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麋鹿回家?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4日 14:13 來源:CCTV.com

  主持人:張騰岳

  嘉賓:張林源,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 主任

  郭耕,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 副主任

  導視:

  它是中國皇帝的寵物,人們叫它四不像。一個世紀前,它在自己的故土滅絕,又奇跡般地在遙遠的英國再續香火。是什麼造就了它的傳奇身世,百年後,它能否重回故土,請收看本期歷程《麋鹿回家》。


  主持人: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歷程節目。那麼今天在我們的桌上有一個工藝品,這是一隻鹿的形象,它是我們國家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我們民間叫做四不像,真名叫做麋鹿。那麼今天我們就請兩位專家共同給我們講一些關於麋鹿身世的一些故事。這位是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的張林源主任,張主任已經跟麋鹿打了十八年的交道了。這位大家一看,很多喜歡野生動物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就是郭耕郭老師,自稱是四不像。

  郭耕:對,跟麋鹿套近乎。

  主持人:郭老師關於麋鹿角有很多話題可以給我們講,不過先請您給我們展示一下為什麼説麋鹿的角它跟別的鹿不一樣,它那個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郭耕:好,我們帶來一個鹿角的仿製品或者叫模型,那麼我們從博物學的角度來説,或者從科學的角度來説,麋鹿角跟其他的鹿,全世界有四十多種鹿,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區分的方法,就是你把它倒立以後能立著的就是麋鹿角。

  主持人:其他任何一種鹿的鹿角都是不能立的。

  郭耕:都是不能立的,就它非常湊巧,非常奇特,它能夠三足鼎立。麋鹿雖然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是我説它惟一的缺點就是海外關係比較複雜。

  主持人:海外關係比較多。

  郭耕:麋鹿之所以有今天,麋鹿之所以被拯救其實跟三個國家的人分不開,首先是中國人,第二是法國人,第三是英國人。是法國人大衛神甫從科學的角度命名,發現麋鹿,也介紹給了西方。那麼麋鹿眼看就要在地球上滅絕的時候,一位英國的公爵毅然把最後所剩不多的散落在世界各地動物園的麋鹿全都悉數買下,養在他的莊園烏邦寺,這樣使麋鹿絕處逢生。當然最根本的是因為中國皇帝一直把麋鹿養在皇家苑囿中,就是北京南郊南海子的皇家獵苑,所以皇帝的功勞也不容否認。

  短片1: 4000多年前的周朝開始,麋鹿就被視為皇權的象徵,圈養在歷代的皇家苑囿中。北京的南海子就是清代的皇家獵苑,100多年前,中國最後一批麋鹿就生活在這裡,老百姓把這種神秘的動物叫做四不像。

  張林源:中國好多的野生動物都有學名,有中文名而且有俗稱,麋鹿的這個學名是 Pere David’s deer。

  主持人:大衛鹿,就是那個大衛神父。

  張林源:對。然後它那個俗稱叫四不像,這個四不像所説的四不像,鹿角像鹿,但是跟其它的鹿又不一樣,比如説這個梅枝,我們把它叫做主幹的話就叫梅枝,其它的鹿也有主幹但是梅枝都朝前面長,而它是朝後長,所以這一點是比較特殊的。另外一點因為它是濕地動物,它的臉比較長,像馬(又不是馬)。

  主持人:濕地動物為什麼臉就長?

  張林源:它為了吃水裏面的植物。

  主持人:跟那個涉禽一樣嘴細長細長的。

  郭耕:它一方面吃食一方面眼睛還留在水面上注意看著四週,保持著警惕,臉短眼睛就進水了不便於吃水草。

  張林源:第三個特點就是尾長,它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尾巴最長的,它可以達到腳踝,它這個主要起到一個哄趕蚊蠅的作用。

