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6日 10:48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德國總理默克爾完成了她就任後的首次美國之行。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因施羅德對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採取堅決反對態度而造成的德美關係的冷淡已成為過去。而默克爾對美外交的新風格似乎可以概括為:靠攏而不一邊倒,友好而不失原則。
此次訪問的安排可謂緊鑼密鼓,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裏,先是布什同默克爾進行了45分鐘的單獨會談,接著又進行大範圍會談。此後布什又設午宴款待默克爾一行。為顯示對默克爾的重視,甚至連布什夫人也特意出席。布什同默克爾會談的時間,加在一起長達3小時。這不僅是在施羅德執政時期從未有過,甚至在造訪美國的外國政府領導人、包括西方盟友中也是罕見的。默克爾也充分利用這次機會,向美國社會的精英們表達了她重新“激活”德美關係的願望。在德國駐美大使官邸的晚宴上,默克爾熱情地説:“我感到來到了朋友們間。”輿論認為,美國對默克爾的接待當然不僅是出於認識和了解一個女總理、一個來自從前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家的好奇之心,而且還顯然是出於希望為雙邊關係創造一個新的開端。
但是,默克爾卻並未給人“一頭扎到山姆大叔懷裏”的印象。她在華盛頓不止一次地談到德美雙方在“判斷和感受”國際恐怖主義的直接危險方面存在分歧。在與布什的會談中,她直率地建議美國關閉關塔那摩監獄。而布什也坦率地回答説,美國認為這個監獄是國際反恐鬥爭“有機的”組成部分。只要給美國及其盟友帶來損害的敵人存在,就不能放棄關塔那摩監獄。德美雙方強調北約是西方安全結構的基礎,必須成為歐美雙方進行戰略性討論的場所;在伊朗核問題上,雙方贊同採取外交解決辦法。從這些結果來看,德美在重大國際政治問題上的立場比施羅德時期明顯有了接近。
美國對默克爾的期望之所以巨大,顯然是基於德國在歐盟的關鍵地位。如果德美關係不好,歐美關係就好不到哪去。但是,正如《星期日法蘭克福彙報》評論説,在巨大期望的同時則隱藏著失望的危險。德國儘管被美國“高看”,但德國自身的處境和利益,決定了它不可能滿足美國的一切期望。德美關係既是雙邊關係,又是歐美關係的組成部分。因此,德美、歐美關係還要看將來在面臨危機時的發展。
默克爾就任以來,先後對法國、英國、波蘭、北約和歐盟進行了就職訪問,現在又造訪了美國。16日將訪問俄羅斯。從這一連串的訪問中,輿論界漸漸看出默克爾外交的新風格:冷靜的分析,務實的行動。在基本立場不變的前提下,不走極端路線,扮演有分寸的中間人角色。據報道,默克爾在華盛頓,描述她本人的外交風格時這樣説:“我是赫爾穆特 科爾(前總理)學派。”(駐德國記者 江建國)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