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 新展新知新形式 文博盛宴彰顯“博物館的力量”

來源: 人民網 | 2022年05月18日 09:50
人民網 | 2022年05月18日 09: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初夏時節,晴日暖風,萬物並秀。在江城武漢,地鐵2號線“博物館專列”從天河機場開出。在這趟專列上,乘客可以將武漢十余家博物館的標誌建築和代表性文物盡收眼底,品味武漢的文化底蘊。

飛馳而過的地鐵專列,正是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落地武漢的生動縮影。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全國各地的文博機構圍繞這一主題舉辦各式活動,讓群眾在這座“大學校”中學習新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豐富文化滋養。

展覽“上新” 多地文博機構各展其美

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主題展覽“龢:音樂的力量——中國早期樂器文化”在湖北省博物館揭幕。

展覽設立“神人以和”“既和且平”“以和邦國”“和而不同”“天地同和”五個單元,展出來自全國7家文博機構的80余件套展品,其中包括賈湖骨笛、崇陽銅鼓、秦公镈等觀眾熟知的音樂文物。展覽期間,還將邀請國內外頂級專家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講座,將音樂文物背後的技術、文化理念傳播給公眾。

各地文博機構也紛紛在國際博物館日期間“上新”。宜賓市博物院“花開並蒂——巴蜀青銅文明特展”遴選川渝近20家文博單位館藏精品文物130余件(套),展示巴蜀文化緊密相連、相互促進的文明氣象。由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主辦的“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匯集百件明清德化瓷器,讓觀眾領略德化白瓷的冰玉本色和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藝。

除了新展之外,亦有新館于近期正式對外開放,為觀眾今後“充電”“打卡”提供新的去處。5月15日,歷時3年完成展陳改造的杭州市臨平博物館正式開館,並推出“春風又綠——江南水鄉文化陳列”和“此地自古繁華——地方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展覽設計突破傳統模式,以地域特色為版塊、歷史脈絡為暗線,展示江南水鄉文化和臨平歷史變遷。

在國際博物館日後,位於武漢木蘭湖畔的湖北考古博物館也將正式對公眾開放。其首個展覽“千年文脈——長江文明展·湖北”將以時間為序,分為“滿天星斗”“文明演進”“夏商南土”“周之南國”“江漢入秦”等板塊,通過器物的變化反映文化的更迭、融合與變遷。

指尖飛舞 足不出戶盡享文化盛宴

首都博物館“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北京奧運博物館“雲看冬奧展品,答題有驚喜”線上活動、中國農業博物館“漫步農博”系列短視頻……據悉,北京2022年博物館日活動將圍繞“遊、享、購、論”四個關鍵字展開,全市博物館將同時舉辦豐富多彩的雲端活動,彰顯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的獨特文化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主題展覽“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也將在線上的首都博物館與大家再相逢。觀眾只需輕觸屏幕,即可360度遊覽展廳,欣賞來自全國10個省(市)、23家文博機構的50余件(套)展品,了解我國館藏文物的“長壽秘訣”。

為切實打通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各地文博機構進一步開拓線上平臺,讓更多群眾更為廣泛地接觸博物館,感受文物的魅力。

吳文化博物館攜手江浙國保單位、相關專題博物館及學者,特別策劃江南“尋宋之旅”線上系列活動,帶領觀眾實地探訪江南宋元古建虎丘二山門、宋代園林滄浪亭、杭州飛來峰造像,並與中國絲綢博物館連麥直播,邀請相關學者通過線上講座暢聊宋代社會生活史。

自4月起,山西博物院將歷年精品展覽的360度全景導覽、電子書、高清圖片、語音導覽等“搬”到線上,滿足觀眾不同需求。360度全景導覽集納了山西琉璃藝術展、絲綢之路文物展、永樂宮保護與傳承特展、紅山文化精品文物展、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等22個山西博物院歷年精品展。

山西博物院對外交流部工作人員段志沙表示,博物館在數字化呈現上,技術實現可能並不複雜,關鍵是創意,“怎麼把不同主題的展覽用最適合的方式呈現出來,讓用戶覺得有趣味且不脫離實際,這是我們博物館人需要不斷思考的地方。”

別開生面 打破邊界傳遞文物力量

5月18日,“文明之光的折射”特殊兒童藝術展在良渚博物院開展。展覽以特殊兒童的藝術創作為線索,展出了來自視覺障礙、心智障礙兩類群體的百餘件藝術作品。展廳中還設置了換位體驗裝置和特殊群體觀展空間,以全方位增進觀眾對於特殊群體的理解。

良渚博物院院長徐天進表示,從世界博物館的發展歷程看,過去強調以藏品立本,強調對物的保護與展示,現在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公眾對展品的可接近性、參與性,我國的博物館建設正在順應這樣的趨勢。博物館的力量正是體現在可以與更多人産生更緊密的聯絡。

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多所博物館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推出多種形式各異的主題活動,更加立體多維、生動鮮活地展示文物的文化內涵,增強文物與觀眾的交流互動。

——廣州市108路“南越王主題公交車”上線運行。108路串聯起了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文王墓兩個南越國重要的考古遺址,主題公交車便將遺址與文物元素融合,向乘客展示南越國考古成果,講述嶺南故事。

——浙江省博物館推出“麗人行——虛擬微策展大賽”,以“我眼中的古代麗人”為主題,讓公眾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空間化和可視化建構,分享對“古代麗人”的理解、思考和展示創想,為博物館力量的激發提供全新的舞臺。

——肇慶市博物館文創展示中心舉辦文物修復現場展示活動,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書畫修復裝裱師在現場展示精湛的文物修復技藝、講授文物修復知識並邀請現場嘉賓進行零距離體驗活動。

無論是線下策展還是“雲端”共享,無論是互動體驗還是文化講座,可以看出,各地文博機構都致力於和觀眾進行深層次、多角度良性互動,激發起社會公眾持續的熱情和興趣。近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類型豐富、主體多元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應當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力量,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為公眾提供豐厚滋養和精神動力。(作者:韋衍行)

編輯: 何丹妮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 新展新知新形式 文博盛宴彰顯“博物館的力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