  郭耕:所以叫尾似驢非驢。

  張林源:還有一點,蹄子似牛而非牛。

  短片2:深藏在皇家獵苑中的麋鹿儘管外形奇特,卻一直不被外界所了解,直到1865年,一位來自法國的傳教士:阿芒?大衛改變了麋鹿的命運。

  主持人:不過我覺得其實對於大衛神父這個人的話,我們還是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一下,首先他雖然説通過一些卑鄙的行徑花十兩銀子就買通了(皇家獵苑)的看守。

  郭耕:十兩一個,其實是二十兩買了兩個。

  主持人:買了兩個運到國外,引起轟動,世間才知道有(麋鹿)才有人想起來可以保護一下它。

  郭耕:從這點來説我覺得大衛神父功過相抵,甚至是功大於過。因為他雖然是一個傳教士的身份,但是他是作為一個科學家或者叫博物學家來考察這些動物的。

  主持人:他對動植物都還是很有研究的。

  張林源:很有研究的。

  主持人:尤其是對中國的。

  張林源:應該嚴格來講是大衛科學地發現了麋鹿。

  主持人:為什麼叫科學,這是偷出去的?

  張林源:因為動物有一個命名,就是在科學上在動物分類學上,如果我們叫麋鹿或者叫四不像這不是科學命名,必須把這個科學的描述,起一個科學的名字然後向世人宣佈在一些專業雜誌上,專業期刊上登出來,發表讓人們了解它。

  郭耕:作為論文發表,那是在大概是1866年之後了,就是1865年大衛第一眼發現麋鹿,1866年弄到麋鹿的模式標本,當時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館長叫米勒?愛德華,他根據大衛送回來的這個標本鑒定以後大吃一驚,發現這不但是一個新種而且是個新屬,結果發表論文以後就轟動了科學界,揭開了麋鹿被西方人認識的一頁。那麼這是從科學的角度,就是説從西方分類學的角度來認識麋鹿的,因為麋鹿早就被中國人認識了。

  張林源:我們古籍中有大量的麋鹿描述和記載,但是從分類學上來講它不是科學的,它是感性的一種描述。

  郭耕:比如在前秦的時候就有説麋鹿與人相伴,耕而食,織而衣。這就是麋鹿跟我們老百姓(很近),就在我們老百姓身邊生活。

  張林源:從這個話題其實我們可以引出麋鹿滅絕的原因。

  主持人:就是跟人太近了。

  張林源:跟人太近了,它的生活跟人太近,然後它的好多生態位跟人有些重疊和交叉了,它喜歡的環境人也喜歡,人類發展侵佔了它的家園。

  郭耕:人一看這麼一大片的濕地水澤,人説把這填了種成田這多好啊,所以麋鹿的地方就越來越退縮。完了見到麋鹿。

  主持人:這麼大一塊肉。

  郭耕:對,一看這玩意殺死了好吃,所以就越來越少,它無非就是這兩個壓力,一個是獵殺,一個是濕地的退縮,所以導致了麋鹿最終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走向了滅絕。

  主持人:實際上我覺得這恐怕是很多物種滅絕的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因為人討厭。

  郭耕:人的崛起。

  張林源:這種人為對野生動物造成的滅絕應該説是近代越來越嚴重。

  主持人:尤其是工業文明之後。

  張林源:對,在遠古時期動物滅絕的原因不是人類是自然的原因。

  主持人:雖然我們也可能進行捕獵的活動,但是那個時候工具太落後,你捕獵的數目實際上對它的種群起不到多大的影響。

  郭耕:那時候可能是一種平等的競爭,比如説你也跑它也跑,最後都跑得差不多快,你頂多是用長毛這個弓弩射到了少量的動物,但是射到的還是體弱多病的。

  主持人:你的作用等同於一頭狼。

  郭耕:對,可能是在優勝劣汰,但是有了槍以後你打的可能就是那個鹿王,最強壯的,本來它還要延續後代呢,它還要把最優秀的基因傳給子孫後代,結果你拿槍一槍把它打死了,所以這個人的技術超過了它們的逃逸能力的時候,那麼這個作用對自然就不再是優勝劣汰了。

