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阿羅約多手破解兵變困擾 士兵做俯臥撐可了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1日 14:00 來源:

  環球時報消息:泥石流帶來的傷痛還未抹去,兵變的陰影突然浮現。2月20日中午,菲律賓總統府內的一個垃圾桶突然發生爆炸,一棵椰子樹被炸倒,沒有人員傷亡。爆炸發生後,儘管總統衛隊長表示,現場沒有找到爆炸物,但阿羅約總統還是命令有關部門進行全面調查,同時在總統府主持召開國家安全理事會緊急會議。總統府幕僚長迪芬瑟在接受採訪時稱:“我相信這是企圖推翻政府的那些人策劃的一種戰術,他們希望以武力奪取政權。”

  兵變序幕在軍校拉開

  2月16日,阿羅約總統將菲律賓武裝部隊各軍兵種的最高首長召集到馬拉卡南宮舉行閉門會議。官方稱這是每季度的例行會議,當地媒體卻指出,將軍們不僅討論了最近愈演愈烈的兵變傳聞,而且重申效忠阿羅約政府。阿羅約則在閉門會議期間主持了13名軍官的晉陞儀式。就在此前不久,菲律賓各地電臺都播放了一段叛亂軍官勞倫斯發表的錄音講話,他呼籲總統辭職,並號召民眾用佩戴紅色袖標的方式錶示對阿羅約政權不滿。此外,兩名軍方將領近日證實,一些退休軍人正在秘密招募軍校士官生和下級軍官,試圖發動一系列針對國會議員、政府高官乃至阿羅約總統本人的暗殺行動,並在時機成熟時組成一個以文官為主導的革命委員會取代阿羅約政權。

  2月18日,位於碧瑤市的菲律賓軍事學院出現了一枚炸彈。軍方稱,這枚炸彈是在閱兵場附近的一個女式手提包中被發現的,其針對目標可能就是阿羅約總統本人。因為阿羅約原打算到該軍校出席一年一度的校友聚會活動,鋻於安全原因,這次活動被臨時取消。菲律賓軍方發言人對外證實:這次軍校兵變的行動代號是“頸羽”(頸羽是鳥類頸部的羽毛,它是菲軍校士官生參加閱兵時插在軍帽上的裝飾物)。一些軍人曾試圖招募在校士官生參加兵變,但因有人向上告發而未能得逞。記者曾參觀過這所軍校。在聊天時記者發現,這裡的學員多來自中小城市和農村,平均年齡十七八歲,思想單純,普遍懷有富國強兵的理想和“非黑即白”的簡單是非觀。這些特點使他們很容易受到影響。

  菲律賓近來風聲很緊,但真正緊張的日子是2月22日。1986年的這一天,在軍方、教會和廣大民眾的支持下,以阿基諾夫人為首的反對派發動政變,推翻了前總統馬科斯長達20年的獨裁統治。這在菲律賓歷史上被稱為“二月革命”或“第一次人民力量”,它同時開創了菲律賓兵變頻發的歷史。據當地媒體報道,菲反對派團體打算借紀念“二月革命”之機組織大規模反政府集會,有人計劃在這段時間發動兵變也是為了與這次政治風暴相配合。

  兵變士兵做俯臥撐即可了事

  1986年,馬科斯被趕下臺後,兵變成了菲律賓的家常便飯。阿基諾總統執政的6年內發生了7次兵變。2001年,依靠“人民力量”和軍隊支持上臺的阿羅約也未能倖免。2003年7月27日淩晨,300多名青年軍官和士兵發動了一場兵變,他們佔據了首都商業區的一座飯店,並在周圍安放了爆炸物以阻止政府軍進攻。19個小時後,兵變被平息。2005年5月初,反對派、部分青年軍官和一些退休將領企圖發動“5月兵變”,但由於阿羅約事先得到了消息,兵變計劃流産。6月初,因在大選中涉嫌舞弊等醜聞,阿羅約陷入其上臺以來最嚴重的政權危機。12月12日,多名心存不滿的士兵和警察暗中策劃,準備借阿羅約前往吉隆坡出席東盟首腦會議之機,奪取首都馬尼拉的多座軍事基地,迫使阿羅約辭職。軍方最後粉碎了兵變陰謀。對於如此頻繁的兵變,菲律賓國內有很多分析,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菲律賓軍隊有“涉政”傳統。在馬科斯長達20年的軍事獨裁統治中,軍方參與政治的慾望日漸膨脹。1986年,以國防部長恩裏萊和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拉莫斯為首的軍方高級將領發動兵變。新政府成立後,恩裏萊和拉莫斯分別擔任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這無疑吊起了軍人們的胃口。

