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德國60年的反思路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07日 10:59)




  新華社柏林5月7日電 戰後60年來,德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犯下的滔天罪行進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反省。通過反思歷史和戰爭賠償,德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從而走出了恥辱,走進了繁榮,成為當今國際舞臺上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德國的反思是一個逐漸深入並體現在實際行動中的過程。

  反思層層深入

  戰爭剛結束的幾年裏,德國社會普遍存在“勝者王侯,敗者賊”的心態,對二戰的反思也主要局限在學術範圍內。1951年9月,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發表聲明説:“大多數德國人民反對納粹針對猶太人的暴行,大多數德國人民與這種暴行無關。”阿登納政府試圖儘快甩掉歷史的包袱。1949年9月和1954年6月,聯邦德國議會先後兩次通過大赦法案,連一些直接參與過大屠殺的納粹頭目也被釋放,社會輿論很少揭露納粹罪行。

  60年代,聯邦德國開始了對戰爭的深入反思。1963年,在法蘭克福對奧斯威辛集中營納粹分子的審判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二戰勝利20週年之際,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統海因裏希呂布克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解放日發表講話,聯邦德國開始打破對納粹罪行的緘默,社會輿論開始廣泛討論大屠殺。年輕人開始問他們的父輩:什麼是大屠殺?什麼是集中營?你在戰爭中做了什麼?你是不是納粹黨黨員?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的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跪下,表達德國的道歉和對二戰的懺悔。

  經過公開和廣泛的討論,德國社會真正意識到了德國在二戰中的罪責。轉折性的標誌是,在1985年紀念二戰結束40週年之際,聯邦德國總統魏茨澤克明確表態:“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們大家(在這一天)從納粹獨裁統治下解放出來。”從“戰敗”到“解放”的認知轉變標誌著一個重要的飛躍。

  行動表明誠意

  德國對二戰的反思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認罪、懺悔和道歉上,它在戰爭賠償問題上態度也很明確,先後向波蘭、俄羅斯、原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國家和受害的猶太民族進行了鉅額賠償。聯邦德國成立後即開始退還納粹沒收的財産,賠償受損失者。1956年,聯邦德國議會通過了納粹受害者賠償法,400萬人在以後的幾十年裏獲得賠償。2001年6月,德國議會批准成立資金為45億美元的基金,用來賠償納粹時期被迫為德國企業賣苦力的勞工。6300多家企業為這項基金提供了捐助。到2002年,德國賠償金額達到1040億美元,它每年還繼續向10萬受害者賠償6.24億美元的養老金。

  隨著歲月的流逝,二戰浩劫的見證人越來越少。因此,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社會各階層每年都要在集中營舊址、主要戰場、博物館、西方盟軍和蘇軍的墓地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提醒德國人不要忘記和忽視納粹犯下的罪行。同時,政府還採取積極措施,通過修訂歷史教科書等方式教育青少年。

  1995年,德國政府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了“恐怖之地”戰爭紀念館,專門揭露納粹的種種暴行,今年又在柏林修建了大屠殺紀念碑和紀念館。在德國境內的主要二戰戰場遺址,都有蘇聯紅軍、西方盟軍的紀念碑和墓碑。每年德國領導人都會出席在這些地方舉行的紀念活動,悼念當年在與德軍作戰中犧牲的英雄們。而希特勒及其助手們在德國成為罵名,德國領土上沒有他們的墳墓,也沒有他們的任何紀念物。

  心誠自有回報

  德國政府一直採取嚴厲措施,堅決打擊新納粹主義、種族主義以及其他極右勢力。1994年,德國議會通過了《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在法律上限制了納粹的死灰復燃。

  德國人的反思真正觸及到了民族的靈魂。正如德國總理施羅德所説:“對納粹主義及其發動的戰爭、種族屠殺和其他暴行的記憶,已經成為我們民族自身認同的一個組成部分。”

  德國的真誠反思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也為德國贏得了朋友。此間專家和學者們普遍認為,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不是德國對二戰的認罪比較徹底,如果德國仍被認為構成軍事威脅,美國、原蘇聯和德國的鄰國當年也不會答應德國統一,統一至少要比現在艱難得多。

  德國為什麼能夠對二戰進行徹底的反省?史學家們認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爭的元兇希特勒在戰爭結束之際自取滅亡,反法西斯同盟徹底摧毀了納粹德國的軍事、政治、司法等體系,德國完全“從零開始”,這是它能夠徹底否定納粹、完全認罪的基礎。同時,戰後盟軍起訴德國戰犯7萬人,定罪3.6萬人,對大批所謂脅從者則予以解職,對納粹進行了較全面的清算。

  在德國政府和人民反思二戰的同時,德國社會也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噪音。有些人公然否認大屠殺,少數新納粹分子還經常明目張膽地聚眾鬧事,挑起事端,製造排外事件。這提醒人們,德國對二戰的反思永遠不能停息。

責編:慕泉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