清楚收費標準,消費者要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不要輕信醫療美容機構的口頭承諾,合同應逐條逐款核對和斟酌,並且註明服務內容、産品信息、權利義務等要素,同時還應留好相關診療記錄以及發票存根等相關證據。日後若發生醫美糾紛,便於向相關職能部門依法維權。

名詞解釋:

何為醫美?它與生活美容有何區別?

所謂醫療美容(簡稱“醫美”),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個部位進行修復與再塑,如割雙眼皮、光子嫩膚、激光脫毛等都屬於醫療美容。而生活美容是運用化粧品、護膚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進行非侵入性的美容護理,如生活護理、面部按摩、spa等,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是否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

編輯: 關皓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醫美行業套路深,這些坑你別踩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