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今日關注

尋找農民增收突破口第四集:金融走進農戶家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3日 23:28


  主持人:尋找農民增收突破口的節目已經進行到了第四天,今天來做節目之前,我看到信箱裏有一位觀眾朋友的來信,他説就算種糧積極性提高了,就算産業結構能得到很好的調整,並且城鎮化中的問題都能解決,但是如果我們不觸及農民生活保障和生産籌資的問題,增收依然是句空話。其實,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想要討論的話題。我們在安徽、四川、浙江等一些農村走訪的過程中,發生在那裏的故事也讓我們十分感慨。

   安徽省舒城縣地處大別山區,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級貧困縣,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救護車一響,老母豬白養;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對這幾句話,張母橋鎮陡河村的劉仁福深有體會。劉仁福家有4畝地,又養了一些魚苗,一年能收入五、六千元,幾年下來,一家人好不容易才擺脫貧困,靠著省吃儉用,還供大兒子上完了大學。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劉仁富的妻子得肺癌去世了。

  村民劉仁富:我不能不治療,有了病要治療,我家屬看病整整花了5萬。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溫鐵軍説:這醫療就是一把刀,當然因病致貧這是必然的。

  “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説:我覺得第一就是農村的這種藥費,農民住院的這個費用增長得太快,我們算了一下,過去十年農民收入的增長率平均只有5%到7%,但是農民看病的這個費用平均的增長率在13%以上,它比收入增長得要快得多,那麼第二,一個就是説九億多農民基本上處在一個自費的狀態,加上現在參加合作醫療的這個農民,從全國來講這個比重只有5%左右,在中西部地區農民幾乎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障手段。

  5萬塊錢,足以使劉仁福一家重新陷入貧困的泥沼,可就在這時候,中國人壽在當地的保險所為他送來了3萬元的賠償金。原來,劉仁福的妻子頭一年通過村裏的保險業務員買了份人壽保險,意想不到的3萬塊理賠金把50歲的劉仁福從噩夢邊緣拉了回來。

  村民劉仁福:保險公司賠了3萬,花950塊錢賠了3萬塊錢,不是靠著保險公司,那麼我們現在又要維持貧困,一個家庭一年只結余到四五千塊錢 ,要六到十年才能脫貧。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總經理趙猛:通過我們調查,現有的農民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佔相當大的比例,大概測算,就是現在的貧困農民50%是因病,這是農村富起來的第一個風險,第二個呢,就是意外事故。特別是勞力,勞力因為意外事故倒下了這個家庭就完了。

  張母橋鎮有30多個鄉村,每個村都有一個由村幹部下崗分流或是打工返鄉的人培訓而成的保險業務員,村民出險後保險公司馬上就給理賠,鄉里鄉親一傳十、十傳百,人壽保險在這個貧困鎮2003年一年竟賣了300多萬元。不僅本身就是農民的保險業務員們收入提高了,買了保險的村民也不會因為生病或發生意外四處借錢了。

  農村小學校長:買學生平安保險的學生人數大約在95%以上,2003的12月份,後面的一個莊子的一個小孩子被狗咬了,保險公司就賠了。

  張母橋鎮村民:賠了1800元。

  去年,安徽省全年保費收入共103億元,1/4來自縣裏。其中農民個人投保超過6億元,總人數達60多萬。

  安徽省保險監管局局長何勇生:安徽保險業之所以發展這麼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壽險業發展很快,那麼壽險業發展很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縣域保險業務發展很快,縣域業務裏面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農村保險發展很快。

  “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説:要真正解決農民因病返貧的問題,要真正建立一種適合我們國情的農村的社會化的醫療保障制度,那麼這個商業性的保險是一種方式,現在我覺得重點應該是要建立一大批統籌為核心的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建立這麼一套制度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民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力度。

  我們在農村的日子裏,只要是一問收成情況,農民兄弟們總要加上這麼一句話:“如果沒有天災的話……”靠天吃飯的農民除了怕生病,更怕自然災害。如果沒有國家的保障,遇到大災,可能幾年就都白忙活了。

