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80後“繡娘”讓龍鳳褂大放光芒 “國潮”回歸行情一路看漲

來源: 大洋網 | 2023年10月24日 10:00
大洋網 | 2023年10月24日 10:00
原標題: 80後“繡娘”讓龍鳳褂大放光芒 “國潮”回歸行情一路看漲
正在加載

“姑娘穿起綾羅裙,好帶兒孫一群群,姑娘穿上龍鳳褂,龍鳳呈祥結良緣……”這是嶺南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換新裝時,指導師大妗姐高聲吟唱的一段祝福詞。龍鳳褂是南粵女子出嫁的必備嫁衣,這種嫁娶習俗的保留使得廣東的裙褂工藝流傳至今並成為國內該工藝保留最好的地區。然而,廣東非遺絕活龍鳳褂因異常繁雜的工藝、極高的入行門檻常常令人望而生畏,目前能夠全手工製作的傳承人更是屈指可數。近年來,因為一眾明星在婚禮中頻頻上身,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龍鳳褂的市場發展,同時也讓真正的龍鳳褂供不應求,部分産品價格超過百萬元。

女大學生辭掉公職做“繡娘”

“在這裡經營十多年了,無論颳風下雨都不關門。”在東莞莞城的婚紗一條街,這家專營龍鳳褂的店舖顯得並不起眼。店主談栩珺是名80後,也是目前東莞有據可查的龍鳳褂“繡娘”。

談栩珺創下多項行業第一。她是東莞唯一且最年輕的龍鳳褂製作傳承人、首個為香港知名女星製作龍鳳褂的東莞“繡娘”等。

“繡制一件標準的龍鳳褂需要耗時一年多,共計十多道工序,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入行。”談栩珺説,邁入龍鳳褂這門行業,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從記事起,奶奶一片片繡制好龍鳳褂後,母親就幫忙縫製為成品,我從小就喜歡這門充滿喜慶而漂亮的工藝。”耳濡目染之下,出生於龍鳳裙褂繡制世家的談栩珺早早熟悉了金銀線的運作技巧。然而,後來因社會變遷,奶奶的團隊解散,後來很長時間,東莞都沒有人傳承這門工藝。

大學畢業後,談栩珺進入一家機關單位工作。當時,她的奶奶突然過世。由於太過思念,她經常拿起家中儲存的裙褂原料和工具重溫幼時舊夢,更加難以割捨龍鳳褂的祖傳絕技,並産生了辭職傳承龍鳳褂絕活的念頭。“父母不同意,他們認為我工作穩定,沒必要冒險創業。”直到2008年,在談栩珺的一再堅持下,她繼承了奶奶的絕活並開設東莞第一家金銀線繡裙褂工作坊。彼時,年輕人對於婚禮的選擇趨於多樣化,中式婚禮逐漸流行,龍鳳褂也因此走俏。

“訂單越來越多,一個人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我就自己設計圖紙,招聘工人承接手工部分,但沒有幾個人懂,光是學習就要好幾個月。”最忙時,談栩珺的作坊曾聘請了300多名工人,那時,她才20多歲。

傳承傳統文化成為非遺傳人

廣州80後唐志茹也因為傳承龍鳳褂,在業界名聲大噪。這些年來,她和丈夫鄧啟榮總是在不同的場合推廣龍鳳褂製作工藝和釘金繡文化(龍鳳褂工藝)。夫妻二人都出身於廣州裙褂製作世家,長輩在他們幼年時期為港澳客戶代工裙褂。12歲時,在祖輩和父母的指導下,唐志茹已能獨立完成一件釘金繡裙褂。長大後,唐志茹考上一家與服裝設計有關的大學,並在畢業後傳承了這門絕活。

純手工製作的龍鳳褂,由於工藝複雜、流程繁瑣,生産數量有限。唐志茹夫妻倆和聘請的30多名繡娘日夜趕工也很難追上訂單增長的速度。2018年,在廣州市婦聯的牽線下,唐志茹找到了貴州貧困地區裏的繡娘,她和丈夫一起教當地繡娘釘金繡裙褂技藝,這樣既能增強他們的生産力,也能通過技術扶貧幫助到貴州的繡娘,可謂雙贏。現在,小茹裙褂一年出品達兩百多套。

