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觀點】
海洋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于2019年4月23日在青島集體會見出席海軍成立70週年多國海軍活動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提出的重要理念。這一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海洋領域的豐富和延伸,是實現全球海洋有效治理的行動指南,是籌劃新時代海上戰略的重要依據,為新時代全球海洋治理、構建和諧海洋及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智慧。
安危與共的生存觀
習近平主席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當前,我們面臨來自海洋上的多種風險與挑戰,由此引發的問題往往波及整個世界。各國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進互信,加強海上對話交流,深化海軍務實合作,走互利共贏的海上安全之路,攜手應對各類海上共同威脅和挑戰,合力維護海洋和平安寧。海軍作為海洋上的軍種,需要通過弘揚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動履行海洋國際義務,積極參與國際海洋治理。特別要在維護海域穩定、保障國際航道暢通、參與海上反恐、打擊海盜和保護海洋環境等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行動,發揮更大作用。
和平發展的安全觀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這一觀念為構建新型國際安全關係指明了正確方向。各國應在海洋大格局下求同存異,努力營造平等互信、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和互利、互享、互榮的發展環境。海洋命運共同體提出至今4年的時間,中國海軍始終遵循和平發展理念,積極與世界各國一同維護海洋和平與穩定,共享發展的成果;在海外通過人道主義救援、安全合作、友好交流和無私幫助等,用實際行動向世界樹立了和平之師的形象。
海上力量主體的責任觀
習近平主席指出:“海軍作為國家海上力量主體,對維護海洋和平安寧和良好秩序負有重要責任。”這一觀念為世界各國海軍面對海洋問題明確了共同的責任和各盡所能的擔當。當前,海洋也是強權爭霸的重要舞臺,海洋霸權國家基於自身實力和單邊利益,秉持冷戰的思維模式,在海洋領域建立排他性的軍事同盟,不斷製造所謂的敵對國家,正在惡化海洋安全環境。在此情形下,中國海軍正肩負兩大突出使命:一是在海上方向維護國家統一;二是應對來自海上的軍事挑釁。中國海軍要更好承擔海上力量主體責任,全面履行國際義務,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必須首先履行好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使命。
增進共同福祉的合作觀
海洋的連通性和流動性,使海洋事務涉及多個國家,無論是探索海洋、開發資源、利用海洋,還是管理和治理海洋等,都需要全球涉海國家攜手合作。以人類走向深海為例。深海擁有廣闊的空間、豐富的資源和重要的地緣條件。我國是國際海底區域勘探開發先驅投資國之一,我們願意並倡導遵循海洋共同體理念,各國通力合作,聯手走向深海、探索開發深海,共同應對深海帶來的各種挑戰,增進共同的福祉。不僅如此,深海也是大國戰略博弈的重要場所。海軍的使命任務要求必須加快進軍深海的步伐,積極搶佔海洋新型安全領域戰略制高點。
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義利觀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這一可持續發展的義利觀體現了進入新世紀世界各國對和平與可持續利用海洋的嚮往與追求,展示了中國軍隊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和促進海洋繁榮的決心。這要求人民海軍在廣闊的大洋上,要做威武之師、和平之師、文明之師,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義利觀,更多履行國際義務,加大維護海洋環境和生態安全的力度。通過健全法規、弘揚理念、以身作則,堅決同海洋不文明現象作鬥爭。在遵循海洋命運共同體道義準則的基礎上,全面維護國家日益拓展的海上利益,特別是海外利益。
海納百川的包容觀
習近平主席指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國家間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動輒就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這為新時代世界各國處理海洋爭端問題明確了行為準則。面對海洋爭端問題,各國應堅持平等協商,完善危機溝通機制,加強區域安全合作,推動涉海問題妥善解決。一些霸權國家的行為體現出趨強性和尚武性,往往憑藉實力,選擇通過訴諸武力的方式獲取更多的海洋利益或解決海洋權益爭端。歷史表明:對抗和打壓只能給世界帶來災難,必須摒棄傳統的強權理念和霸權思維。人民海軍必須建設海洋多邊安全機制,打破霸權主義和自我利益為中心的治理模式,推動新型海洋治理體系和新型國際關係的建立,進而推動人與海洋的和諧共存以及海洋所聯結的各國繁榮發展,始終做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者、維護者和貢獻者。
(光明網記者 金淩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