  我國從1982年開始經營農業保險,22年來累計賠付70多億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支持了農村的生産發展。雖然農險受歡迎,但由於風險大,又沒有相應的政策扶持,農險保費收入逐年下降,到2003年全國農險收入僅為4.6億元,比上年銳減28%。目前,全國只有兩家保險公司還在堅持做農險,但經營始終處於虧損狀況。中國最大的財産保險公司中國人保,每年在農險業務上要倒貼1億多元。

  中國人民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賈海茂:説實話農險是一個虧損的業務,在國外一般都是由國家進行補貼的,而我們一直沒有補貼,一直在往裏面貼,長期這樣貼下去,我們也要考慮一下自身的經營情況。

  前身是新疆建設兵團保險公司的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做農險也有18年了,他們也一直在尋找彌補虧損的辦法。

  中華聯合財産保險公司副總經理 郭保成:當時單一地搞農業保險風險很大,很難做到收支平衡,所以我們當時提出以商補農這麼一個方針,所謂以商補農就是通過發展壽險、短期人身險這種商業性的保險業務對農業保險有所補貼。

  農業保險不能萎縮!今年3月1號,保監會正式批准在上海成立全國第一家專業農業保險公司,大力支持開辦農業保險。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馮曉增:上海政府在這方面非常積極,他們表示要對參保的農戶給予保費的補貼,同時根據形勢和公司發展,還會不斷地擴大補貼的範圍和比例。

  “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説:我們的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可以説在全世界幾乎是最低的,農民對這些保險有非常強的需求,但是過去比如説人保我們完全把農業保險作為商業性的一個險種去讓他開發,他沒有任何積極性,因為他不斷虧損,從國外來看呢,那麼農業保險的體制有多種類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政府對農業保險都要提供政策支持,那麼這一次中央已經明確要建立政策性的農業保險體制,在這一方面我們期待著能夠邁開比較大的步伐。

  有了基本的生産生活保障,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中國農民的可愛,也正在於此,無論生活壓力有多大,他們想的做的,依然是千方百計增加投入,發展生産,但錢從哪兒來呢?説到資金,農民嘴邊常挂著的就是農村信用社。

  我們來到四川廣安的時候,這裡的農民正開始春耕。廣安位於四川東部,毗鄰重慶。宋開元二年取“廣土安輯”之意設廣安軍,故此得名。距離廣安市區10分鐘車程的牌坊村是鄧小平同志的誕生地,就是這位農民的兒子,曾大聲疾呼,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無農不穩,無農不富。可要想致富,沒有資金不行。

  四川省廣安市市委書記 譚力:廣安380萬農民,450萬人口,農民不富裕,地方經濟就搞不上去。農民致富碰到兩個問題,一是沒有資金的支持,有好的項目,好的想法,沒有資金不好辦。但過程中又發現問題,有錢不敢貸。

  為了解決信用擔保這個農民貸款的瓶頸問題,2002年作為革命老區,有著眾多黨員的廣安市,在全市78個信用社支部推出了“黨員農貸快車”活動,依靠村黨支部對黨員評級授信,在市委組織部的擔保下,是黨員的農民可以沒有任何抵押在農信社貸款。

  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信用聯社理事長 李成根:我們和村支兩委挨家挨戶做調查分析。每一個社都有這麼高的材料。調查之後把貸款權放在門市,像存款一樣方便。

  尹家壩村當兵出身的老易是村上第一個去信用社辦貸款的黨員。憑著黨員的信譽,老張當天就從信用社貸出了2000元錢買了急需的菜苗,一年下來就脫了貧、還了款。現在尹家壩很多村民都像老易一樣靠貸款種菜致了富。