2015年,“小茹裙褂” 被評為廣州市市級非遺單位,唐志茹入選廣州市級非遺傳承人。除了日常創作和生産,作為非遺傳承人的唐志茹還要肩負推廣“釘金繡”的任務,她參加時裝比賽、到學校教授“釘金繡”技藝、在大型活動上展示“釘金繡”等,這些活動讓她忙得不亦樂乎。唐志茹還專門開設短視頻賬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讓這門手藝能在時代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下去。

國潮回歸,職業行情一路看漲

實際上,根據記者調查了解,在嶺南地區,目前龍鳳褂製作工藝從業者屈指可數,且幾乎清一色全部為女性。

近些年,國潮呈現出明顯的回歸趨勢。龍鳳褂因其絢麗的色彩、巧奪天工的圖案及造型,受到市場歡迎。很多知名人士在婚禮上身穿龍鳳裙褂,很大程度上激發了這一古老工藝的市場活力。年輕一代的從業者也突破固有觀念,積極將傳統融入時尚。唐志茹告訴記者,今年沉寂許久的龍鳳褂市場,終於回到了應有的軌道上。行情的一路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年輕女性加入到這一行業中來。這些年,經過嚴格挑選,唐志茹門下有了五個女弟子,她們經過長期學習之後,再回到全國各地傳承併發揚這門刺繡絕活。“有個北京的弟子將傳統工藝植入時尚界,設計製作的釘金繡腰帶售價達10余萬元。”

談栩珺也迎來了高光時刻,她曾為一位知名女星製作婚禮所用龍鳳褂。“當時一位從事外貿的福建商人找到我,讓我在極短的時間內趕制一套龍鳳褂,價錢出到了行業最高,唯一的要求是質量和款式必須滿足要求,後來我才知道衣服正是劉詩詩婚禮所用。”

龍鳳褂的精髓在於肉眼可見並摸得到的質感及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多人對於手工龍鳳褂的鍾愛,成為唐志茹、談栩珺這些龍鳳褂從業者堅持走下去的最大底氣。

堪稱最複雜的穿戴工藝

在東莞,最早形成龍鳳褂刺繡作坊的是在石龍、企石、石排一帶,這裡自古以來便是紡織業重鎮。《東莞市誌》記載,從明朝開始,石龍附近一帶很多婦女以紡織為生,不少人家配備有織布機,有民謠為證:“每逢四七十墟期,抱布來墟並買絲。”順德最早做出來的裙褂,因為價格昂貴,大都遠銷港澳及海外華人圈。民國初年,香港與內地鐵路開通,石龍成為香港入關第一站,直接促進石龍鎮成為重要的商貿和加工名鎮,原本紡織業發達的石龍片區,自然承接了境外客商的龍鳳褂加工業務,這種業態一直延續至改革開放後才發生改變。

當今市場上,根據顧客出價,龍鳳褂分為不同等級,標準以金銀線織就的圖案分佈多少為依據。其中,金色圖案完全覆蓋綢緞底料為最優産品,這樣一套“褂王”價值十萬元以上,而要織就這樣一件衣服,一個繡娘操作需要耗時整整一年。

“標準的龍鳳褂有很多講究,除了手工講究極致精細外,所有的圖案、款式都有象徵意義。”談栩珺説, 龍鳳裙褂講究的是好意頭,一套裙褂必須由9幅刺繡片剪裁而成,寓意長長久久。裙褂的圖案多以龍鳳為主,搭配石榴花、祥雲等,象徵著家族興旺、吉祥等。從畫稿到整件裙褂製作完成一共有16道工序。為了讓裙褂的刺繡圖案勻稱統一, 一般要求同一人完成所有製作工序,所以一套龍鳳褂裙的製作時間,要幾個月到一年不等。

編輯: 關皓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80後“繡娘”讓龍鳳褂大放光芒 “國潮”回歸行情一路看漲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