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 | 搜視 | 電影 | 電視劇 | 直播 | 點播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房産 | 家居 | 論壇 | 訪談 | 博客 | 星播客 | 網尚文摘

大熊貓的故事(黃 瑛)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3日 11:47)

  當我接到拍攝國寶大熊貓的任務時,甚感欣喜,能有機會走近平時只能在動物園的鐵柵欄前看一看的大熊貓,的確太難得了。

  在大熊貓家鄉四川採訪的短短三、四天時間,不僅可以非常近距離地站在大熊貓的身邊,甚至那些剛剛出生不久的熊貓幼崽,我們也能輕輕地把它們像小孩一樣抱在懷裏。幾天時間和大熊貓們朝夕相處,也從大熊貓保護基地的工作人員那裏聽了許多有關大熊貓的故事。

  種群延續之謎

  大約在300萬年以前就已存在的大熊貓,絕對是一個古老的動物物種。在和它同時代的亞太地區的絕大多數獸類動物幾乎都早已消失了的今天,大熊貓仍然生活在地球上,的確是一個難解之謎。專家們説這絕對是生命的奇跡。

  我在採訪中,不斷從專家那裏聽到由於大熊貓繁育能力低下,而導致它的種群數量較少的説法(當然也不排除它們的棲息地受到人為破壞等原因)。在了解了大熊貓的許多知識後,我又不免心生疑惑:既然大熊貓在繁育能力上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按道理來説,本該早已消失,可為什麼這個古老的動物物種卻又有著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呢?當我把自己的這一疑惑向專家提出來的時候,專家們的話就更多了。但説來説去,哪個專家也沒把原因説清楚。原來,直到目前,還沒有一個能為學術界認同的説法,來解釋大熊貓何以能生存至今。

  雙姓熊貓之爭

  除了野生的大熊貓以外,人工圈養的大熊貓主要有兩大家族,一支屬於國家林業局,另一支屬於建設部。要説起這兩大家族,還有著一番來歷。大熊貓的棲息地是林業部門的管轄範圍,棲息地範圍內的大熊貓自然也是林業部門管理的對象。而建設部的大熊貓又從何而來呢?事情還得追溯到1983前後,當時因四川邛崍地區的冷箭竹開花死亡,導致大熊貓覓食困難,有關方面緊急搶救因饑荒而體弱多病的大熊貓。這些大熊貓被搶救安置到了一些動物園,動物園是建設部的管理對象,因此原來姓"林"的一部分大熊貓這時改姓"建"。

  "林"姓大熊貓在人工圈養的家園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家長"們還有著可以將野生大熊貓調撥過來進行"雜交"的優勢。而姓"建"的大熊貓雖沒有這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家長"們卻自有辦法。就靠著當初林業部門給的幾隻大熊貓,他們卻在人工繁育大熊貓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使得這一家族的隊伍在不斷壯大。

  如今的"建"姓大熊貓可以説是兵強馬壯,家大業大。由於"建"姓大熊貓的家就在成都市,近幾年不少的內外賓客如果要去看大熊貓,往往就去這一家。而離成都有著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林"姓大熊貓的家臥龍,人氣上就弱多了。但"建"姓的大熊貓現在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困境:這裡的大熊貓因為總是生活在一個近親繁殖的環境下,而又沒有新的種群介入,它們有可能發展不成優良的種群。這裡的專家們盼望兩家能夠攜起手來,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促進我國大熊貓的科學研究。

  "土"、"洋"專家較量

  從事大熊貓研究的,有兩類人員,一類是從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畢業的,另一類是從最早的大熊貓飼養員轉化而來的。圈內將他們分別稱為"洋專家"和"土專家"。擁有高學歷及大量專業知識的"洋專家",在這一領域自然擁有較高地位,相對而言,那些"土專家"則多憑經驗辦事,頗有些被"洋專家"看不起的意思。但有一件事情,卻令"土專家"揚眉吐氣了一把。一次一隻大熊貓貪嘴,進食過多,造成消化不良,腹內充滿了氣體,肚皮鼓脹得不行,倒在地上只有出氣的份。這一下專家們大急,按照慣例,自然是"洋專家"先衝到一線,又是輸液,又是喂藥,大熊貓身上也佈滿了各種導管,可想盡了辦法,大熊貓的肚皮生是癟不下去。

  折騰到大半夜,累得筋疲力盡的"洋專家"們幾乎放棄了希望,各自找地方休息去了。一直插不上手的"土專家"們留下看守,他們覺得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大熊貓就這麼被憋死呀,於是又開始想其他辦法。一個人建議,反正大熊貓也快保不住了,不如往它胃裏捅根導管試試。大家看沒有其他辦法,只得一試。於是一根兩指多粗的塑料管子生生從大熊貓的嘴裏一直捅到胃裏。誰料,這一土辦法竟然奏效了,大熊貓腹內的氣體漸漸排出,到天亮,渾身插滿導管的大熊貓竟站立起來,慢慢悠悠地遛達起來了。

  這次經歷以後,"土專家"的地位大大提高,連"洋專家"也不得不承認:有時偏方還真治大病。

  美國"神秘來客"

  大熊貓保護基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大熊貓保護,目前的狀況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國外的重視程度並不低於國內。

  其實重視與否,很大程度上還是和經濟實力有關係。現在在成都的大熊貓保護基地,推出了普通百姓認養大熊貓的舉措,一方面增強民眾對大熊貓保護的意識,另一方面也彌補資金方面的不足。

  當然,這種認領不是把熊貓領回家,而是出一筆經費,就可以得到這只大熊貓日常生活的各種記錄,並可以隨時去探望。由於這筆經費一年高達五萬元,一般百姓很難承受,所以舉措推出後,應者寥寥。而一次基地在接待一位"神秘來客"後,無意間竟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

  那次從武漢來了一個美國人,自稱是一個攝影愛好者,輕車簡從,裝束普通。見來了外賓,基地派出一位官員陪同。此人話語不多,在基地呆了三、四天,每日只是不停地拍照,偶爾問問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及基地的情況。

  直到臨別之時,此人拿出一萬美元現金,交給基地負責人,説有感於基地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依然精心照料大熊貓,此錢略表心意。在基地方面的追問下,他才暴露真實身份,原來他竟然是世界赫赫有名的股票大王巴菲克之子。回到美國之後,小巴菲克又匯來四萬美元,並説以後如果有機會,還要為保護大熊貓多做些事情。

責編:曉星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