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專家認為在印度洋建海嘯預警系統未必有效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8日 13:23)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新華社巴黎1月17日電(記者 楊駿)據此間媒體近日報道,一些權威專家認為在印度洋設立海嘯預警系統有困難,因為該系統在印度洋能起多大作用值得商榷,且其造價對於該地區國家來説過於昂貴。專家建議這些國家更多考慮教育和訓練當地居民如何躲避海嘯帶來的危害。

  國際輿論認為,本次海嘯災難説明印度洋沿岸國家對災難毫無準備,而太平洋地區的情況就不一樣,在夏威夷就有個國際海嘯預警中心,一有動靜,該中心就可通知各國有關當局。

  然而國際海嘯預警中心主任勞拉孔女士認為,這種海嘯預警系統在太平洋很有效,在印度洋卻未必如此,因為它仍不能使離震中區最近的蘇門答臘島和泰國居民有足夠時間逃離。

  法國國家地震研究中心專家安德烈古徹也認為,印度洋有一個不利條件——海域面積太小,從地震發生到海浪擴展至海岸的時間太短,人們來不及作出反應。

  與勞拉孔和古徹有同樣看法的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皮特皮塞松,他認為不能照抄太平洋的預警系統,因為斷層離海岸太近了。

  此外,有關專家認為預警系統造價昂貴。該系統包括設立在斷層附近的地震監測裝置、安置在港口的潮汐儀以及海洋上空的監察衛星。

  古徹指出,印度洋的這種災難是罕見的,平均50年發生一次,發生頻率少於太平洋。與安裝所需的幾千萬美元費用相比,該系統帶來的好處有限。

  聯合國專家萊特巴舍説,該系統每年的維修保養費就需要幾百萬美元,以這些國家的財政收入來説,它太昂貴了。

  這些專家認為真正的解決之道是教育和培訓當地居民。

  皮塞松認為:“在任何預警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向民眾提供信息。要告訴他們聽到警報後應該如何行動。除了監測裝置,還有一系列的措施要跟上,要通過警報器、廣播、電視及時向當局和民眾提供必要信息,要採取措施撤退居民。”

  皮塞松認為抓好對印度洋沿岸國家居民的教育是最實惠的辦法,要告訴他們的都是一些很簡單易實施的做法。例如當海浪從海岸退去時趕快逃離等,這樣可以拯救很多生命。

  他説:“如能這樣做的話,我認為在海嘯中心附近的國家本來可以減少一半的生命財産損失。”

  皮塞松先生強調,重建工作一開始就要考慮採取預防海嘯措施,例如建造足夠的撤退道路,在最容易被淹的地區建造防浪設施等。

責編:陶柯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