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和晶:我覺得你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三位朋友都可以思考或者都可以回答,有沒有想過你的留學失敗您會怎麼承受?潘春,你想過嗎?
徐小平:留學失敗是指什麼失敗呢?簽證失敗,這是第一;第二就是你出國學習,學習回來以後並沒有用。我現在天天看到好多一個月掙三千、四千、五千的碩士、博士從國外回來。從投入産出比的角度,他的同學早就在國內拿他雙倍的錢了,精神狀態也好一倍,笑聲多一倍。中國正在升起,冉冉升起。中國有無數的機會。留學越來越成為什麼了呢?一個純粹理性的、數字化的,一個投入産出比的東西,而不要説我留學我就得益,我就成功了,這是留學領域裏最要命的東西。
主持人和晶:是不是按徐老師的説法,每個人按照理性來説能夠算出來他究竟是該出國還是不該出國?
徐小平:可以這樣的,完全可以。
主持人和晶:夏先生,可以嗎?算得出來嗎?
夏業良:這裡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往往存在著風險,就存在著很大的收益,正因為有風險,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益,當然也有失敗的可能,但是如果作為一個年輕人,他不去冒風險的話,難道等他老的時候再去冒風險嗎?
主持人和晶:那我這樣問,如果不從算風險成本來考慮的話,他們三位面臨的問題和困惑不出國能解決嗎?
夏業良:我覺得不出國,你沒有這樣一個體驗,你不會死心。就是説很多人有這樣一個願望,你説國外也就那回事,我去過,你不用去了,我替你看過了,那是不行的,不能替代,即便是一個失敗的體驗,他也要體驗。
徐小平:夏老師講的恰恰是留學領域裏最危險的一種心態,最最危險。我就得體驗一下我才死心,問題在於出師未捷身先死,不僅心死了,身也死了,整個人生就崩潰了。
夏業良:我反問徐先生一句話,當一個嬰兒在來臨這個人世之前,你要知道他總會死的,説不定一齣生幾個月就死了,乾脆別出生了。
徐小平:這樣,我不辯論,因為我既不是經濟學家,夏老師也不是留學專家,但是我想在此只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對留學的狂熱,就是我就得留學,這個目標一設置,就放棄了一切東西,這個我稱之為留學無意識,那麼要有意識,什麼意識呢?就是你的就業、職業、事業、金錢、地位、你的家庭,是不是可以——咱們反過來思考一下——不留學也能達到?如果推算出來是可以的,那就算了,十年是留學,博士是留學,一個星期的考察、兩個星期的培訓、三個星期的訪問,其實也是一種留學。就是説開拓眼界,打開思維方式,這些都能夠給我們的人才帶來發展道路上一個必須的體驗。
主持人和晶:我想請他們三位每人問一個具體的問題。您可以問夏先生,也可以問徐先生。王雲冬剛才特別想問您問題,你最想問他的問題是什麼?因為我覺得這兩位嘉賓,正好給了你們事物的兩面思考。你自己的選擇和想法現在又是什麼呢?
王雲冬:我現在的想法,我覺得我出國應該是像夏先生説的只賺不賠,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
主持人和晶:只賺不賠。汪繼寧?
汪繼寧:我實際上比較贊同徐老師的説法,因為我覺得不能為了出國而出國,如果在國內會找到比較好的事業,適合自己發展的機會,我想再出國也不遲。並且我也很贊同兩個月或者三個月這樣出去的訪問,我覺得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就是覺得,我為了出國而出國,我現在可以拋棄我的兒子,不顧家庭,我覺得可能到最後慘的是我。
主持人和晶:潘春,你來問兩位專家一個問題。
潘春:我跟這兩位不太一樣,我好像比較同意夏先生的説法。我覺得徐老師的説法,怎麼説呢,為廣大學生,想出國的學生提個醒,沒錯,但是我覺得,首先我自己並不是像徐老師説的那麼狂熱,我也是不太同意徐老師剛才提的價值觀,尤其是那幾個標準。首先我不太同意的就是是不是一個人收入越高自己就越快樂。
主持人和晶:徐老師,有沒有這樣,當你特別苦口婆心,給一個人做了很多解釋之後,或者做了很多你的想法的表述之後,他可能關上你的門,回頭就有夏先生那樣的想法,你講了再多也沒用,我就是要出去,而且徐老師憑什麼來給我的人生做一個選擇,我要選擇我的人生。這樣的人多嗎?