  廣安岳池縣同興鎮尹家壩村支書 易思平:種菜擴1000畝,收入能增加十幾萬。投入多幾萬,收入能翻幾番。都蓋上房子了。我家蓋了三層樓,花了6萬多元。

  廣安華鎣縣的養豬專業戶禹建平也是黨員。四年前,從廣東打工回來的禹建平和丈夫用全部打工的收入辦了個養豬場,可當時就缺5000元飼料費,這可把她急壞了。

  廣安華鎣縣養豬專業戶禹建平:當時沒有貸款就意味著破産。豬要吃,我沒錢喂給它吃,組織部擔保,信用社農貸快車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如今禹建平的養豬場已經有了500多萬元的固定資産,周圍幾個村800個農戶也跟著她幹起了生豬養殖。2003年,廣安全市農信社存款、貸款均大幅增加,並實現了近1900萬元的整體贏利,農民的信用觀念也加強了。

  四川省廣安市市委書記 譚力:現在感覺我們的8萬多黨員,信譽達80%以上,不良貸款大幅減少,銀行質量大大提升,解決了資金問題。

  截至2003年6月末,全國農信社法人機構3.49萬個,貸款餘額6966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總額的83.8%。

  中國銀監會合作監管副主任李均鋒:就是採取農戶小型貸款或者叫農戶原保貸款,或者是在中小企業建立了相互聯保的機制來解決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擔保和抵押不足的問題。那麼現在全國90%以上的信用社都按照這個做法在當地採用農戶信用貸款的做法。

  和四川廣安相比,位於浙江東部的寧波鄞州要富裕得多。這幾年當地鄉鎮企業不斷發展,資金支持也顯得更為重要性。去年4月,這裡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由農信社改制而成的農村合作銀行。

  改制後的鄞州合作銀行實行股份制,股東都是當地比較富裕的農民或農民企業,這不僅解決了過去農信社資金籌措的難題,而且産權明晰後也更便於銀行自身的發展。

  寧波鄞州農村合作銀行行長 陳耀芳:自身産權明晰以後,我們自身的道德風險就機會很少。技術層面的問題可以通過對每一家企業的經濟往來進行分析。

  改制後的合作銀行將貸款重點鎖定為農業龍頭企業,依靠“企業龍頭”帶動“農戶田頭”。今年50齣頭的老王是鄞州雲龍鎮橋頭村人,靠著貸款,他建起了自己的奶牛場,眼下這裡已經是全國私營奶牛場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周邊不少鄉親都在種植專供奶場的飼料。

  寧波永盛奶牛場老王:我們這裡本地的工業企業多,荒地就多。現在有3000頭牛,可以帶動12000人,也就是1頭牛帶動了4個人。如果沒有他們的資金作後盾支持,也搞不起來。

  鄞州銀行改制一年來贏利1.4億元,老王説,銀行效益好,辦大額貸款更方便,他以後的生意也會更好做。去年他又向合作銀行貸款1000多萬,建起了乳品廠,自産自銷,形成了産業鏈。

  “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説:要真正有效地解決、滿足農民的信貸需求問題,首先應該要讓信用社恢復活力,今年國務院決定在八個省進行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試點,為了推進信用社的改革,國家推出了很多支持政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溫鐵軍説:農民只有採取互助性的合作金融才能夠滿足小農的信用需求,你去看看周邊的小農經濟國家,哪個國家不是靠農民支持的農民自己的信用合作來維持小農的需求。

  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曾業松:就是通過改革,建立多元化農村金融體制,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的貸款需求,這個多元金融體制裏面,包括信用合作社,這種合作性的銀行、政策性的銀行、商業性的銀行,甚至還包括民間借貸。

  在我們快要離開鄞州的時候,在合作銀行裏,我們看到當地不少農民都在辦理一張鄞州銀行出的銀行卡。農民們驕傲地告訴我們説,雖然這還只是借記卡,但上面有銀聯標誌,有了它,不管到哪兒存款、取款都方便多了。而且,以後他們也能和城裏人一樣用這張卡投資股票和外匯。回想在四川廣安,農民們看到我們手裏銀行卡時羨慕的表情,我們確信,在鄞州出現的一切也會在他們那裏出現,也會在全國各地的農村出現!

  記者:楊文梅 鄔文健

(編輯:小荷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