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 | 搜視 | 電影 | 電視劇 | 直播 | 點播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房産 | 家居 | 論壇 | 訪談 | 博客 | 星播客 | 網尚文摘
>> 往期查詢

《焦點訪談》:信不過的招牌——群眾利益無小事(四)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13日 19:30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陜西省咸陽市的三原縣,人們發現很多商店裏都挂起了這樣一塊金色的牌子,上面寫著“質量信得過企業”的字樣。由於這些牌子是由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所以顯得更加具有權威性。但在這塊金字招牌下面的質量,真的信得過嗎?

  我們的記者來到三原縣,先走訪了一些掛牌單位。在這裡我們發現,被挂上“質量信得過企業”招牌的商家還真不少,幹什麼的都有,除了五花八門的商家外,還有這樣的銷售外帶生産的企業。對於挂上的金字牌子,他們異口同聲地説:這是標誌我們的質量是有保證的。

  但在這些商家裏,僅憑我們外行的觀察,就覺得他們經營的商品不像信得過的樣子。為了準確把握這些信得過商家的質量情況,我們請三原縣的上級——咸陽市技術監督局的稽查隊對三原縣的一些信得過單位做了一次例行檢查。我們先來到與技術監督局僅隔一條馬路的一家眼鏡店。進店不久,就發現這裡的眼鏡合格證有問題。


  記者:“這些眼鏡都有合格證嗎?”

  店主:“這都有沒有合格證。原來沒有的,是我後來裝的。”

  記者:“你裝的?”

  店主:“對。”

  這樣的眼鏡也能“信得過”嗎?對這樣的店裏挂著“信得過”牌子,真讓人揪心。接著,我們又來到一家賣水泵的商店。


  記者:“你這兒的水泵都有合格證嗎?”

  店主:“只能説是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有合格證。”

  記者:“哪些是沒有的?”

  店主:“沒有的,就是這種這種遼寧出的泵。”

  記者:“那進這個商品的時候,為什麼你不跟他要生産許可證,他告訴了你沒有?”

  店主:“咱們也知道。價格低嘛,這麼大的東西只有一百多塊錢。你想想,對不對?”

  明白了這裡我們看到的眼鏡直接關係著人們的健康,水泵是國家強制實行生産許可證制度的産品。我們又去了兩家挂了“信得過”牌子的糧油店和農藥店,檢查人員也發現了問題,做了抽樣。看到了這些信得過單位裏有這麼多信不過的經營行為,我們不能不去了解一下,這些金色招牌是怎麼挂上去的了。

  按照國家對行政執法的劃分,技術監督部門應負責對生産企業的監督,進入市場以後的監督由工商部門負責。那麼 三原縣技術監督局發的牌子怎麼挂到商店裏去了呢?記者採訪了陜西省三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王哲慧。他説,當時挂的時候出發點就是想,通過這種形式把企業向樹立名牌戰略這方面引導一下。這個出發點是正確的。

  在王局長説的良好的願望下,那麼具有什麼條件的企業才能獲此殊榮呢?


  王哲慧:“他們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的。第一,企業要有申請;第二,要求這個企業連續三年産品質量檢驗是合格的;第三,企業的制度是比較完善,生産工藝比較先進;第四,企業信譽度要好。”

  記者:“這個標準,局裏有沒有個文字規定?”

  王哲慧:“我們局裏沒有形成東西……”

  聽了王局長的介紹,我們有點納悶,這麼嚴肅的行為,連個文件也沒有,那職能科室該怎麼執行呢?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就是口頭説一説,全憑腦子一聽一記,自己掌握。

  按王局長的説法,對掛牌企業要考核三年的質量檢查成績,並且給每個企業要有嚴格的企業質量檔案,我們就先來到了負責這項工作的質量股。

  記者:“你在做質量副股長的時候,見過這個檔案沒有?”

  副股長:“我沒見過。”

  記者:“就是有一個申請?”

