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6日 07:19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
沒有人比布什總統更急於同2005年説“再見”了,但2006年對布什政府來説更為關鍵
人們注意到,在布什總統第二任期的第一年,美國的外交戰略開始有所調整———從國防部到國務院難再聽到“先發制人”和“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而是代之以“美國尊重日內瓦公約”、“美國不會違反國際法”之類的承諾。
這一變化的原因可以用一句中國成語來解説,那就是“形格勢禁”。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甚囂塵上的“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戰略首先在伊拉克投入試驗,並受到檢驗,可結論卻是“此路不通”。伊戰的沉痛教訓迫使美國不得不調整此前的外交戰略,以贏得盡可能多的國際支持。
爭取盟友支持是重點
布什政府已經認識到,為推行“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為在全球推廣西方自由民主的目標,沒有盟友的支持是不行的。2006年,進一步改善與歐洲盟友的關係,以獲得它們的理解與支持仍將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大目標。現在有利的形勢是,曾高舉反戰大旗的法國已在逼迫敘利亞從黎巴嫩撤軍問題上與美國進行有效合作;而德國新總理更是著意修補同美國的關係。看來在新的一年裏,美國與歐盟的關係會進一步走向好轉。
如果説布什政府2005年的外交有什麼成果的話,那就是進一步強化了美日軍事同盟,並推進了同印度的關係;還通過救災行動,改善了美國在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民眾中的印象。展望新一年外交,布什不必擔心“鐵桿盟友”英國會有動搖;日本和澳大利亞同樣毋需費心爭取。讓布什感到不快的倒是美洲;美國在貿易問題和移民問題上分別與北南兩個鄰國發生不睦。但兩國今年都面臨大選,有望為改善關係提供新的契機。
穩定中東局勢是關鍵
美國仍將密切關注中東,加大推動巴以和談的努力。賴斯出訪中東,勸以色列同意開放拉法口岸被看作是美國外交的一次成功。但接下來,能否打開巴以和談的大門還要看巴以雙方年初的大選結果。即使在美國的推動下雙方重新啟動“路線圖”計劃,鋻於耶路撒冷地位、巴難民回歸和約旦河西岸定居點等問題難度太大;更鋻於美國親以政策不會改變,讓以色列有恃無恐,不肯輕言妥協,美國在這些問題上都將難以取得突破。
不過,巴以衝突是老問題,人們原本就不抱過高期望。新一年檢驗並決定美國外交戰略成敗的仍將是伊拉克局勢的發展。2005年下半年,美國主流輿論發生逆轉,民意由多數人支持伊戰變成多數人反對伊戰。布什首次表示他本人對基於錯誤情報發動伊戰爭承擔責任,並首次承認政府的對伊戰略有所失誤與失靈,現正在進行調整。調整後的新戰略將讓伊軍承擔更多的巡邏與作戰任務;把經濟重建的重點放在投資少、見效快、直接關乎民生的中小項目上,以爭取民心。
伊拉克大選的順利舉行對民望甚低的布什無疑是個鼓舞,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他的支持率又回升到40%以上。然而,新的一年美國的對伊戰略仍將面臨嚴峻考驗:大選後,新政府的權力分配是否能讓少數派遜尼派滿意?由什葉派和庫爾德人主導的新議會和新政府在憲法修改上是否願意做出讓步,使各派都能接受?這都會有一番激烈的政治較量。美國的意向是敦促新政府盡可能保障少數派的權益,以緩解遜尼派的抵觸心理與反美情緒。但美國還有一個更重要而又心照不宣的目標,那就是如何避免伊新政府與伊朗走得太近。這些都是美國在新的一年裏在伊拉克要面對的難題與挑戰。
維持“一超獨大”是底線
2005年可以説是布什政府最不走運的一年,可能沒有人比布什總統更急於同2005年説“再見”的了,但2006年對布什政府來説則更為關鍵。這一年能否給布什帶來好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伊拉克局勢的走向:如果伊局勢繼續動亂,甚或走向準內戰,布什將身陷進退維谷的困境,而提前成為跛鴨總統;而如果伊局勢走向安全穩定,那將成為布什最大的政治資本,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將隨之水漲船高,捲土重來。
在朝核和伊核問題上,美國將會施加更大的壓力。但鋻於其目前在伊拉克的處境和國內的反戰輿論,美國的“動武威脅”已近失效,伊朗和朝鮮的態度轉硬便已折射出這一點。因此,美國將更加倚重歐洲盟友和俄、中等國的配合,希望能借助多邊外交和國際壓力來解決核問題。
當然,美國的外交策略向多邊的調整絕不意味著其戰略目標的改變。打掉朝、伊兩國的核計劃;將伊拉克建成中東的“民主樣板”,藉以推進“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在全世界範圍內推行“民主自由價值觀”;鞏固並維持美國一超獨大的全球霸主地位等,這些仍將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外交戰略不遺餘力追求的終極戰略目標。(本報駐美國記者 李學江)
《人民日報》 (2006年01月06日 第七版)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