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38年後重歸巴勒斯坦 加沙:昔日沃土滿目瘡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8日 16:36 來源:
    專題:巴以衝突升級 局勢急轉直下

  《新聞晚報》消息:

  被佔領38年之後,巴勒斯坦人終於在上周重新接管加沙,這片300多平方公里的沃土是150多萬巴勒斯坦人的家鄉,長期以來的封鎖和管制使加沙一直是個大監獄,不過同在這片土地上的猶太人居民點,卻是另一番景象,不少巴勒斯坦人第一次走進這個昔日的禁地,都會驚訝于這裡的美景。現在,傷痕纍纍的加沙重新屬於巴勒斯坦人了,它能夠回復半個世紀前流著“蜜與油”的土地嗎?

  ■巴勒斯坦的“沃土”

  加沙位於以色列南部,靠近埃及邊境,濱臨地中海,是以色列重要的海上門戶,加沙附近長約40公里、寬6—8公里,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地區,稱“加沙地帶”,地形平坦,最高點海拔105米。

  加沙地帶的居民以巴勒斯坦人為主,還有少量以遊牧為生的貝都因人(阿拉伯地區和北非沙漠地區從事遊牧的阿拉伯人。“貝都因”阿拉伯語意為“住帳篷的遊牧者”)。加沙土地肥沃,淡水充足,四週果園環抱,産葡萄、香蕉、無花果、柑桔和橄欖等。

  “加沙”一詞為迦南語,意為“強有力者”。十八世紀末,拿破侖遠征埃及時,曾由此攻打巴勒斯坦北部的戰略要地阿克。加沙城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由迦南人建造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加沙城內多古跡。希臘文化鼎盛時,這裡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中心之一。在公元初的幾個世紀裏,這裡的學校被認為是講授哲學、修辭學和講演學最好的學校,傳説甚至希臘學生也來這裡留學。

  ■以色列的“雞肋”

  多年的衝突使加沙變得千瘡百孔,以色列的封鎖和限制,給加沙的經濟帶來致命的打擊。佔領加沙後,以色列關閉了加沙邊境,加沙的工廠從此失去了原材料的來源,産品無從出售,最後只能紛紛倒閉。

  如今的加沙基本上沒有工業,失業率為65%,7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三個人中就有兩個是難民。在加沙的難民營中,到處能看到的只有破爛的房子、無事可做的青年和一群臟兮兮的孩子。對於這裡的居民來説,食物和安全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實際上,對以色列來説,加沙沒有什麼經濟和軍事價值,軍隊保護定居點很困難,以方每年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還會不斷受到襲擊。因此,沙龍撤離加沙的計劃在以色列國內還是支持者多於反對者,即使是猶太人定居者,很多人也並不留戀這個槍炮聲不絕的地方。這也是撤離加沙計劃最終能夠在一週內結束的原因。

  ■定居點內外判若雲泥

  加沙很小,但是其中1/3的地方不對巴勒斯坦人“開放”。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處於隔離狀態,21座猶太人定居點將加沙拆分成3段,並佔據當地最好的水源,經過定居點前的崗樓,一刻不敢停留。車行中部定居點前一座專供猶太人使用的公路橋下,駕駛室裏至少要有兩人,否則就有實施自殺式爆炸的嫌疑。

  定居者有專屬的公路,懸挂巴勒斯坦牌照的車輛禁止入內。但是享有“特權”的同時,行駛在公路上的定居者汽車也屢屢成為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的伏擊對象。

  進定居點的手續很複雜,提前一天報上姓名、護照號碼,懸挂巴勒斯坦牌照的汽不能進去。與紛亂嘈雜的加沙相比,定居點內就像是“世外桃源”。這裡能聽見小鳥啁啾,滿眼都是鮮花綠草,落英繽紛。唯一把人拉回到現實的是間或傳來的炮聲。

  ■加沙人就像蹲監獄

  不少加沙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塊彈丸之地,主要是因為窮。此外,加沙的對外出口只有通向以色列的埃雷茲檢查站(位於北部)、通向埃及的拉法檢查站(位於南部,由以軍控制)以及通向以色列的卡爾尼檢查站(位於東部,是一個貨物檢查站)。如果以色列封鎖,南北口袋一扎,沒有一個人能逃出去,因此巴方官員多次指出“加沙就是一座被以色列控制的監獄”。

  另一方面,加沙99%的居民是遜尼派穆斯林,基督徒只佔1%,很多極端組織在加沙安營紮寨。與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比,這裡更危險。加沙的則相對孤立。

  由於條件惡劣,來這裡的猶太人都是較為極端的,有著很強的宗教信仰,他們之所以冒生命危險住在加沙,大多是出於為以色列“開疆拓土”的想法,但實際上,他們也不得不被自己設立的隔離措施限制在一個範圍內活動,像是另一種形式的監獄。

  [向前看]

  未來加沙政治中心

  加沙曾是巴勒斯坦的政治中心,雖然2001年阿拉法特被困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後,政治中心逐漸遷移,但一些國家仍把辦事處設在加沙,再加上曠日持久的衝突,加沙始終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地區,影響力很大。

  加沙面積不大,但人口卻多達150萬,在巴勒斯坦自治區380萬人口中佔到將近一半。由於加沙地帶人口則相對集中,而且投票熱情很高,所以在未來的巴勒斯坦選舉中,加沙地位舉足輕重。為此,巴勒斯坦各個候選人都很注重在加沙的宣傳,競選氛圍異常火熱,大街上花花綠綠的競選標語和宣傳畫隨處可見。

  另外,巴方雖然收復了失地,但面臨的困難從某種意義上説更大了。其一,在以色列打工的巴勒斯坦人將受到影響;其二,以方每年將不再向加沙的基礎設施投錢;其三,接管後面臨的是難民就業問題,這對巴方來説困難重重;而且,以色列的長期封鎖造成了加沙民眾一直處於極端貧困狀態,政見相對激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伊斯蘭聖戰組織等主要武裝派別都集中於此,給以後的穩定帶來了陰影。但無論如何,以色列撤離加沙是巴以和平進程的一個里程碑,是和解的重要一步。

  [向後看]

  漫漫加沙自治路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包括加沙地帶在內的1.115萬平方公里劃歸“阿拉伯國”。由於阿拉伯國家反對,“阿拉伯國”未能成立。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即“巴勒斯坦戰爭”後,由埃及管轄,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即“六日戰爭”後被以色列佔領。

  1994年5月根據巴以雙方1993年9月簽署的允許巴在加沙和傑裏科地區先行自治的《原則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接管加沙和傑裏科。此後,根據巴以有關協議,加沙地帶60%左右的土地實現完全自治。

  1967年以後以色列開始在被佔領的阿拉伯土地上實施修建猶太人定居點政策。開始時,定居點集中修建在約旦河西岸。隨著定居點的不斷擴建,加沙地帶成為以色列修建猶太人定居點的主要地區之一。在單邊撤離之前居住著近萬名猶太人定居者。

責編:任欽蘭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