徐小平:我再強調一遍,我是支持人們、幫助人們留學的一個專家。所以我只不過是幫助人們克服留學領域裏面的一種盲目性、一種反價值追求,這就是我做的事情,所以跟夏教授和其他人都沒有矛盾。我也會鼓勵你留學,但是我會告訴你,怎麼樣走是最佳的道路,像你現在把兩個職業都放棄了,什麼都停下來準備留學,可能會埋下人生的一個陷阱。我的任務是挖出這個地雷,然後讓你一路暢通地走過去,也許明年走了,也許五年以後事業有成,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但是我必須要根據每一個人隱秘的情況來分析。
主持人和晶:有些不便於在這裡講,是吧?
徐小平:我講一個例子,可以嗎?
主持人和晶:是他們的例子嗎?和他們像的例子嗎?
徐小平:跟雲冬特別像。我昨天碰到一個外企的小夥子,他就想留學,最後我發現他的工作怎麼説怎麼好,有發展前景,工資不低,地位很高,過得也很快樂,小夥子也很英俊,但是他非要留學,最後我發現什麼呢?他通過自學拿到了一個本科的學歷,在外企幹得非常棒,在他的靈魂深處埋藏著一個自卑感,他覺得這一生沒有經歷過正規的教育,所以他非得通過留學,因為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機會,非得通過留學完成一個正規教育。這個夢想是好的,但是他這樣做的結果,就把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裏面一個領先地位的位置就放棄了。坦率地説兩年三年以後你再回來,人們以為出國讀MBA就兩年,其實是四年,因為你從準備讀到出國,基本上你的職業就放棄了,至少兩年時間,包括英語在內,你想想,你算算,至少兩年你才能出去。然後再讀兩年,你想那個時候多大了?我們除了學業以外,還有事業。年齡到了一定的時候得結婚。
主持人和晶:你給了我們一個好的提示。我們可以問一下雲冬,你有沒有想過徐老師説的那些?比如説拿到一個學歷,你在國內一些好的大學裏其實也可以試試看,有沒有想過?
王雲冬:我覺得出國,我想象的出國本身,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我覺得行千里路本身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覺得出去走一趟可能會學到很多的東西,對我也會有很大幫助。
主持人和晶:你認定了只有出國能夠解決你目前的困境,是嗎?我可以這樣理解嗎?因為你剛才也贊同夏老師的説法。
王雲冬:反正我現在還是想選擇出國。
主持人和晶:潘春,你呢?
潘春:我覺得這個問題呢,人各有志。
主持人和晶:我們也沒攔著他,我們也攔不住,所以説從徐先生剛才説的這些話我看更多的是一種忠告、一種勸説,然後由他們自己來選擇來決定。我們聽聽看下面的朋友對你們的選擇和你們的事情有什麼看法?
觀眾:剛才我聽完徐老師的話之後我特緊張,因為我覺得我要去您那兒諮詢肯定是被您一票否決,你就在這兒踏實呆著吧,因為我馬上到七月份該畢業了,我現在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一個,怎麼説呢?我不知道我今後要幹什麼。應該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關於外國學校還有外國的一些東西。
主持人和晶:預約排隊,徐老師。
徐小平:我説一下,可以嗎?
主持人和晶:您坐。
徐小平:我收到很多學生的信,就説老師我要畢業了,我不知道要幹嘛,我是考研呢?我是就業呢?還是留學呢?四年學下來他反而更迷茫了,而這個問題我一個人是改變不了的,但是我能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呢?就是説中國這個社會,這是一個核心的基點,我諮詢的基點,就是中國社會正在涌現著無窮無盡的機會,無窮無盡新的崗位,新的就業機會正在出現。當代青年的機會實際上是非常好的,包括各個國家對中國開放了留學,但是你的四年寒窗到底為你做了什麼準備?你必須考慮好。無論你留不留學,你將來到底幹什麼,靠什麼謀生,靠什麼度過一生以及靠什麼來證明你人生的價值?
