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背後的機遇:英報談亞洲遭遇地震海嘯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7日 13:08)
專題:亞洲海嘯 萬餘人遇難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40年來最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受波及國家死亡人數已超過1萬人。12月27日,英國《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談到地震背後的機遇,以下是文章摘要:
面對這樣一場罕見的災難,整個世界也迅速作出回應,政治家們承諾立即提供幫助,一些國家開始向該地區運送緊急援助物資,宗教人士在為受災的人們祈福……
然而,這一切還遠遠不夠。將救援物資送到受災地區需要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受災最重的難民往往處於偏遠落後的地區,如果不能迅速將食物和藥物送到他們手中,很多傷者都會死亡。西方國家、國際紅十字會和救援組織在處理地震以及災後重建方面很有經驗。他們熟悉賑災的先後順序,迅速派遣訓練有素的救援人員,儲存必要物資。但是,他們幾乎沒有遇到過範圍如此之廣的災難,幾乎整個印度洋地區全部受災,而很多受災國的政府不夠強大,甚至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分配救援物質。
斯裏蘭卡和印尼是兩個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而這兩個國家本身就處於內戰中,對它們而言,將救援物資送到所需地區更加困難。地震的震中位於印尼亞齊省附近,而亞齊省是穆斯林分離主義分子活動猖獗的地區。目前,印尼政府軍正趕往該地區救災,若是亞齊省居民看到軍隊全力以赴從事救災工作,或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該地區人民對中央政府的敵對情緒。
同樣,在斯裏蘭卡,東部沿海的居民主要是泰米爾人,他們也一直在與中央政府鬧分裂。斯裏蘭卡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已經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如果政府能夠採取積極的救災措施,或許有利於民族和解。
地震外交或許能使人們從災難中看到一些積極因素。社會往往會因為遭遇自然災難而變得更加團結,自然災害或許也會在不同種族和宗教的國家之間建立政治和經濟的橋梁。過去一年中,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一直在討論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地區性組織,如今,共同遭遇的災難或許會令他們加緊在技術、援助以及政治方面的合作。
目前人們最關心的是,如何阻止這樣的一場大災難再次發生。但科學家的回答是,不可能。地質學家們指出,印度洋底的結構板塊運動十分激烈,他們可以對沿海國家發出海嘯警告,但他們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以及地震的級數,特別是發生在水下的地震。
當然,社會完全可以培養應對災難的能力。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由於每年要發生數百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因此日本對建築物的防震能力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日本人都受過地震來臨時的逃生訓練,日本也經常進行地震演習,人民的防震意識很強。此外,日本的很多海邊城鎮都有抵禦海嘯的設施。當然,日本的這一套防震體系十分昂貴,其它國家所受災難或許沒有這麼頻繁,它們也沒有那麼多資金以及願望這麼做。但簡單的預防措施,比如建立防海嘯設施,將居民搬遷到地勢更高的地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此外,應該培養更多的地震和海嘯預測方面的專家。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最緊要的是營救生還者,併為他們提供食物和住處。世界各國都應該伸出援助之手,澳大利亞和美國應該為救援工作提供更多幫助,這是他們修補與該地區國家關係的良機。(孫曉慧)
責編:楊潔