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非遺工作站 活力新源泉

來源: 廣州日報 | 2023年01月11日 09:19
廣州日報 | 2023年01月11日 09:19
原標題: 非遺工作站 活力新源泉
正在加載

(圖片由各非遺工作站提供)

  9日,2022年度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站授牌儀式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舉行。

  此前,廣州市文廣旅局公佈了5家2022年度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站名單,分別是:廣州市肌骨健康非遺工作站、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站(廣報傳播)、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創作傳播工作站、吾鄉瓜嶺非遺工作站、廣州市廣式硬木傢具非遺工作站。

  早在2018年,廣州市文廣旅局就啟動了在全市範圍建立非遺工作站的工作計劃,如今,經過三次申報、評選,廣州市級非遺工作站共有21家。它們與非遺名錄、傳承人、傳承基地一道,構築起廣州非遺形態多元、層次多樣、各有側重的非遺保護及傳承發展的支撐網絡。

  那麼,非遺工作站如何真正變成激活基層非遺活力的支點?我們從新獲評的各家工作站的工作記錄中,或可一窺端倪。

  驅動力 強化知識産權保護,以“品牌化”驅動傳承

  非遺傳承與發展,不僅要有生活化的環境和氛圍,也需要有對其運作機理、技藝水平的深入研究。廣州市肌骨健康非遺工作站建站&&單位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教授許學猛介紹,2022年,非物質文化遺産“肌骨同治療法”保護工作以肌骨健康科普為抓手,效果不俗。“肌骨同治療法”入選廣東省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許學猛&&制定併發布了《肌骨健康鍛鍊指南》的廣東省地方標準。今年,他希望創作併發布“肌骨同治療法”非遺文化歌和宣傳片、出版《肌骨同治療法》非遺文化專著,通過一線實踐者的執筆記錄和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完整、準確、全面記錄這門寶貴的嶺南骨傷針療法。團隊還計劃舉辦相關文化研討會,組織公眾服務活動,促進肌骨“非遺”成果及時轉化,造福百姓健康。圍繞肌骨“非遺”的保護,團隊還將委託知識産權保護單位,在醫療器械、養生保健、文具印刷、工藝品製作等多個方面進行多元化保護嘗試,並對未來的知識産權保護進行中長期規劃。

  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産創作傳播工作站負責人屈汀南則將目光瞄準了古老與時尚的對撞。這位強調非遺傳承一定要走品牌化之路、以現代生活拉動非遺傳承的著名設計師介紹,去年7月在廣州塔開啟的“首屆廣州非遺藝術時尚周”依託“非遺+時尚”的理念,以時尚的手法、藝術的語言向觀眾展示當代非遺魅力,為培育更多“非遺+”新業態做了新的探索。第二屆時尚周計劃在今年舉行。同時,他正在與敦煌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合作,“用現代的語言、流量的語言,講好廣繡故事。”

  出席授牌儀式的廣州市文廣旅局一級調研員陳澤華表示,非遺工作站可以成為引領很多非遺項目、活動開展的支點,工作站不僅要深入做好自己範圍內的基礎性工作,也可以考慮加強站間的合作互鑒,攜手做好傳播。

  創新力 跨界“吃住行遊購娛”,培育新興業態

  廣州市廣式硬木傢具非遺工作站的負責人邱志坤介紹,目前工作站有1家&&單位,3家合作共建單位。半年來,工作站各合作單位主要開展了對轄區內從事本非遺項目的手藝人進行調查摸底工作,初步建立健全了非遺傳承人、手藝人名冊,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今年,工作站擬以中國非遺技藝美學展為主,邀請十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攜百件作品參與展示,同期開展如技藝培訓、視頻拍攝、非遺研討會以及技藝圖譜書籍整理等活動,促進非遺技藝的交流、借鑒、融合。

  吾鄉瓜嶺非遺工作站相關負責人陳桂明介紹,2022年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增城區籌建了第二個非遺生活館——新塘鎮非遺生活館。工作站在這裡開展非遺公益課,也走進校園,將非遺帶到師生身邊。工作站還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大非遺的傳播。瓜嶺古村蘊藏著豐富的自然和歷史人文資源,2013年被評為全國第三批傳統古村落,“我們還利用瓜嶺村古村和歷史建築(宗祠、碉樓、古建築),以及古村街道、自然風貌、農創園、百年荔枝林等特色資源,通過集中引入增城本地非遺項目,打造本地非遺交流、研討和發展平臺。”目前非遺生活館簽約市級傳承人1位,區級傳承人13位,引進了多項國家、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今年將深挖古村特有的兩項非遺項目——龍舟景和瓜嶺餅印。此外,非遺生活館與多個文旅團隊都有緊密聯絡,一起探討非遺項目如何與古村文化相結合,如何更好推廣非遺。目前這裡的非遺文創開發已經頗具規模,民宿、私房菜館、農莊、音樂餐吧、小吃街、農副産品展銷區、農創園、音樂文化協會等項目陸續誕生,在吃住行遊購娛的各個環節,植入了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展演和體驗活動。

  文創前沿

  傳播力 “窗口、指南、平臺”角色多樣化

  在此前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廣州非遺主題新媒體頻道“非遺”在“新花城”平臺正式上線,打造國內領先的創新型非遺傳播新媒體平臺。頻道聚焦全國、廣東、廣州發佈的非遺相關動態資訊等;加強對非遺發展新方向、新路徑、新模式、新技術的關注;對非遺傳承人、傳承團體、傳承單位等實踐主體,非遺街區、古村落、城鄉社區、學校等非遺傳承的活態場景進行個性化的呈現,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展現廣州非遺的豐富內涵。

  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調支持下,“新花城”廣州“非遺”頻道致力於成為展現廣州非遺獨特魅力的嶄新窗口、推動廣州非遺復歸生活的精品指南、助力廣州非遺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的重要平臺。

  作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站(廣報傳播)推出的垂直細分平臺,“非遺”頻道的主要運營力量來自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專業團隊。這支團隊通曉廣州情況、熟悉嶺南文化、貼近非遺及相關領域,為受眾提供優質資訊産品。而更多的功能也在計劃當中。

編輯: 阮崢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非遺工作站 活力新源泉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