  短片3: 1900年,在八國聯軍的槍炮聲中,中國野外的最後一隻麋鹿消失了,然而在遙遠的英國,麋鹿還有著一線生機,全世界最後18隻麋鹿就生活在倫敦郊區一個叫烏邦寺的莊園裏,它們的主人是一位鹿科動物的超級發燒友──貝福特公爵。

  張林源:麋鹿被科學發現也就是1865年,它的名聲就在國外特別是歐洲國家就傳開了,人們都想一睹麋鹿的芳容,從1865年到1897年之間,西方國家從我們國家用不同的手段偷運、強搶。

  主持人:基本上偷運吧。

  郭耕:也不儘然,也有索要,購買,交換。

  張林源:這裡面有些記載,有些不全,我們就理解不同手段運到西方國家,大概也就是幾十隻麋鹿。到歐洲國家之後呢,都圈養在各個不同的動物園當中,由於各個動物園條件有限面積很小,它不能發展起來,就是它的難産率很高,然後死亡率也高壽命也在縮短,然後這個時候英國烏邦寺十三世貝福特公爵。

  主持人:是個老貴族了。

  張林源:是一個貴族,他也很喜歡這個麋鹿,然後他就有一種我們現在説叫超前意識,實際上他是一種樸素的感情,很喜歡它,又擔心它會滅絕。所以他就花重金在西方的幾個動物園重金收買了十八隻麋鹿到他的莊園中。

  郭耕:實際上他是個動物收藏家,在他的莊園裏有很多種中國的動物,特別是一些食草動物。

  主持人:這人喜歡食草動物?

  郭耕:喜歡食草動物,非常喜歡鹿類,所以當時好像不光有麋鹿還有一些狍子、河麂,好多中國動物他都收養在他的莊園裏,而且都散放在裏邊。因此到現在他那個烏邦寺發展成一個動物園了。

  張林源:所以他收集到麋鹿十八隻後,到他的莊園裏就慢慢飼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家的麋鹿就達到幾十隻了。

  郭耕:有八十隻了。

  張林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

  郭耕:二百五十多只。

  張林源:他為了防止他家的麋鹿由於戰爭。

  主持人:被德軍轟炸。

  張林源:對,所以他開始往世界各地疏散。

  主持人:那他是為什麼到現在,到了八十年代才想起往中國輸送呢?

  張林源:一個原因是我們國家富強,在國際上的地位在提高,知名度也在提高。應該説有一句話叫做國家興才有麋鹿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國家的科學工作者大力呼籲。

  主持人:就是我們提出來要求,我們想讓它回來。

  張林源:特別是我們國家的老一輩動物工作者,北京動物園的譚邦傑先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科學文獻中來發表來呼籲把麋鹿送回中國。

  主持人:這送回中國的話,它是不是實際上在動物的意義上並不大,而在於一種文化和心理上的需求?

  郭耕:都有。

  張林源:麋鹿是典型的濕地動物,而且它是濕地動物裏邊的旗艦物種。

  主持人:個體大。

  張林源:個體大,旗艦物種。就是説保護了它就能保護濕地,保護濕地其它的生物。

  主持人:怎麼保護它就能保護好濕地呢?

  郭耕:你看麋鹿雖然是陸生哺乳動物,但是水生哺乳動物這個白鰭豚,江豚也同樣生活在那個區域,還有一些遊禽、涉禽、兩棲類、爬行類、魚類都在那個區域內,那麼這個區域因麋鹿而建了保護區,所以就都得到了保護,所以説它是一個旗幟。

  主持人:就是説別的野生動物都粘它光了。

  郭耕:對,沒錯。

  張林源:起到一個保護傘作用。

  短片4:1985、1987年,來自英國烏邦寺的兩批麋鹿共38隻回到了一百年前它們祖先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這是麋鹿回家的第一站,38隻麋鹿將在這裡繁衍生息,擴大種群數量,最終它們將被送回自己真正的故鄉──長江之濱的廣袤濕地。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