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可持續化正在為時尚産業“蓄能”

來源: 新華網 | 2024年06月11日 18:07
新華網 | 2024年06月11日 18:07
原標題: 可持續化正在為時尚産業“蓄能”
正在加載

從被動的道德支撐,到主動融入品牌戰略,時尚行業正在將可持續視為新一輪增長的關鍵。

隨著“綠色”“環保”“可持續”理念深入人心,購買具有可持續特色的時尚産品,變成很多年輕消費群體的“潮流”生活方式之一。

同時,近年來,國內外關於“可持續”標準、規範、目標的接連出臺,企業、品牌、投資者等各利益相關方全面納入,制定“可持續化解決方案”,從品牌發展的選擇題,變成必答題。

作為能源消耗和污染處理的重點領域,時尚行業也在積極找尋正確的答案,來應對生産鏈條過長帶來的“綠色轉型”痛點,平衡好社會責任和企業長效發展之間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時尚行業的可持續化,正在從概念宣傳,過渡到産品實踐,從單一形式,走向全産業鏈涵蓋,原料選取、生産製造、包裝設計、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無不滲透著可持續發展的身影,更加全面的可持續突圍路徑逐漸清晰。

從“面子工程”到“重點工程”,時尚行業是如何將可持續從“流量”變成流行?時尚可持續之路還有哪些難題和挑戰?

新材料、新技術、回收再利用

時尚可持續有了清晰路徑

近幾年,時尚産業對可持續的關注是有目共睹的,以“天然”“環保”為關鍵詞的時尚秀場、時裝周、時尚産業峰會,以及“慢時尚”“循環時尚”的流行,可持續在時尚領域不斷深入。

與過去散亂,各自為營的形式不同,眼下,更具專業性、系統性的可持續時尚體系正在形成。

是動力也是挑戰

避免淪為新一輪的消費主義

除了上文提到的兩條路徑之外,時尚産業也不斷延伸到醫學、生物學、化學、信息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即便可持續的潮流已經風起雲涌,但問題依舊複雜,前路艱難漫長。

首先是成本與利益的問題。時尚産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説到底,還是以效益為終極目的,其商業模式競爭的本質是製造業的成本博弈。如何在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企業高效益的同時,解決“可持續”帶來的成本問題,需要的不僅是“道德”,還有技術、人才、資金等實力的加持。

其次是規範的標準和嚴格執行的保障。以跑在最前面的歐盟為例,雖然目前已經制定了大量的規則和條例,從外部強化行業的社會責任。但規則還限于企業的主動性,道德感,環保之外,員工權益、性別平等、兒童保護等社會性議題還處於初級階段。

最後是時尚流行與可持續之間的天然矛盾。“流行”本來就站在時間的對立面,快速的産品更迭、品牌煥新,讓可持續成了時尚行業龐大的終極命題。哪怕是“慢時尚”的興起,也會讓人們感覺,是新一輪消費主義概念的“陷阱”。如何堅守這一命題,並回答清晰,需要企業長時間實踐探索。

一方面,企業借助數字化、智慧化等技術,發掘可持續原料,製造環保産品,以此降低時尚産業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強調讓資源循環起來,打造循環時尚,提升産品的使用率。

目前,即便是國際可持續化賽道上,也沒有頭部的代表品牌走出來。更何況,由於國內時尚産業可持續化時間短,經驗少,多數時尚品牌還困在數據量化和概念層面。

發展至今,可持續不再只是一個口號,它已經成為時尚産品成長的“必需品”和驅動力,重塑著時尚産業各環節,改變著品牌方、設計師、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也影響著人與自然的共生發展。

時尚關於當下,也關於未來,唯有在可持續理念基礎之上的發展,才能讓品牌具有更持久的價值意義。

前者也是時尚品牌最常見的可持續化形式,通過與機構、實驗室合作,將動物原料、化石原料,變為植物原料、合成生物原料,根據産品調性、特質,選取藻類、菌類、植物纖維等更環保的材料,降低資源損耗的同時,打造更具創意、美感的産品。