  副股長:“對,就是申請。”

  結果,找了一份不是,再找一份還不是,直到我們的採訪結束,我們也沒見到一份企業的質量檔案。

  記者:“那局長定的幾條要求,又從何落實呢?”

  副股長:“我去看一看,檢查。”

  記者:“去轉一轉就行了?”

  副股長:“對。”

  這樣隨意的操作就不能不讓人為這些牌子捏了把汗。隨著採訪的深入我們接著發現,在這項嚴肅的行政行為中表現出的隨意性還遠不止這些。大家都知道挂這些牌子是要收錢的,但我們發現他們的收錢也很隨意。

  記者:“收了錢總得給人家開票呀,你們是怎麼開的票呢?”

  工作人員:“就是掛牌服務費。”

  記者:“從國家到省裏面技術監督部門的規定收費項目上面,存在不存在掛牌服務費?”

  工作人員:“這是沒有的。”

  記者:“挂一塊牌子收多少錢?這個標準是怎麼制定的呢?”

  工作人員:“這個因為是嘗試性的,也就沒有定這個標準。一個公司五百到兩千吧。”

  記者:“為什麼這麼大跨度呢?什麼樣的企業收五百?什麼樣的企業收兩千呢?”

  工作人員:“有的企業相當困難,就叫他少給一點。”

  記者:“那不叫困難的就多收,是這個意思吧?”

  工作人員:“基本上就是收五百到兩千內。”

  記者:“就是跟企業一談?”

  工作人員:“對,跟企業一談。”

  接著,我們了解到,由於可以隨意操作隨意收錢,於是各個股室都很踴躍,除了對口的質量股外,其他股室也不甘示弱。據了解,在局領導同意的前提下,全局有四個部門參與過掛牌,質量股,計量股、安檢股、稽查隊。大家一齊上,局裏又沒個文件,就難免亂了套。

  到最後我們才發現,這充滿了隨意性的行政行為,本身就是隨意的和非法的。因為陜西省技術監督局嚴肅表示,從來沒有允許過開展這種活動。

  在採訪中我們看到所有被掛牌的商家都把這金字招牌挂在最顯眼的位置,説明了這塊牌子對消費者是有著強大影響力的。但如此隨意操作挂上的牌子,真能讓人信得過嗎?在採訪即將結束時我們看到了兩家被抽檢的商家的質檢報告,一家是這個新聲糧油經銷部的,另一家是這個永泰田農資有限責任公司的。上面寫著,依據國標5539-89、國標1536-85,經檢驗該産品中混有棉籽油不符合JB153685標準規定,屬於劣質商品。

  最後,對於這塊牌子的影響力,三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王局長作了這樣的表示。

  記者:“你是做技術監督工作的,但是你要出去買東西,你同時是一個消費者,我們想換一個角度來問你,當你以消費者的身份去買東西,看見這塊牌子的時候,你會産生什麼樣的想法?”

  王局長:“最起碼給人心理上,挂了這個牌子了的就是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不是百分之百的可信度。”

  記者:“也就是説,這個牌子挂到了商家的門上以後,對消費者會有一種引導對不對?”

  王局長:“對。”

  記者:“而且大家最相信的,牌子是技術監督局挂的,那麼作為消費者是不是也就有理由相信質量信得過呢?”

  王局長:“這不一定。”

  記者:“那他還不相信你們嗎?”

  王局長:“相信呢,但是剛才我講了,這個牌子挂了,不是百分之百的把他的行為都能規範的。”

  記者:“但是你是當局長的,你知道,作為一個老百姓他能知道這些嗎?”

  王局長:“老百姓來講的話……知道的沒有我知道的多。”

  質量技術監督局肩負著行政執法的重任。而三原縣技術監督局這種濫掛牌子的做法實質上是變成了一種極不嚴肅的變相質量認證。稍有不慎,便會在客觀上對假冒偽劣商品起了掩護作用。在收錢掛牌的同時,是不是也把國家賦予的權威,信譽變相地出售了。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已迅速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技術監督部門糾正這種做法。(文/範本吉、寧柯)

(編輯:楊潔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