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政策引領、平臺建設、項目推進等方面持續發力——
青島塑造海洋裝備産業新動能
青島日前啟動2022年度高成長性海洋企業評選活動,支持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等海洋企業做大做強。這意味著青島正落實《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等文件,支持海洋裝備等産業發展的各項舉措正在逐步落地。
海洋裝備産業是青島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優勢特色産業,是24條重點産業鏈中鼓勵做大做強的七大優勢産業鏈之一。記者從市海洋發展局獲悉,青島海洋裝備産業扶持體系初步形成,高端創新平臺支撐海洋裝備産業發展的態勢基本建立,精準招商促進海洋裝備産業升級發展的成效持續彰顯。今年,青島將圍繞政策引領、平臺建設、項目推進等方面繼續發力,推動海洋裝備産業持續邁進高端、實現集聚發展,塑造海洋裝備産業新動能新優勢。
在政策支持方面,青島加強規劃引領,頂層推進海洋裝備産業高質量發展。已印發《關於服務海洋強國建設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意見》,圍繞引領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提出壯大船舶海工裝備製造業,打造國內一流的船舶海工裝備産業基地的任務目標。印發《青島市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鼓勵引進高端船舶海工設計機構,支持新建深海油氣開發裝備、高技術船舶項目,鼓勵船舶海工配套産品通過國際船級社認證等精準扶持政策,鼓勵青島船舶海工企業積極爭取高端産品訂單,積累高端産品的加工建造能力,提升關鍵核心配套設備的設計製造能力,推動海洋裝備製造業高端化發展。“隨著政策效應逐步釋放,青島海洋裝備産業有望持續向高端邁進,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市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説。
在平臺建設方面,青島匯聚了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一流的海洋高校,擁有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錶研究所等42家涉海科研院所,擁有駐青全職涉海院士20人,約佔全國25%,海洋科技創新綜合能力位居全國首位。在此基礎上,海洋領域唯一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正式掛牌組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正式運營,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等平臺加快建設,高端創新平臺支撐海洋裝備産業發展的態勢基本建立。
今年,青島將著重推進六大平臺建設,其中之一為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目前,該研究院已建成青島、北京兩處研發基地,組建了水下能源動力、海洋動力工程等專業研究中心,構建了“金字塔”型海工科技創新機制,孵化了一批産業化公司,通過集聚清華大學高等頂尖工科力量及國內海工裝備高端研發團隊,加快船用動力設備儀器、海洋領域核能應用、海工綠色低碳材料等核心技術及産品攻關突破,著力打造青島又一高端海工裝備研發産業綜合體。
在項目推進方面,青島以“大型、高端、深水、智慧”為目標,搶抓中船集團總部搬遷上海、眾多機構重新佈局,以及北海造船調整為中國船舶一級子公司的機遇,依託中船“7廠8所”和海西灣基地集聚優勢,進一步加強與央企總部對接,聚焦通訊導航、水下生産系統等關鍵領域開展精準招商。
今年,青島梳理海洋産業發展短板、産業鏈缺失環節,持續發力涉海項目招引和建設,提升産業能級。其中,在海洋裝備産業領域,加快推動濰柴(青島)海洋裝備製造中心、漢纜海洋工程産業鏈基地(二期)、青島雷旺達船舶等一批海洋裝備類項目,系列項目在2023年海洋領域重點項目清單中佔比超過30%,推動更多海洋裝備研發設計、高端産品和關鍵配套在青落地。(記者 李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