  第二,經濟發展不力、政府和軍隊腐敗是嚴重誘因。20世紀80年代以前,菲律賓依靠美國援助和日本的戰爭賠款,一度成為亞洲僅次於日本的富裕國家。但隨著中東石油危機的爆發,加之菲律賓靠舉借外債擴大經濟規模,導致其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經濟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目前,菲律賓經濟發展依然比較緩慢,貧富差距繼續擴大,這使得民眾對政府産生了不滿情緒。阿羅約上臺後,有關阿羅約家庭乃至其本人貪污腐敗的傳言開始在反對派中流傳。去年,阿羅約及其丈夫涉嫌鉅額貪污受賄一事鬧得滿城風雨,“第一先生”不得不無限期出國避難。一些年輕軍官逐漸將不滿情緒轉移到了阿羅約身上。此外,在軍中,由於歷史原因,某些連隊的上級軍官通過剋扣下級軍官和士兵的軍餉來改善自身待遇的做法成了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媒體稱,即使在前線反恐的精銳部隊士兵也只能以手抓白米飯和鹹魚充饑,而高級軍官卻用武裝直升機送自己的家屬去度假。時間一長,中下層軍官漸漸對政府産生了失望情緒。

  第三,民眾有時對兵變者表示同情。在菲律賓,只要有幾十個軍人起來瞎鬧一番,臨時佔據一個電臺或五星級賓館,朝空中放幾槍,即使沒人流血也被稱為軍事政變或兵變。民眾由於對社會腐敗深惡痛絕卻無能為力,所以對揚言以反腐敗為己任的叛亂軍官普遍表示同情,更不在乎事件背後是否另有主謀,況且兵變本身也未造成重大傷亡和財産損失。從骨子裏講,菲律賓民眾對兵變根本沒有排斥心理。即使兵變發生了,在距兵變地點不遠的商場裏,購物的人群仍熙熙攘攘,很多餐館照樣門庭若市,一些政府部門照舊辦公。

  第四,兵變的“違法成本”幾乎為零。由於老百姓對兵變持一種寬容的心態,因此菲律賓對兵變參與者的處理異常寬大。據稱,有的士兵被罰做幾十下俯臥撐,重新宣誓效忠,然後就可以歸隊了。最嚴重的也不過關幾個月的禁閉,然後甩手走人。既然“違法成本”幾乎為零,而且還可能成為“重建社會秩序”的英雄,兵變幾乎成了展現軍人良知的“高尚行為”。當年曾經參與、發動數次兵變的霍納桑少校,如今已是一名資深參議員,並仍然廣受年輕軍人的崇敬。

  多手破解兵變困擾

  自記者到菲律賓工作以來,關於兵變的謠言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然而,阿羅約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這既得益於其超常的化解危機的能力和執政手段,也得益於有利的外部因素。

  首先,阿羅約能嫻熟地運用反兵變手段。2003年7月的兵變發生後,阿羅約總統一面調集重兵將事發地點團團圍住,一面派出德高望重的前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西馬圖上將擔當特使,前去説服兵變首領。“兵變明星”霍納桑為了擺脫干系,也去會見兵變領袖,“申明大義”。阿羅約決勝的一招是把兵變首領的母親請到了總統府,讓她與兒子“談心”。結果,那次兵變19個小時就被平息了。

  其次,阿羅約懂得軍警對其政治生涯的重要性。長期以來,政府推行一種“旋轉門”政策,即在56歲退休年齡到來之前,讓更多人有機會坐上三軍總參謀長和國家警察總監的寶座。阿羅約上臺5年來,三軍總長已經換了7位,多數僅幹了幾個月便以上將軍銜退休了。

  第三,對菲律賓軍隊進行“民主化手術”,並請美國出面幫忙。在組織上,菲政府裁軍裁了10年,將國家警察部隊從武裝部隊中剝離出來,削弱軍人集團的勢力。2003年7月,政變失敗後,菲律賓國防部長甚至下令解散屢次發生叛亂的海軍陸戰隊,為一次政變而取消一個兵種,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美國則通過接受大量菲律賓軍官深造的機會,對他們灌輸西方民主思想,讓他們捍衛民選政權,以徹底改造菲軍領導層。目前,菲律賓軍隊中最吃香的是號稱“西點軍官團”的中高級指揮層,他們大多來自呂宋的天主教家庭,具有虔誠的宗教信仰,又都接受過美國軍事文化的熏陶,他們佔據軍隊主流,確保了政府對軍隊的領導。

  第四,讓反對派群龍無首。歷史證明,菲律賓反對派與兵變總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絡。削弱反對派就能減小兵變帶來的危險。在各種政治勢力的運作下,菲律賓各反對派在如何組閣及誰應做新元首等方面總是存在嚴重分歧,菲軍方和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不會輕舉妄動。因此,一些策劃兵變的軍官因看不到希望而放棄了原有的計劃。 

  菲律賓的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阿羅約平息了一次次兵變危機,但由於其在修憲、總統任期和選舉等方面與在軍中頗有影響的拉莫斯意見不一,加上百姓和軍隊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很容易被激化。因此,政策上稍有不慎,仍有可能帶來一場新的危機。(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特約記者 王傳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艾宇欣 畢曉普)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