比如,鄂爾多斯集團開發的可持續發展産品——善SHàN 系列。據了解,該系列使用再生羊絨、無染色羊絨、植物染羊絨、全成型針織衫等可持續技術及工藝的應用,在生産流程中省去了多道工序,縮短了生産工序和生産週期,降低了約30%的能耗。

此前,露露樂蒙(Lululemon)在中國限量上市了含有創新可再生材料的兩款新品,其中,産品的提手和繩帶部分採用 Mylo™ 材料製成。據了解,Mylo™ 是一種純素、可持續的動物皮革替代品,由可再生菌絲體(蘑菇的根部結構)製成,由於其生長過程快速高效,因此排放的溫室氣體更少。法國奢侈品開雲集團(Kering)和德國運動用品阿迪達斯(Adidas)均在産品中使用過該原料。

另外一種形式,則是從時尚文化和消費模式的視角來探索可持續的可能。

根據美國二手服裝寄售網站ThredUp發佈的2023年二手服裝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銷售總額較2022年增長18%,達到197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全球二手服裝市場將達到3500億美元,增速將超過整體服裝市場三倍。

面對産能過剩,消費分級,消費者回歸理性的市場環境,時尚産品在二手市場活躍度提升。全球數據分析和諮詢公司 GlobalData 董事總經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去年,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購買二手服裝,很明顯,轉售模式已經徹底融入了時尚消費市場。”購買二手時尚産品,逐漸被認可。

另外,一度火熱的快時尚領域也開始“被熄火”。過短的産品週期、高壓的生産模式、複雜的産業鏈,與ESG背道而馳的快時尚産業模式,陷入可持續化的質疑。精緻化、定制型的産品,專業化、藝術感的設計,用經典釋放品牌高勢能,“慢時尚”成了行業發力點。

Acne Studios 推出的完全由品牌剩餘面料和材料製成的全新系列産品

Acne Studios 推出的完全由品牌剩餘面料和材料製成的全新系列産品

是動力也是挑戰

避免淪為新一輪的消費主義

除了上文提到的兩條路徑之外,時尚産業也不斷延伸到醫學、生物學、化學、信息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即便可持續的潮流已經風起雲涌,但問題依舊複雜,前路艱難漫長。

首先是成本與利益的問題。時尚産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説到底,還是以效益為終極目的,其商業模式競爭的本質是製造業的成本博弈。如何在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企業高效益的同時,解決“可持續”帶來的成本問題,需要的不僅是“道德”,還有技術、人才、資金等實力的加持。

其次是規範的標準和嚴格執行的保障。以跑在最前面的歐盟為例,雖然目前已經制定了大量的規則和條例,從外部強化行業的社會責任。但規則還限于企業的主動性,道德感,環保之外,員工權益、性別平等、兒童保護等社會性議題還處於初級階段。

最後是時尚流行與可持續之間的天然矛盾。“流行”本來就站在時間的對立面,快速的産品更迭、品牌煥新,讓可持續成了時尚行業龐大的終極命題。哪怕是“慢時尚”的興起,也會讓人們感覺,是新一輪消費主義概念的“陷阱”。如何堅守這一命題,並回答清晰,需要企業長時間實踐探索。

目前,即便是國際可持續化賽道上,也沒有頭部的代表品牌走出來。更何況,由於國內時尚産業可持續化時間短,經驗少,多數時尚品牌還困在數據量化和概念層面。

發展至今,可持續不再只是一個口號,它已經成為時尚産品成長的“必需品”和驅動力,重塑著時尚産業各環節,改變著品牌方、設計師、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也影響著人與自然的共生發展。

時尚關於當下,也關於未來,唯有在可持續理念基礎之上的發展,才能讓品牌具有更持久的價值意義。

編輯: 關皓 責任編輯: 劉洋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 可持續化正在為時尚産業“蓄能”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