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10月16日 16:53 關鍵詞: 羅馬尼亞 國父 齊奧塞斯庫 埃列娜

齊奧塞斯庫:亂彈中殞命的羅馬尼亞共産黨總書記

央視網歷史 記者:楊國榮

核心提示:隨著一聲令下,清脆的槍聲打破了這令人心悸的靜寂,呼嘯的子彈攜著復仇的怒火射向了寒風中瑟瑟站立的兩個人。一時間,兩具佈滿了排槍彈孔的屍體緩緩倒下了。這兩具血肉模糊的屍體就是羅馬尼亞的“國父”齊奧塞斯庫及其夫人埃列娜。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齊奧塞斯庫不畏強暴,捍衛獨立主權的正義行動,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讚賞,並且統一了全國人心,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20世紀60年代末,美蘇爭霸世界的態勢逐漸形成,對各國人民以生命和血肉換來的世界和平和國際安全造成了新的威脅。齊奧塞斯庫在這種重大威脅面前更加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強權政治。在國家間的關係中,羅馬尼亞本著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的原則,積極推行同世界各國的交往和友好合作政策。1968年,羅馬尼亞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同以色列保持外交關係,邀請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奧地利總理以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領導人訪問羅馬尼亞,美國的尼克松曾兩次訪問羅馬尼亞。在邀請外國領袖來訪的同時,齊奧塞斯庫率團頻頻出訪,對世界各國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加強了同這些國家的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的交流,擴大了羅馬尼亞在世界上的影響。從1965年7月至70年代初,羅馬尼亞同9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同100多個國家保持了經濟和科技的協作關係。

齊奧塞斯庫極其重視中小國家在國際生活中的貢獻。他倡導通過談判解決一切國家之間的爭端,反對大國以勢壓人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國際上樹立了一個受人尊敬的羅馬尼亞和齊奧塞斯庫本人的良好形象。

“齊奧塞斯庫時代”

解放前,羅馬尼亞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8.6%,工業極不發達,僅有的一些工業,如石油也完全在外國資本的控制之下。齊奧塞斯庫執政後,提出了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綱領,決心把羅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一個發達的工業—農業國。

經過十多年的奮戰,羅馬尼亞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巨大。20世紀70年代末,實現了國民經濟發展主要指標;農業總産值翻一番;國民收入和國民總産值翻兩番;工業總産值翻三番,實現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高速度,經濟增長率高於東歐所有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一直為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2倍多。經濟上的成就保證了羅馬尼亞在對蘇關係中堅持獨立自主性,國際威望隨之不斷提高。為表達人民群眾對領袖人物的崇敬,有人提出了“齊奧塞斯庫時代”這種口號,官方卻借之以掩飾過錯並打擊和壓制那些反抗的潛流。

羅馬尼亞在經濟建設和外交上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在內政上卻出現了巨大的失誤。

齊奧塞斯庫登上權力頂峰並集大權于一身之後,漸漸地失去了戰士的品格,儼然以人民的統治者自居。他甚至仿傚封建王朝,在羅馬尼亞實行家族統治,一度把羅馬尼亞搞成了“齊氏天下”。

齊奧塞斯庫極度強化黨政一體這種關係,強化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兼職的領導制度。正是借助了黨政一體這種制度,齊奧塞斯庫逐漸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一身獨攬7個要職。不僅他個人大權獨攬,還在羅馬尼亞的領導機構中,以齊奧塞斯庫為中心,建立了一個以齊氏家族為主的領導集團。據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統計,齊奧塞斯庫家族成員在黨政軍界擔任要職的不下30人。像羅馬尼亞如此這般高度集權和類似封建時代的家族統治,在社會主義國家歷史上所見不多。

自從齊奧塞斯庫成為最高領導人之後,便高踞於人民群眾之上。1974年以後,齊奧塞斯庫的每一次講話都成了“綱領性文件”,各報均要登載,貫徹執行,誰要提出不同意見,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置。在任何事情上都得由他一個人拍板定案。曾經同齊奧塞斯庫共患難、同生死、並肩戰鬥過的戰友,忍受不了齊奧塞斯庫的獨裁統治紛紛離開了他。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