主持人和晶:看樣子我給你的這點兒時間已經遠遠不夠了,您需要在您的辦公室再給她兩個小時的時間。
徐小平:我已經説完了。
主持人和晶:是嗎?好,謝謝。
觀眾:我是這麼感覺的,其實今天這個話題,關鍵有一個需要澄清的,就是你出國留學是目的還是手段?出國、留學這是兩個詞。第一個,我是為了留學而出國,還是為了出國而留學?這是一個定位的問題,也就是説如果覺得確實國外的天也藍,海也好,月亮都圓,我就是要出去。可能經濟學家的目標函數不一定有用,為什麼呢?他的目標就是這樣的,他會不惜一切代價。第二呢,如果是手段,你就需要考慮了,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現在目的都想不清楚,你這種手段去達到什麼目的?就不好説了。
主持人和晶:好,請坐,謝謝你。
徐小平:實際上出國和留學是兩個概念,對,我們今天説的是出國、留學,出國是一個概念,留學是一個概念。留學只是出國去學習,這個要界定好。我們講留學只能夠作為一種手段,達到你的就業,達到你的收入,達到你的人生的一個目標。
主持人和晶:汪女士,我覺得您追求的是一種理想中的社會和生活環境,您並不是特別在意地追求自己事業的完善,或者是人生的目標,您只是追求一種百姓眼裏看到的環境,您是這麼看的嗎?
汪繼寧:我是這樣的,剛才徐老師不是説嘛,我想我的事業方面,我如果在國內我還可以賺錢,我還可以有自己的事業,我可能先賺一些錢,但是不管怎麼説,我也希望以後我們中國肯定會變得更好,雖然我們人很多,但是我也希望大家……
主持人和晶:你是説等天藍了,水藍了,你再回來,是嗎?
汪繼寧:因為我是中國人。
主持人和晶:請坐。徐老師,您怎麼了?
徐小平:我説一點點我諮詢的背景,因為我諮詢的背景,實際上基於一些大的背景,第一是中國正在急劇發生的經濟改革,給青年人帶來的機會,這個機會是全球水平的,世界水平的。我經常説中國夢,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移的,這個沒什麼可辯論的,因為從我所有留學的同學和學生中,我看到了中國夢、中國機會,也就是説,中國的國土正在發生根本的變化,北京的空氣最近幾年發生了驚人的,從三級、五級變成了,我重説一遍這句話,就是北京的空氣最近幾年質量看得見它在提高,政府每天公佈空氣指數,恰恰是證明它對環保有信心,這是一個大的背景。中國機會,國內國外留學距離的拉近以及中國生活質量的提高,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重新設計自己的一生,這才能保證十年、五年以後你會得到幸福,你能得到成功。你想在國外定居,我不反對,但是我認為一個中國人,最好的能夠獲得機會、能夠獲得親情、社會地位、生活質量、認同感,這一系列的東西,我認為在中國。
夏業良:我覺得徐老師整個的講話裏邊價值判斷的成分還是多了一點。他認為最佳機會在中國,這個我不懷疑,有相當一部分人。但是人各有志,所以説出國留學,你説是一種手段也好,一種目標也好,那都是每個人自己最終做的一個選擇,因為有的人一生中所追求的生活的終極目標可能是生活的一種寧靜,所以對哪一種出國的人,你用同一種價值觀去要求他或者是去影響他有的時候不一定能起到那樣一個效果,也就是説他不在乎到哪一個國家收入比現在更低,他可能追求的不是這個,所以我的意思是説,你要是覺得你應該出國,你非常渴望出國,你就去努力吧。
主持人和晶:今天我們大家一起討論的是出國留學這樣一個話題。其實我們關注的不是説如何才能出國這些具體的技術性問題。我們想關注的是,是不是有的人過多地陷入到一些外語成績、申請技巧、如何簽證、如何儲蓄這些技術性的細節裏,而忽略了最初最原始的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出國?同時也忽略了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他們的感受。希望大家不管是想出國,還是此時正在猶豫的朋友,都再次問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出國?希望各位過得好,心情愉快。謝謝,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