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醫美消費旺季,消費者如何“美得放心”?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與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發佈消費提示:慎重選擇醫美消費,理性看待廣告宣傳,仔細查看醫療資質,認真簽訂服務合同,遇到問題依法理性維權。
根據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2023年1-5月共監測到有關醫美消費維權輿情信息90769條,其中,有關營銷宣傳問題信息32029條,佔比35.3%;有關醫療資質問題信息30021條,佔比33.1%;有關醫療質量問題信息28259條,佔比31.1%;其他問題信息460條,佔比0.5%。輿情數據反映,醫美消費問題主要涉及機構人員資質、虛假宣傳、藥品器械資質、醫療效果不佳、維權舉證難等五個方面。醫美項目中,注射和吸脂手術類項目的消費輿情最為突出。
為此,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與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
慎重選擇醫美消費,健康安全放在首位。醫美服務具有較高的專業性、複雜性和風險性。在醫美消費之前,消費者應充分了解醫美相關知識,不要盲從、跟風、攀比,要把自身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與專業人員充分溝通,全面了解醫美消費的風險性與禁忌事項,慎重選擇,不要忽視存在的風險性。
理性看待廣告宣傳,謹防掉進消費陷阱。近年來,誇大醫美效果、發佈涉嫌違法醫美廣告的事件時有發生。因個人體質不同,醫美效果會存在差異,對醫美機構利用患者形象所做的醫美效果宣傳,消費者要保持理性,學會辨別,避免掉進虛假醫美廣告的消費陷阱。
仔細查看醫療資質,拒絕不良機構。醫療美容機構與生活美容機構不同,必須具備衛健部門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依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提供服務。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機構時,可以登錄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http://wjw.beijing.gov.cn)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https:/www.nmpa.gov.cn),對《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師執業證書》及藥品和醫療器械等信息進行核實,避免接受不具備相應資質或從業資格的機構和個人提供的醫療美容服務,或使用未經政府主管部門批准、註冊或備案的藥品和醫療器械。
認真簽訂服務合同,儘量使用示範文本。近期,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北京市衛健委印發了《北京市醫療美容服務合同(試行)》示範文本,供營利性美容醫療機構與接受醫療美容服務的消費者簽訂服務合同使用。消費者接受醫美服務之前,應按照《北京市醫療美容服務合同(試行)》示範文本與醫美機構簽訂服務合同,並明確醫療美容的具體項目、費用支出、有效期限、雙方權利和義務等內容。消費者應以實名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否則在發生糾紛時將需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如消費者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由監護人代為簽約。
保留好合同及消費憑證,依法理性維權。除保存服務合同外,消費者還可以向美容醫療機構索要服務項目所用肉毒毒素、玻尿酸、膠原蛋白及假體等填充材料及其他高凈值藥械産品的合格證、溯源碼等資料。注意留存接受服務前後的對比照片、費用支出憑據、簽名文書等相關材料,不在空白或有留白的文書中簽名。如發生消費爭議,消費者應及時與醫美機構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向消協組織或衛健部門投訴,或通過申請仲裁或到法院起訴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