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9日 13:41 來源:
新華社維也納3月9日電(記者尚緒謙 田帆)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8日在維也納就伊朗核問題進行了一天討論。由於沒有成員國或國家集團提出決議草案,討論以主席總結報告的方式結束,而原定於10日結束的理事會會議也提前兩天落下帷幕。因此,各方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如故。本次會議表面上看似平淡無奇,但暗潮洶湧。可以預見,暗潮過後是險灘,一波三折的伊朗核問題仍將雲譎波詭。
巴拉迪片言藏“玄機”
由於本次理事會會議是例會,伊朗核問題並非唯一議題,且被安排在最後的議程中,因此會議6日開幕那天的最大新聞當屬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的一句話。他在會議開幕前對記者説,伊朗核問題有望在一週左右時間內達成協定。這句看似天馬行空的話後來被證實暗藏玄機:俄羅斯在去年12月建議的基礎上提出了各方更能夠接受的新方案,並得到了多方的積極響應。
根據西方外交官透露出來的零星片段可以看出,俄羅斯的方案大致是:國際社會允許伊朗在國內繼續進行鈾濃縮活動,不過只限于小規模和以科研為目的,並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嚴格監督之下;工業規模的鈾濃縮還得在俄境內進行。這樣的安排可以滿足伊朗反復強調的決不放棄核研究權利的要求。作為回報,伊朗必須完全凍結工業規模的鈾濃縮活動7至9年,並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發出通知後短時間內即可對其核活動進行核查。這樣,國際社會可以確保伊朗的核計劃不會用於軍事目的。
巴拉迪之所以“貿然”説出那句話,可以反證俄羅斯的建議是一個較週全的解決方案,也是目前看來唯一可行的方案。雖然伊朗立即表示只能同意凍結鈾濃縮兩年,而歐盟方面表示不能接受伊朗繼續在國內進行鈾濃縮活動,但稍具外交常識的人便不難看出,這只是談判開始前互相施放探測氣球而已,並非表明最後不能達成協定。據一位核專家介紹,這一方案的焦點在於允許伊朗保留何等規模的鈾濃縮能力,以及工業規模的鈾濃縮凍結期的長短。如果用於鈾濃縮的離心分離機臺數限制在164台之內,加上8年左右的工業規模鈾濃縮凍結期,國際社會就能夠抑制伊朗自己生産核武器的能力。由此看來,伊朗和歐盟方面完全可以坐下來討價還價。
美國人從中作梗
俄羅斯的建議可謂“多贏”方案,但事後看來,問題出在該方案替美國人考慮得太少。美國人在伊朗核問題上一直扮演“白臉”的角色。去年12月俄羅斯提出將伊朗的鈾濃縮活動轉移到俄境內進行的方案,得到了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支持,加上俄羅斯後來出人意料地邀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訪俄,俄羅斯已在外交上“大出風頭”。可美國人帶著“醋意”,用外交手腕扼殺了俄羅斯方案。就在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即將訪問美國,邏輯上講應是與美國協商此事前的數小時,美國人公開否認了俄羅斯新方案的存在。在不能得到美國支持的情況下,拉伕羅夫被迫在與美國國務卿賴斯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宣佈,俄羅斯“沒有提出新建議”。至此,巴拉迪的樂觀預言落了空。
不過,俄羅斯新建議曾經存在的事實是不容置疑的,許多西方外交官私下予以證實。巴拉迪身邊的一位官員8日透露,巴拉迪6日表態前看到了可能達成協定的“具有想象力的建議”。美國人扼殺俄羅斯新方案一事也可以從伊朗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大使蘇丹尼耶在理事會會議上的發言中得到間接的證實。他説:“我們保持談判的大門敞開。我們相信,談判需要時間才能産生結果,但某些國家卻另有所圖,倉促行事,不願看到其他國家的努力得以成功。”
核問題跌宕起伏
由於俄羅斯新方案被扼殺,伊朗核問題在短短兩天時間內,像過山車一樣經過起伏跌宕後似乎又回到了一個月以前的狀態,各方分歧依舊,解決遙遙無期。從某種程度上講,伊朗核問題現階段比2月4日時更顯得複雜。由於本次理事會會議沒有産生任何決議,並且即將送交安理會的巴拉迪報告的結論具不確定性,各方各取所需,對報告進行有利於自己立場的解讀。這為將來在安理會內部的爭執埋下了伏筆。
此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2月4日的決議是將伊朗核問題向聯合國安理會“報告”,發展中國家認為“報告”與“提交”是有區別的,因此2月4日的決議並不意味著聯合國安理會的介入,伊朗核問題應該繼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但美國和英、法、德歐盟三國認為,2月4日的決議足夠促使安理會採取行動。其實,美國這樣做並不是頭一回。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美國眼看在安理會推出對伊開戰的新決議無望,便一口咬定此前安理會通過的1441號決議即可作為動武的法律依據,隨後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悍然展開了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現在看來,美國已經打定主意在紐約開闢“第二戰場”。不過,美國想在安理會推動類似經濟制裁的嚴厲措施並非易事,這一點美國人心知肚明。因此,美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大使舒爾特在發言中特別強調,安理會的行動將是漸進式的,並將基於廣泛協商的基礎之上。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