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聞聯播 > 正文

惠農政策提高中國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2日 20:34)

    專題:2005年兩會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兩年多來,順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這兩個普遍趨向,中央實施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惠農政策,廣大農民深刻體驗了增産增收的喜悅。

  記者劉斌:就在四川棉竹,這個當地數一數二的經濟大縣,這兩年,工業發展的快,農村的變化也不慢,可以看到,現在幾乎每年拿出財政收入1/6,累計幫助1萬多戶農民改水改廁,修建這樣的新的房屋,將400多公里的鄉村道路通到了農民的家門口,硬化了所有的渠道。

  四川省綿竹市花園村農民 黃全生:我這兩年的感覺是,(政府)儘快地把我們的道路硬化了,把無土溝渠給我們修起來了,把住房給我們改造好了,把沼氣池給我們家家戶戶修起來了。

  河南省信陽市農民 盧明海:我現在都要優質的(種子),包括化肥、農機、灌溉(設備)都要優質的。

  河南省信陽市市委書記 劉懷廉:截止目前,農業生産資料的銷售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春播面積也將增加20%以上。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實施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惠農政策,全國呈現出農業增效、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喜人局面。2004年初,中共中央把增加農民收入擺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號文件闊別18年後重回農業領域。農業補貼四個字首次映入人們的眼簾,中央財政直接給農民種糧補貼、良種和農機補貼,全年累計近150億元。

  一手是補貼,一手是減負。2004年1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産稅在全國範圍取消,一個多月以後的全國兩會時,中央政府又宣佈5年內取消農業稅,華夏大地綿延兩千多年的皇糧國稅正在告別歷史。

  兩年多來,為解決農産品運輸,22個省份先後打通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減免了過橋過路費。

  兩年多來,為確保農副産品價格實現恢復性增長,增加農民收入,中央深化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對部分糧食品種在主産區,制定了最低收購價等多項措施。

  兩年多來,為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中央在國債投資總體減少的情況下,對農業的投資不降反增。

  兩年多來,為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權益,國家重拳清理拖欠工資問題,並在醫療、保險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為農民工改善了待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程國強: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以後20多年的持續增長,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農業支持工業向工業反哺農業轉變,農村支持城市向城市帶動農村轉變。我認為中央破解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正是適應了這一客觀要求,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具體體現。事實證明,這些政策巨大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一組數字可以清晰地反映這些效應。

  2004年,中國糧食産量結束了連續5年來的滑坡,呈現恢復性增長,達9390億斤,當年增産量為建國以來最高。

  2004年,中國農民純收入人均達到2936元,同比增長6.8%,為8年來最高。

  2004年,國家投入122億元促進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幫助近300萬未解決溫飽的農村貧困人口越過貧困線,投入32億元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2004年,國家為鄉村道路、節水灌溉等六小工程投入300億元,提前一年讓5700萬農民不再為喝水而困擾。

  2004年,全國600多個城市都在降低農民工進城的門檻,3000多萬農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程國強:今年中央已經明確:三補貼兩減免的力度不能降,同時要進一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我覺得這為建立一個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從世界農業發展的趨勢看、消除城鄉壁壘,推動城鎮化、工業化才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據農業部的最新農情調查,今年新春,全國冬小麥麵積同比增加1000多萬畝,結束了播種面積連續5年下滑的局面。豐收的期望再一次呈現在全國農民的眼前。

責編:張麗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